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7月5日,原本對普京態度曖昧的特朗普,突然來了一記重錘。“他(普京)只想繼續殺人?!边@句話不是烏克蘭總統說的,而是剛剛說完“談得很愉快”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你沒聽錯,這或許是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特朗普針對普京的最嚴厲批評。值得注意的是,幾乎同一時間,長期與特朗普“綁在一起”的紐約郵報也罕見發表社論,直逼特朗普施壓普京、全力援助烏克蘭。美國風向,真的變了?
事情的起因,是7月4日到5日之間,特朗普與普京通了一小時電話。這不是簡單的寒暄。美俄元首圍繞如何終結俄烏戰爭進行了坦率而激烈的交流。不過讓人吃驚的是,特朗普在會后公開表示,自己“對這次與普京的對話非常不滿”。他的原話幾乎讓外界嘩然:“普京沒有展現出任何愿意結束戰爭的意愿,反而只想繼續殺人。”談到是否有制裁新動作時,特朗普透露“普京對此毫不在意,但我認為(制裁)很可能還會來”,這一表態顯然比他過去主張的“通過談判和平”更接近強硬路線。
另一個細節也很關鍵:特朗普隨后對媒體稱,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溝通“非常愉快”,并重點提到要“加強烏克蘭的防空力量”。說白了,烏克蘭接下來極有可能迎來更多西方頂級防空系統。
就在這場通話之后幾個小時,美國主流保守派媒體——紐約郵報突然下場發動“輿論攻勢”:他們在社論中直接點名特朗普,要求他“立刻恢復對烏克蘭所有軍事援助”。理由很直接——普京對美國的“?;鸷粲酢备静毁I賬,反而變本加厲地對基輔發動了迄今最大規模的無人機和導彈襲擊。而美國政壇還在扯皮,烏克蘭已經成了最前沿的試驗場。
從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美俄博弈已經多次上演拉鋸戰。所有人都以為,特朗普一直有自己的一手棋,不愿意徹底得罪俄羅斯,也沒真正讓烏克蘭“斷糧”。但7月5日這番轉折來得太突然,讓整個國際輿論一度陷入熱議。
特朗普為何突然強硬?
首先,這并非一時情緒。美國朝野最近出現一種“反彈情緒”:一方面,普京近期對烏大規模空襲讓全球媒體狠狠震撼了一把;另一方面,拜登團隊持續的援烏乏力和政策反復,使得特朗普陣營感受到了被標簽化“軟弱”的巨大危機。長遠看,這關乎特朗普未來連任和共和黨“鷹派票倉”的穩定性。
更關鍵的是,這次“普京不在意制裁”一語,被不少媒體解讀為特朗普承認了俄羅斯對美方經濟打壓手段的抗壓能力在增強——如果美國不加碼,反而會被塑造成“不作為”。
有意思的是,紐約郵報的社論直指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信任危機”——“如果普京在烏克蘭成功,會讓中國、伊朗等國覺得美國的聯盟軟弱,全球將因此更加不穩定?!?/strong>這種說法比單純喊打更高明,因為它在國內凝聚共識的同時,也極力把中國拉進了美俄平衡游戲中。要知道,對于美國普通民眾來說,“大國博弈誰更硬”一直是投票時的關鍵心理錨點。
制裁,還是軍事援助?
另一個難點,是美國內部對制裁與軍事援助的博弈。特朗普透露,雖然自己認為制裁很快會到來,但更實際的動作恐怕是“全鏈條”援烏。一來過去幾周,俄軍對烏克蘭的集中打擊(基輔、哈爾科夫等城市大范圍停電和空襲溝壑)讓歐洲國家深感“前線塌了”;二來美國國會鷹派已經盯死了:如果烏克蘭防線崩潰,美歐聯盟的公信力大概率會碎一地。
紐約郵報毫不避諱地指出:如果美國繼續觀望,就是在“懲罰烏克蘭”,這實際上等于在給俄羅斯“打氣”。并直接發問——“特朗普政府為何要這樣做?”文章明確警告,若烏克蘭最終淪陷,不只是拜登政績毀于一旦,特朗普下一個任期也勢將成為全球信任危機的“最大背鍋俠”。
這個社論一石激起千層浪。因為紐約郵報歷來被視為特朗普的“自家喉舌”,如今卻全力推進“反普京、挺烏克蘭”的路線。無論特朗普本人是否愿意,黨內和支持者其實正在逼迫他向“鷹派”靠攏。
“中國因素”怎么成了美國新焦慮來源?
“如果烏克蘭守不住,中國會怎么看美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美國主流媒體被反復討論。當下中國在國際上的斡旋和經濟調解能力已被認為是平衡游戲最大的新變量。紐約郵報社論甚至罕見地將俄烏與中美比作“一盤棋”:“一旦西方退縮,中國和其他國家將得出美國聯盟不穩定的結論?!?/strong>
站在北京的視角,烏克蘭危機其實是典型的“代理人拉鋸戰”,美歐俄三方都希望避免自己直接“下桌”,而保證烏克蘭不死、俄羅斯不贏、中國不被孤立,就是所有大國共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