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古裝劇里新娘頭戴鳳冠、身披霞帔的樣子美得讓人挪不開眼,網上也有不少人復刻傳統嫁衣,可古代的嫁衣真有這么華麗嗎?鳳冠霞帔是不是被電視劇夸大了?
其實真實的古代嫁衣,既有讓人驚嘆的奢華,也藏著普通人家的精打細算,背后的門道可多了去了。
先說說普通老百姓家的嫁衣,在古代,大多數人家都不富裕,嫁女兒置辦衣裳是筆不小的開支,普通農家女子出嫁,能有一身新衣服就很不錯了,布料一般是自家織的粗棉布,顏色大多選大紅色,因為紅色喜慶,還能避邪,要是條件好點,會去鎮上的布莊買染色的“機織布”,花紋也簡單,常見的就是藍白條紋或者小碎花,衣服的樣式也樸素,一般是大襟襖配馬面裙,襖子上繡幾針簡單的花卉,比如牡丹、梅花,象征富貴和高潔。
這些刺繡活兒大多是新娘自己或者家里長輩一針一線繡的,白天要干活,只能晚上就著油燈繡,常常熬得眼睛發疼。
有些地方還有“借嫁衣”的習俗,家里實在沒錢做新衣服,就向條件好的親戚借一身穿過的嫁衣,借來的衣服要提前熏香、晾曬,寓意去掉晦氣,穿之前,還要在衣服里縫上一小塊紅布,寫上新娘的生辰八字,算是“過了名”,把衣服變成自己的,雖然是舊衣服,但新娘穿上后,照樣笑得燦爛,畢竟在那個年代,能風風光光出嫁比什么都重要。
再往上看,到了有點家底的商戶、讀書人家,嫁衣就講究多了,他們會專門請裁縫量身定做,布料換成了柔軟的絲綢、織錦,顏色除了紅,還會用粉、綠這些鮮艷的顏色做配色,衣服上的刺繡也更精致,不再是簡單的花草,而是加入了“鴛鴦戲水”“并蒂蓮開”這些寓意夫妻恩愛的圖案。
刺繡手法也有講究,常用的有平針繡、打籽繡,繡出來的花紋立體飽滿。
有些富裕人家還會在嫁衣上鑲嵌珍珠、瑪瑙,雖然數量不多,但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特別亮眼。
要說最奢華的嫁衣,還得是達官顯貴和皇室的,先說鳳冠,這可不是普通女子能戴的,在明朝,只有皇后、命婦有封號的官員妻子,在特定場合才能佩戴鳳冠。
鳳冠上裝飾著點翠、珍珠、寶石,工藝復雜得很,點翠是用翠鳥的羽毛貼在金屬底座上,羽毛的藍色鮮艷奪目,還會隨著光線變換顏色,一頂鳳冠上要用幾百片翠鳥羽毛,為了保證顏色一致,得從活鳥身上拔毛,非常殘忍,除了點翠,鳳冠上還會鑲嵌紅寶石、藍寶石、東珠,再用金絲編織成鳳凰、祥云的造型,光是制作就要花上好幾個月。
霞帔也是身份的象征它像一條長披肩,上面繡著不同等級的圖案,皇后的霞帔繡龍鳳,一品命婦繡蹙金繡云霞翟紋,往下依次遞減,普通女子就算再有錢,也不能隨便用這些圖案,否則就是僭越,要治罪的。
不過到了明清后期,朝廷對服飾的管制沒那么嚴了,民間有些富商嫁女兒,會偷偷仿制簡化版的鳳冠霞帔,但這些“山寨版”和正品比起來,差得可不是一星半點——用染過的鵝毛代替翠鳥羽毛,塑料珠子代替珍珠,遠看還行,近看就能看出粗糙。
皇室的嫁衣更是奢華到極致,清朝皇后大婚,穿的是明黃色的吉服,上面繡滿了金線織就的龍紋,光是一件衣服就要用掉幾十兩黃金,配飾也都是頂級配置,東珠朝珠、金鑲玉耳環,每一樣都是價值連城,而且皇后的嫁衣不止一套,從迎親、拜堂到洞房,要換好幾身行頭,每一身都有嚴格的規制, 古代嫁衣的美,不只是外表的華麗,還藏著深厚的文化寓意,比如嫁衣上常繡“石榴多子”,寓意早生貴子;繡“百蝶”,象征福氣多多。
衣服的扣子數量也有講究,不能是雙數,因為“雙”和“散”諧音,不吉利。有些地方還會在嫁衣里縫上硬幣、紅棗、花生,圖個“早生貴子、富貴雙全”的好彩頭。
所以說,古代嫁衣到底有多美,還真得分情況看,普通人家的嫁衣雖然樸素,但一針一線都是對新生活的期盼,富貴人家和皇室的鳳冠霞帔確實奢華,但也帶著森嚴的等級烙印。
現在我們看到的古裝劇里的嫁衣,為了視覺效果,往往會夸大裝飾,加入很多現代設計,不過正是這些流傳下來的嫁衣文化,讓我們看到古人對婚姻的重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哪怕再窮,也要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風風光光地出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