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近年來,寶島對日本直接投資激增,2024年投資額達54.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5年保持高位。國巨等企業通過收購日本公司如芝浦電子,瞄準汽車和新興技術市場,尋求商業模式轉型。同時,日本經濟復蘇、日元貶值、供應鏈多元化需求及日本政府補貼吸引投資。寶島對大陸投資驟減34%,反映地緣和市場競爭影響下的全球布局調整。
上圖為日本的臺積電熊本工廠。
近年來,中國臺灣(以下簡稱寶島)的對日直接投資非常活躍。2024年無論是投資件數還是投資金額都創下歷史新高,2025年也保持高水平。寶島企業在智能手機等IT產品的生產和零部件供應方面積累了實力,正為了汽車等的新市場和技術而瞄準對日收購和投資。
寶島電子元件巨頭國巨(Yageo)在未獲得日本溫度傳感器巨頭芝浦電子同意的情況下開始了公開要約收購(TOB)。希望在車載領域等方面實現協同效應并面向全球拓展銷路。
國巨取得股份所需的外匯法審查仍在繼續,但該公司以超過友好收購者美蓓亞三美的TOB價格持續獲得關注。
國巨董事長陳泰銘6月上旬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采訪時強調:“能夠將芝浦電子的產品推向全球”。
積極對日投資的不僅僅是國巨。寶島經濟部的數據顯示,寶島對日本的直接投資(按批準件數計算)在制造業等領域實現增長,2024年同比增至2.2倍,達到99件,創下歷史新高。2025年1月~5月的數量也達到了50件,同比增至1.8倍。
盡管投資總額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臺積電(TSMC)熊本工廠這一單獨項目,但整體而言2024年的投資總額達到54.9億美元,同比增長26倍。
與此同時,寶島對大陸投資急劇減少。2023 年至2024年,寶島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暴跌至略高于該島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0%以上,這是幾十年來的最低份額,遠低于其在美國、日本和德國快速增長的支出。
2023年,寶島批準的外國直接投資同比增長87%至280億美元,但對大陸的投資下降34%至32億美元,從疫情前為寶島對日本投資額的數倍,降至僅6成。
為什么寶島企業大幅減少對大陸的投資,卻對日本的投資急劇增加?
一是寶島方面希望通過對日投資來實現商業模式轉型的考量。
寶島的很多電機和電子元件巨頭在中國大陸建立了量產基地,依靠規模和量產效率吸引全球訂單,經營不斷增長。然而,近年來大陸通過政府補貼等多重激勵機制,在產業政策的指引下推動構建自主供應鏈,導致兩岸企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明顯。
因此,對臺企而言,面對越來越多的招投標和國企訂單,不僅排斥外企和臺企,甚至排斥大陸的私營企業,市場受限嚴重的同時與大陸企業的競爭加劇,與日本企業的合作成為臺企轉換商業模式的關鍵。
當僅憑量產效率無法戰勝大陸企業時,日企在試錯中創造新產品的能力受到臺企的高度評價,成為臺企商業轉型看重的優勢。
比如寶島企業看好日本在汽車和新興技術市場的潛力。隨著電動車和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汽車零部件市場快速擴張。國巨收購芝浦電子正是為了進入車載傳感器領域,滿足全球汽車產業對高精度元件的需求。此外,日本在5G、物聯網和工業應用領域的技術積累也吸引寶島企業投資,以搶占高增長市場。
二是日本經濟走出通縮周期,正處于新一輪繁榮周期的起步階段。
大多數企業對外投資建設工廠,為的是貼近市場制造產品,以降低運輸成本,同時也是為了平衡國際貿易。
1990年至2020年,日本深陷經濟通縮之中,市場低迷,需求疲軟,跨國公司不太看重日漸萎縮的市場。
但在安倍經濟學的持續推動下,最近幾年日本經濟持續復蘇,走出了前三十年的通縮,迎來下一個經濟繁榮周期。在日本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投資日本市場,借日本經濟增長的大勢來推動企業發展,正是好時機。
2019年以來,日本經濟持續增長,2024年GDP增長2.9%;稅收增長4.3%,連續五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平均月薪增加了3.8%,薪酬漲幅創下33年來的最高水平;CPI增長2.5%,也創下三十多年的最高水平。由于經濟超預期旺盛,日本央行去年3月19日宣布自2007年以來首次加息,長達8年的負利率時代終結,持續約11年的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迎來轉折點。
三是地緣緊張局勢下的供應鏈多元化。
全球供應鏈因疫情和地緣政治而加速重構,寶島企業通過對日投資優化全球布局。中美科技戰和地緣緊張局勢,推動寶島企業加速分散投資布局。美國對半導體供應鏈的限制促使臺積電等企業將部分產能轉移至日本,以規避風險并貼近盟友市場。
日本作為“芯片四方聯盟”(Chip 4)成員,與寶島在半導體領域合作緊密,共同應對供應鏈安全挑戰。
臺積電在日本的工廠不僅服務本地客戶,還為全球AI和智能手機市場提供芯片,增強其國際競爭力。國巨等企業則通過收購日本公司,整合銷售渠道和技術資源,擴大在歐美和亞洲市場的份額。2024年寶島對日投資總額激增至54.9億美元,雖然臺積電熊本項目貢獻顯著,但整體投資熱潮反映了寶島企業因地緣緊張局勢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對全球市場的戰略調整。
四是日本政府的政策支持。
在日本企業大舉對外投資的同時,日本政府也在積極吸引外資,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增強日本經濟的國際競爭力。日本通過補貼和稅收優惠降低企業投資成本。例如,臺積電熊本工廠獲得日本政府高達一半的資金補貼,總投資額達8000億日元。
日本還推出“價值提升”改革計劃,改善企業治理和市場估值,增強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這些政策為寶島企業提供了穩定的投資環境,尤其是在制造業和半導體領域。
五是日元貶值、臺幣升值的匯率因素吸引了島外投資。
最近一年來,日元持續貶值,臺幣大幅升值。截至7月4日,臺幣兌日元為1:4.9993,比一年前升值了13.5%。
寶島對日本的投資熱情,似乎存在機遇和威脅兩個方面。
日本人對寶島的投資又愛又怕。怕的是,如果外資包括寶島投資進入日本的汽車等供應鏈的一部分,可能會使日本企業難以壟斷技術和經驗。
另一方面,如果日企能夠深度融入美國蘋果及美國英偉達等的供應鏈,并發揮擅長高效生產的臺企的規模優勢,日臺的互補關系也有望實現。
在圍繞芝浦電子的TOB之戰中,美蓓亞三美主張保持日本的技術,而國巨則強調日臺合作的優勢。日本產業界如何應對寶島方面旺盛的投資意愿,未來仍將是一個重要課題。
【作者:徐三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