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榆陽區魚河鎮的稻田進入拔節生長的關鍵期。4000畝水稻隨風起伏,碧波蕩漾,在這片生機盎然的綠色海洋中,四娃家庭農場迎來了一項特別的“入住儀式”——稻田蟹苗正式投放。田埂上,一袋袋用網兜精心包裝好的蟹苗整齊碼放。隨著農工們熟練地解開袋口,將一袋袋蟹苗傾入稻田,水花歡快地四濺,點點晶瑩折射著晨光,無數青背白肚的蟹苗迅速遁入茂密的稻叢深處,為這片希望田野注入了嶄新的生機。魚河鎮的稻田間,正上演一場“水漾青禾蟹爭流”的生態交響曲。
六千八百斤的小螃蟹躍入稻田
“我們今年引進了新螃蟹蟹苗——中華螯蟹,現在它的重量接近于一兩。今年我們的水稻總種植面積接近三千畝,蟹苗每畝按照五斤到十斤的標準進行投放,這次共投放六千多斤,今年預計投放約一萬七千斤。通過稻田養蟹模式,我們實現了一田多收、一水多用的收益,而且生態環保,螃蟹能吃掉水稻田里的害蟲,從而杜絕了殺蟲劑和農藥的使用,螃蟹的糞便也充當稻田的有機肥,實現生態循環。同時稻田養蟹還可以使每畝稻田增加六到七百元的凈收入,也讓我們的魚河大米價格能夠翻番。”魚河鎮四娃圓夢家庭農場負責人常成說。
這片稻蟹和諧共生的動人場景,是魚河鎮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精耕綠色農業的成果體現。今年以來,魚河鎮通過系統推進鹽堿地治理改造,并持續優化水利配套與種植技術,為水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打下根基。從改良土地、完善灌排,到積極引進省時增效的缽體育秧技術,每一步都旨在提升稻田的產出效益和生態價值。如今,集中連片的稻田已蔚為壯觀,形成了穩定的種植格局。在此基礎上,魚河鎮充分挖掘稻田生態系統的潛力,引入“稻蟹共生”的生態種養模式。隨著四娃圓夢家庭農場首批6800斤蟹苗躍入稻田,這一綠色實踐正式在全鎮的水田間鋪開生態畫卷,后續還將分批次投放蟹苗,總量將達一萬七千斤。
工人正在將蟹苗投放入稻田
“今年,按照區委、區政府關于特色產業發展的整體部署,魚河鎮積極爭取政策支持推廣水稻種植,累計種植水稻面積達到近4000畝,已經初具規模。特別是,今年我們充分利用稻田水質優越、氣溫適宜、化肥農藥使用少的優勢,在全鎮條件適宜的3000畝稻田推行稻蟹養殖。稻蟹養殖是一種生態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稻蟹可以有效清除雜草和害蟲,河蟹排出的廢物轉化為稻田的有機肥料,另一方面,稻田也為河蟹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天然棲息地,‘以稻養蟹、以蟹養稻’的生態種養模式實現‘一水共用,一地雙收’,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魚河鎮鎮長劉磊說。
魚河鎮四千畝水稻進入生長期
稻與蟹,水與田,彼此需要而又相互成就。“一水共用、一地雙收”的古老智慧,在魚河這片熱土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當秋風拂過田埂,農人們企盼的,不僅是稻穗謙遜飽滿的彎腰,更有螃蟹張螯奏響的豐收之歌——那正是綠水青山間升騰起的金燦燦的雙份希望。
原標題:走鄉村 看振興 | 魚河鎮千畝稻海喜迎“蟹兵蟹將” 生態雙贏奏響田園新篇
來源:榆陽宣傳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