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樓發言人肖恩·帕內爾面對記者關于“伊朗購買40架中國戰斗機”的提問,罕見松了口風,“我們顯然在關注這一點,非常擔憂。”話鋒一轉,他又搬出美軍“世界上最具殺傷力的戰斗力量”和“午夜之錘”行動來壯膽,強調伊朗核計劃已被“徹底摧毀”。
帕內爾這番話看似擔憂中伊走近,實則暗藏機鋒。他特意強調美軍“以創紀錄的招募規模建設軍隊”,在印太“轉向軍事態勢”,最后落腳到“重建威懾力”——明指伊朗,暗戳中國的心思幾乎呼之欲出。美方真正焦慮的,或許并非伊朗拿到幾十架殲-10,而是中國高端武器借此更深地楔入中東,沖擊其戰略布局。
然而伊朗這邊,面對中國的殲-10CE,態度卻極其擰巴。殲-10CE單價約5000萬美元,40架不過20億。伊朗經濟再困難,咬咬牙、拿石油抵賬完全可行——巴基斯坦GDP人均遠低于伊朗,不也咬牙組建了殲-10CE中隊?
伊朗軍方對殲-10CE“腿短”不滿意,對俄制蘇-35又嫌“配置低”,心心念念中國殲-16這類重型戰機。但核心痛點在于,現代空戰是體系對抗,買了戰機還得配套預警機、電戰機、數據鏈、遠程導彈(如霹靂-15)和防空系統(如紅旗-9)。伊朗既沒財力,更沒時間從頭打造這套復雜體系。
更深層的是伊朗對西方技術的盲目崇拜。2016年,前總統魯哈尼叫停百架殲-10采購案,幻想引進法國“陣風”。9年過去,“陣風”杳無音信,殲-10也沒影。更荒誕的是,伊朗空軍至今供奉著F-4、F-5乃至老邁的F-14“雄貓”,潛意識里仍覺得這些上世紀古董技術比中俄四代機更“高級”,甚至幻想F-14能對抗蘇-57。這種脫離現實的“技術信仰”,極大遲滯了其裝備更新。
此輪以伊沖突,給了德黑蘭上了一課,美以擁有壓倒性技術優勢(特別是五代機集群)和更致命的“先發制人”決斷力。五角大樓敢提“午夜之錘”摧毀伊朗核設施,就是赤裸裸的實力威懾。
面對美以全體系、高科技的“降維打擊”,伊朗若只買幾十架殲-10CE單打獨斗,無異于杯水車薪。沒有成體系的預警、指揮、電抗和遠程打擊鏈支撐,再好的單機也難逃戰場被動態勢。這也是為何伊朗近年把寶押在見效快的導彈和“小摩托”無人機上——錢少、易成軍、能唬人。
伊朗的地緣困境加劇了裝備選擇難題。本土距以色列超千公里,殲-10這類中型戰機腿短難及,重型戰機又買不起或用不起體系。與其耗巨資打造難以抗衡美以的空軍,不如繼續發展非對稱打擊力量,成了德黑蘭無奈卻現實的選擇。
五角大樓的“擔憂”更多是戰略層面對中國影響力擴張的警惕。對伊朗而言,殲-10CE擺在面前卻踟躕不前,暴露的是雙重困境:既缺對自身安全需求的清醒認知(迷信西方、輕視中俄),更缺構建現代作戰體系的財力與決心。
當德黑蘭仍沉浸在“雄貓”神話里時,現代空戰已迭代到隱身、網絡、體系的維度。沒有刮骨療毒的變革勇氣,僅靠修修補補的裝備采購,伊朗的天空,恐怕難逃被他人主宰的命運。技術可以引進,但思想的現代化,只能靠自己掙脫那沉重的歷史桎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