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馬斯克和特朗普 資料圖
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當地時間5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今天,‘美國黨’的成立還給你們自由。”馬斯克聲稱該黨將代表美國社會“80%的中間選民”,瞄準明年的國會中期選舉,爭取在參眾兩院占得一席之地。
馬斯克4日在美國“獨立日”當天發起網絡意見調查,問網民是否應該成立“美國黨”,以把美國民眾從民主黨、共和黨輪流上臺的兩黨體制中“解放出來”。截至5日他再次發貼時,共有124.9萬多網民參與投票,支持者占65.4%,反對者為34.6%。
馬斯克曾大力捐助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競選活動,美國輿論認為他在不少年輕選民轉向支持特朗普和共和黨方面頗有“功勞”。但特朗普上任將滿半年之際,馬斯克與其矛盾日益公開化,如今“另起爐灶”,對共和黨以及美國政治格局可能產生什么影響,備受輿論關注。
根據美國法律,一個有資格參與選舉的政黨成立,其資質確認需要經過復雜的認證程序,首先必須召開黨團會議或代表大會,選舉臨時官員并指定政黨名稱。尚不清楚馬斯克的“美國黨”是否已啟動相關程序。
目前,美國輿論對其政治前景保持謹慎懷疑態度。不少分析認為,“美國黨”或任何新成立政黨短期內難以撼動美國沿襲已久的政治架構。首先,美國“贏者通吃”的選舉人團制度對于兩大主流政黨之外的“第三黨”并不友好。美國總統選舉所采用的選舉人團制度并非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而是各州按照人口比例分得一定數量的選舉人票,50個州中有48個以“贏者通吃”方式決定選舉人票歸屬,即把本州選舉人票全部投給贏得該州多數選民票的總統候選人。
美國喬治敦大學的政治學教授漢斯·諾埃爾說,美國現行選舉機制下,很難出現“多個第三方政黨超級成功”的局面,因為美國體系下,黨派無法通過贏得“20%或30%”的選民票,進而在議會中分得一些議席,并借此“逐步壯大”。
此外,美國建國以來歷屆大選中,共和、民主兩黨以外的政黨身影并不鮮見,曾經也有機會取得不錯的成績,但近年來,第三方政黨在全國性選舉中吸引選票的能力非常有限。一次有第三方政黨的總統候選人獲得選舉人票還是在1968年,當時有5個南方州支持剛成立不久的“美國獨立黨”提名候選人喬治·華萊士。
即使在1992年總統選舉中,美國億萬富豪羅斯·佩羅以獨立候選人身份參選,一度在民調中領先共和、民主兩黨候選人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老布什)和比爾·克林頓,并獲得了約19%的選民投票,但因為其得票率沒能在任何一個州排名第一,所以未能贏得任何選舉人票,無緣總統寶座。佩羅于1995年創建“改革黨”,1996年再戰總統選舉,拿到了18%選票,僅次于兩大黨候選人,但同樣未能分得一張選舉人票。
諾埃爾懷疑,馬斯克所說的“80%中間選民”能否追隨他的新黨,因為大多選民雖然對現有政黨心存不滿,但馬斯克的新黨眼下并無扎根的選區。對于任何新成立政黨,支持者需要以非同尋常的精力和奉獻精神助選,尤其要耐得住起步期的各種挫折,但這些“無法用鈔票購買”。外界認為,有“暴脾氣”之稱的馬斯克本人也需要有足夠耐心“熬過”美國的重重選舉機制,帶著新黨歷經挫折考驗、站穩腳跟。
不過,馬斯克似乎也沒打算挑戰兩大黨的統治地位,而是瞄準國會兩院中一小部分在明年改選的關鍵議席,希望其創建的新黨在國會中成為一股制衡力量。“考慮到立法機構中(兩黨議席數)差距極小,這足以成為爭議法案的決定性投票,確保法案能夠反映民眾的真實意愿。”馬斯克4日在社交平臺X展望新黨未來時寫道。
瓦爾多斯塔州立大學政治學者伯納德·塔馬斯認為,在美國,“第三黨”往往不是通過贏得席位并實現長期發展,其策略多是“像蜜蜂一樣蜇人”。
原標題:《“美國黨”一誕生便陷入美國選舉制度的死循環》
欄目主編:劉暢 文字編輯:劉暢 題圖來源:新華社
來源:作者:文匯報駐墨西哥城記者 孫華
延伸閱讀
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同時叫板共和、民主兩黨的首個實質性損失已經出現。當地時間7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盟友、風險投資家詹姆斯·菲什巴克(James Fishback)宣布,他旗下投資公司Azoria Partners將推遲推出一只與特斯拉掛鉤的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我們的決定是對馬斯克宣布成立新的全國性政黨的直接回應,”菲什巴克在社交平臺X(原推特)上寫道,“這與他作為特斯拉首席執行官(CEO)的全職職責產生了沖突,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和精力,使其無法專注于特斯拉的員工和股東。”這只名為Azoria Tesla Convexity的ETF原定下周發行。
