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關于深圳光明區的消息有點多。
先是底價出讓了深圳今年第三塊宅地,緊接著又官宣誕生了年內第三個“日光盤”,還有地鐵13號線一期工程北段開始試運行了,預計年內通車。
表面熙熙攘攘的光明樓市,實際狀況到底如何?
01
步入2025年,光明區房地產市場表現確實令人矚目。
數據顯示,上半年,光明區二手住宅網簽599套,環比增長21.7%,同比增長117.8%,成為深圳唯一一個二手房成交量同比、環比雙雙上漲的區域。
主要原因有兩個:
1、閘門打開,限售松綁激活存量
去年深圳929新政全面取消限售,瞬間打開了光明區二手房市場的“水龍頭”。業主拿到房產證后即可交易,很多此前被卡住的房源一下子涌出來,二手房源多了,買家的選擇也多了。
2、以價換量,務實業主撬動交易
房子是能賣了,但買家現在精得很,不便宜不買。很多光明業主知道現在的行情抬不起價,著急賣的只能接受降價現實。
像光明標桿樓盤龍光玖龍臺,高峰期曾賣到8-9萬/㎡,今年4月份迅速成交了一套88平3房,單價跌破5萬,一夜回到解放前。
4房戶型相對堅挺些,前段時間成交的兩套房源,101平和121平,成交價在5.59-6.3萬/㎡。
其他次新小區,如星河天地、勤誠達正大城花園、金融街華發·融御花園、金地峰境瑞府二期等,自去年新政出臺以來,這些小區的掛牌量和成交量都上來了,成交價卻沒有抬頭跡象,反而降價壓力不小,單價整體在3萬多到4萬多左右。
02
新房方面,今年光明區的推盤節奏放緩,上半年累計分發了8張預售證,其中住宅6張,實際只有4個項目,共936套住宅。
從成交量來看,光明上半年賣出了2883套新房住宅,包含預售和現售,占全市總量的13.2%。
下半年光明區在推盤方面會積極些,計劃還有10批次項目入市。
光明市場目前的主要問題是——
同一個片區內,多個在售新房扎堆,差不多的產品、差不多的價格,同質化嚴重,還要面對保障房市場的分流。所以,前不久深圳本土房企在光明拿地也比較保守。
現在光明區位置好點的新房,均價賣4-5萬一平,和周邊二手房差不多;地段差的,均價基本在3萬左右。
像位于玉塘街道的新盤星輝·蘭玉庭,上個月底加推2棟186套房源,建面約85平-113平住宅,折后均價3.06萬/㎡,更是喊出“零首付”的營銷口號。
前兩年在深圳,零首付項目屬于“見光死”,一出來就被緊急叫停;如今,各種騷操作不斷,越難賣的房子,往往騷操作越多。
03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光明樓市是有一定預期的,但這份預期,可能跟很多購房者想象中的不一樣。
比如,顏寧說對光明科學城充滿信心,“深圳的未來是光明的”,站在科學研究人員的角度,這沒啥問題。但從資產的角度,價格最終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一個供應量大、保障房多的剛需片區,很難發展成為改善片區。
比如13號線開通,對開發商來說是蜜糖,又多了賣房的宣傳點;對城區的上班族來說,會縮短通勤時間。但指望一條地鐵線把房價拉起來并不現實。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產業發展強大才是硬道理。
在當下的深圳樓市,不管是剛需還是改善,新房和二手房,選擇都蠻多的。
房子作為大部分家庭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務性支出——
如果只考慮純居住需求,往往僅限于居住而失去了增值屬性。
以投資思維去做選籌,更容易買到有潛力且流通性好的房子。
特別是現在買剛需房,你未來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商品房,還有大量價格更便宜的保障性住房。
剛需買家如何才能在龐大的競爭市場中殺出重圍?
核心就是確保房產要有一定的稀缺性。
在地段和配套各方面,遠超市場上的其他競品房源。
所以,如果剛需過于追求大面積,要求單價、總價夠低,那么結果就會偏離核心板塊,往外圍板塊擴散。這樣的房子因為同質化嚴重,未來溢價能力很弱。
另外,鄰居素養也很重要。
房子本身再好,如果樓上夜夜笙歌、隔壁爭吵不休,再美的家園也會變成煎熬之地。看房時多留心觀察小區環境、樓道狀況,甚至有機會和鄰居聊幾句,絕非小事,關乎未來生活的安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