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美國總統特朗普是否會來華訪問一事,成為了國際關注的焦點。
上月28日,日媒《日經亞洲》報道稱,特朗普已經接下了中方的訪華邀請,目前正在敲定具體行程,預計到時候會帶上數十名首席執行官組成的豪華代表團一起來中國。
【日媒稱特朗普會帶豪華代表團訪華】
對于這一消息,中方商務部近期做出了回應。發言人表示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但同時強調希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動中美經貿可持續發展。
不過盡管商務部沒有正面證實這一消息,但從美國近期一連串的動向來看,特朗普此行恐怕已經是八九不離十了。
本月2日當天,美國政府突然宣布解除對中國乙烷出口的禁令。這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小事”,因為乙烷是中美能源貿易中的一塊“硬骨頭”。
特朗普上臺以來就對乙烷出口多加限制,讓多家化工企業苦不堪言。這一次禁令一解除,墨西哥灣口岸原本滯留的8艘乙烷船立刻掉頭開往中國,速度堪比軍事調動,可見早已準備多時。
而就在乙烷禁令解除的同一天,德國西門子公司也發布聲明稱,美國商務部已正式解除對中國采購其芯片設計軟件的出口許可限制。要知道,這類EDA軟件是半導體產業鏈的“上游核心”,之前被嚴格限制,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美國是不會輕易松口的。
一邊是能源松綁,一邊是高技術領域亮“綠燈”,美方這些舉措很難說這不是在為某位“貴客”的訪華清除障礙。
【美國解除對華乙烷出口禁令】
事實上,特朗普確實到了該訪華的時候了。當前的美國國內經濟雖然表面繁榮,但問題重重。美聯儲雖然嘴上說的強硬,背地里已經開始討論降息。企業破產數量、居民信用違約率、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都在上升,美國制造業PMI連跌數月,真實經濟在“虛胖”。
在這個緊要關頭,特朗普卻將關稅大棒揮向中國,強行推進所謂的“對華脫鉤”,結果中企沒有受到太大損害,反而是美企在不斷叫苦連天。
近段時間,美國多家產業鏈陷入混亂,尤其是高科技、農產品、能源、機械制造等領域,不少美企早就開始“按耐不住”,多次起訴白宮的對華加稅政策,理由很簡單:他們在中美對抗中成了最大的受害者。這些企業對特朗普政府喊話的核心訴求就是一句話:中美還是要談!
另外拋開美國經濟不談,從國際關系的角度來看,特朗普此次訪華也是有“大用處”的。
當初發起關稅戰的時候,特朗普算盤打得很響,他認為只要揮起關稅這根“大棒”,不管是中國,還是歐洲、日本這些盟友,都會乖乖低頭,排著隊和美國談判,接受他列出的各種苛刻條件。
但現實卻恰恰相反,中國不僅沒被嚇住,反而打出了一系列反制措施,而在中國的帶頭作用下,歐盟等這些原本對美國言聽計從的盟友也開始“討價還價”,甚至連一向緊跟美國步調的加拿大,也出現了“反骨”,在多個貿易議題上跟美方“頂牛”。
【特朗普出訪中東帶了30多家美企代表】
如果能與中國達成合作,盡快談出一批成果,既能讓自己在國際舞臺上“止損止血”,同時還能借中美談成的“樣板協議”向其他國家傳遞一個信號:你們看,中國都坐下來和我談了,你們還等什么?
在此背景下,接下中國的邀請來華訪問,是特朗普的最佳選擇。如果日媒透露的消息為真,可以看出,特朗普對這次訪華之行的期待其實也是非常大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記得,今年5月特朗普出訪中東時的“盛況”,30多家美企代表隨同出訪,并與沙特一口氣達成了超過2萬億美元的大單。這一次特朗普同樣帶了數十名企業巨頭來華,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想和中國談筆大生意。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美國愿意坐下來談生意,我們當然歡迎,尤其是在能源、農業、芯片、制造業等領域,中美確實互有需要,互有補充空間。
但中方這次也不會輕易“感情用事”。別忘了,上一次特朗普訪華的時候,雙方也是簽了不少合作備忘錄。但他一回到美國就立刻翻臉:貿易戰升級、關稅提高、技術封鎖、對中企打壓一項不少。
因此,中國這次的底線很明確:歡迎來、歡迎談,但要“算賬清楚、說話算數”。尤其是像芯片設計軟件、乙烷出口這些領域,美方既然已經松口,就必須要保持穩定、透明的執行機制。不能今天你松,明天你封。企業不是政客的“棋子”,需要確定性和規則感。
從這個層面來看,這次會面很可能成為一個“試金石”:看的是美方誠意、也看中方底線。如果中美能談成一部分務實合作,無疑將推動兩國關系逐步恢復理性;但如果美方只是想“拿好處不辦實事”,那中方也必然會“禮尚往來、寸步不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