菲什巴克還呼吁特斯拉董事會“立即開會”,讓馬斯克“澄清他的政治抱負,并評估這些抱負是否與他作為特斯拉CEO的全職職責相符”。菲什巴克稱,他認為馬斯克“做得太過”,但仍然希望馬斯克能將“全部注意力”重新投入到特斯拉;如果馬斯克做不到,他相信特斯拉董事會“會采取適當的行動”。
澳聯社(AAP)指出,這是馬斯克5日宣布創建新黨后,投資者對他顯露出不滿的第一個跡象。對此,特斯拉方面尚無回應。
菲什巴克的帖文(部分)X截圖
馬斯克在去年美國大選中支持特朗普和共和黨,但近期圍繞“大而美”稅收和支出法案等與特朗普政見分歧嚴重,已多次聲稱將建立新的政黨,挑戰驢象兩黨輪流坐莊的政治格局。
為抗衡馬斯克的政治影響力,菲什巴克此前1日就宣布成立新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Super PAC),取名FSD一語雙關,一方面意指“全力支持唐納德”(Full Support for Donald),另一方面也與特斯拉研發的自動化輔助駕駛系統FSD(Full Self-Driving)縮寫相同。
4日,即“大而美”法案在眾議院通過后一天,馬斯克在X上發布投票,問網民是否應該成立“美國黨”,把美國民眾從兩黨體制中“解放出來”。在收到的約124.9萬網民投票中,支持者占65.4%,反對者為34.6%。5日,他宣布:“支持和反對比例為2:1,表明你們想要一個新政黨,你們也會有個新政黨。”
馬斯克帖文 X截圖
此后,菲什巴克在X上連續發布多條評論,批評馬斯克的做法,稱對他“失望”,并重申自己對特朗普的支持。“我曾經尊重埃隆,我曾經為政府效率部(DOGE)提供咨詢,我公司最大的持倉是特斯拉……但成立第三黨會把權力交給民主黨——他們會彈劾特朗普,取消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的資金,并開放邊境——這將會摧毀這個國家。”
有聲音認為,馬斯克的政治野心絕非臨時起意。美國《得克薩斯論壇報》2日報道稱,早在2013年4月,馬斯克就曾為了能繞過汽車經銷商,直接向公眾銷售特斯拉電動汽車,游說得州議員修改立法。盡管當時他想要通過的法案最終夭折,但12年后的今天,馬斯克的政治影響力已經今非昔比。
報道發現,在2025年得州議會立法會議期間,馬斯克的游說者和代表公開支持了近十幾項有利于其公司的法案,其中除了三項全都被通過。那些馬斯克沒有公開支持的法案也取得了進展。報道稱,得州立法者重寫了該州的公司法,并創建了一個以DOGE為模版的效率辦公室。
當然,新成立一個成功的第三黨的難度要遠遠高過游說,因為美國“贏者通吃”的選舉人團制度本身就對第三方政黨構成結構性障礙。
雪城大學政治學教授格蘭特·戴維斯·里赫指出,除了地方層面的一些例外,美國的立法機構和行政選舉使用地理定義的選區,由一人代表,通過在競爭中獲得第一名當選,無論其得票比例大小。這意味著無法競爭第一名的政黨對于選民來說幾乎沒有什么吸引力,“即使在創建后也很難維持自己”。
在美國政治史上,最成功的第三方候選人要數1992年獨立總統候選人羅斯·佩羅,他獲得了18.9%的普選票,但因為得票率沒能在任何一個州排名第一,所以未能贏得任何選舉人票,無緣總統寶座。
馬斯克似乎也沒打算挑戰兩大黨的統治地位,而是瞄準國會兩院中一小部分在明年改選的關鍵議席,希望其創建的新黨在國會中成為一股制衡力量。“考慮到立法機構中(兩黨議席數)差距極小,這足以成為爭議法案的決定性投票,確保法案能夠反映民眾的真實意愿。”馬斯克4日在X上寫道。
曾出任民主黨顧問的美國杜克大學桑福德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馬克·麥科克爾認為,雖然馬斯克所建新黨的候選人不大可能在明年國會中期選舉中勝選,但可以發揮“搗亂和迷惑”作用,分流競選同一議席的共和黨人選票,在“搖擺州”改變兩黨贏面,明年國會中期選舉可能會見證“支持‘美國再次偉大’議程的選票減少”。
不過,麥科克爾懷疑馬斯克在建新黨這件事上能否“持之以恒”。“我覺得這完全源自他與特朗普的矛盾,他眼下企圖擊沉特朗普的(政治)資產。”
據美國《紐約時報》5日報道,一名知情人士透露,馬斯克最近幾天與朋友們討論了他關于成立新政黨的計劃等事宜。當地時間6日早,馬斯克在X發帖說:“我們什么時候在哪里舉行‘美國黨’的首次代表大會?這一定會非常有趣!”
馬斯克在X發帖說:“我們什么時候在哪里舉行‘美國黨’的首次代表大會?這一定會非常有趣!” X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