2025年7月5日,英國《每日電訊報》披露的一則消息,在6月13日至24日的以伊沖突中,伊朗發射的六枚導彈精準擊中以色列五處軍事設施,包括空軍基地、情報中心和后勤基地。這一細節的曝光,不僅撕開了以色列刻意隱瞞的戰場真相,更暴露出伊朗反擊行動遠比外界想象的更具殺傷力。
根據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衛星數據分析,伊朗在此次沖突中累計對以色列40多處重要目標發動打擊,其中五處關鍵設施遭導彈直接命中。然而,以色列國防軍僅以“部隊職能連續性未受影響”輕描淡寫回應,拒絕公布具體損失。這種“戰術性沉默”背后,實則暗藏戰略焦慮:若承認防空系統存在漏洞,或將引發國內恐慌,更會動搖盟友對其軍事優勢的信心。
這種隱瞞或許連美國也蒙在鼓里。特朗普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認為以色列獲得了巨大優勢,而伊朗的反擊能力有限,這才派出B-2轟炸機去襲擊伊朗的核設施。然而,伊朗的導彈反擊顯示出其強大的軍事能力和堅定的戰略決心,這讓以色列不得不重新評估其軍事行動的后果。
以色列同意停火的決定背后,美國的因素不容忽視。美國作為以色列的重要盟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和政治影響力巨大。美國的介入可能是以色列同意停火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伊朗導彈的反擊同樣是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伊朗的軍事行動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更在戰略上對以色列形成了有力威懾。
在12天沖突中。一方面伊朗發射的“法塔赫-2”高超音速導彈,以15馬赫的速度突破以色列“鐵穹”、“箭-3”及美軍“薩德”反導系統,給以色列帶來極大的防空壓力;另一方面,伊朗采用“無人機誘襲+導彈突防”戰術,先以廉價無人機消耗以色列攔截彈,再發射彈道導彈精準打擊。以軍單日防御成本飆升至1.2億美元,而伊朗導彈成本僅為其十分之一,極大消耗了以軍大量彈藥,長期之下,以色列經濟將不堪重負。
伊朗此次沖突的軍事反擊并非無力,而是其戰略決心和軍事能力的有力體現。以色列的停火決定背后,既有美國的因素,也有伊朗導彈威懾的影響。此次沖突不僅對以色列和伊朗雙方造成了重大損失,也對地區局勢產生了深遠影響。以色列的隱瞞,或許還有更加深層次的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