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是小暑了,日頭要毒得能曬化鞋底。老輩人說“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這話一點不假。接下來十幾天,平原地區白天能熱到三十七八度,地表烤得發燙。
山區早晚涼快點,可中午日頭照樣曬得人頭暈,地里莊稼正受煎熬。
玉米稈這會兒躥得快,可大日頭一烤,葉子卷得像煙卷,得趕緊澆水。菜園子更經不起曬,豆角、辣椒掛果期,曬狠了果子要打蔫兒。
我親眼見過鄰村大爺沒及時給番茄搭遮陽網,半畝地果子曬焦了三成。這時候可不能學地里的莊稼“硬扛”,得動點巧心思。老辦法里藏著大智慧,比如給玉米地鋪秸稈,既能保墑又能降溫。
年輕人用遮陽網罩菜園,記得選三針的,透光又擋毒日頭,別選太密的。澆水別在中午澆,地溫高時澆水,莊稼跟人一樣容易“激著”,早晚澆最合適。
大棚種植的老鄉注意,中午得把通風口全打開,棚里悶得能蒸熟雞蛋,得防著作物“中暑”。 livestock也怕熱,牛圈豬圈要勤打掃,水槽里的水別斷,最好加點淡鹽水。
有人覺得老輩人“不出門、不吃涼”是瞎講究,其實是護著身子骨。下地干活戴草帽,別圖涼快光膀子,曬脫皮不說還容易中暑。
帶個裝滿綠豆湯的保溫桶,渴了喝兩口,比冰鎮飲料強,不傷脾胃。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晌午頭別讓他們下地,錯開最熱的十一點到三點。
咱種地靠天吃飯,可不能被天“拿捏”,土辦法加科學招才是硬道理。
前兩年隔壁縣有個合作社,小暑前給稻田灌深水,稻穗灌漿期沒受高溫影響,畝產多收了百八十斤。
現在得抓緊準備遮陽網、秸稈、灌溉設備,別等莊稼曬蔫了才著急。不同地塊不一樣,平原大田要防干旱,山區坡地要防暴雨沖土,提前把排水溝清一清。
有人可能犯難,這么多事兒從哪兒下手?其實就分兩步:護人、護莊稼。
護人記住“三避”:避正午、避生冷、避濕氣,身子骨硬朗才能干農活兒。護莊稼記住“三早”:早遮陽、早補水、早通風,給莊稼營造個舒服環境。
農業站這兩天在村里辦培訓班,教大家怎么應對高溫,有空的老鄉去聽聽,比自己摸索強。
小暑是道坎兒,挺過去就是豐收盼頭,咱祖祖輩輩都是這么和老天爺打交道的。
記住了,天熱別慌,法子比困難多,提前準備準沒錯。關注網易號,后續還有各作物詳細管護法子,幫您把地種得更順當。
莊稼和人一樣,你疼它一寸,它還你一尺,用心伺候才有好收成。現在就起身看看菜園、查查水渠,別讓高溫打咱個措手不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