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西瓜價格差讓游客直呼"甜中帶酸"!
街頭1元2斤的西瓜,到了景區竟賣2元一小塊。這價格差可不是一星半點。烏魯木齊早市的西瓜每公斤才0.
5元,10塊錢能買20公斤。
景區里同樣的西瓜,按斤算要20元/公斤。為啥差距這么大?租金是頭號"殺手"。
鯉魚山公園一個普通攤位年租金26萬多,每天光租金就要730元。
這些錢最后都讓游客買單。
運輸成本也不容小覷。
景區西瓜要專人挑運,成本蹭蹭往上漲。更絕的是,有些景區還要求商戶從指定供應商進貨,又多一層加價。游客的錢包成了"唐僧肉"。
景區里西瓜攤少,形成壟斷。
商戶把西瓜切小塊賣,看似便宜實則暴利。按斤算價格是街頭的40倍!"來都來了"的心理讓游客甘愿挨宰。
花200元門票都掏了,20元買4塊西瓜好像也不貴。這種消費心理被商戶拿捏得死死的。
聰明的游客早摸清了門道。
北園春批發市場的西瓜每公斤不到1元,買整個讓攤主切好帶走最劃算。
早市更是撿漏的好地方。新疆本地西瓜其實很便宜。昌吉老龍河的西瓜地頭價才1元/公斤。
但70%都被運往內地,本地供應反而緊張。景區高價西瓜背后是條利益鏈。商戶要給景區交租,供應商要賺錢,運輸還要分一杯羹。
層層加價最終都轉嫁給游客。政府已經開始出手整治。
要求景區明碼標價,推動"景區+農戶"直供模式。未來游客有望在景區吃到平價西瓜。
新疆正在打造"西瓜旅游IP"。讓游客體驗摘瓜、品瓜全過程,把西瓜從商品變成旅游體驗。這招實在高!
西瓜價格差反映的是旅游市場亂象。
游客既要學會避坑,景區更該反思如何平衡利益。
畢竟口碑比賺錢更重要。
新疆的瓜甜,旅游體驗也該甜。別讓高價西瓜壞了新疆的好名聲。
這事兒,您怎么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