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方面提出“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的新要求。中國式現代化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將系統集成和突出重點相結合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客觀需要,亦是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法論要求。通過系統集成構建整體性治理框架,借助矛盾分析實現關鍵領域突破,繼而增進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這是對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方法論的頂層設計和戰略部署,充分體現新時代系統論與矛盾論辯證統一的本土化創新。
系統集成:中國式現代化的系統觀念辯證進路
系統論從整體性角度研究系統及其內在要素相互關系,核心意涵在于系統觀念下要素的整體性配置以及對問題風險的應對防范,繼而把握系統整體并達到最優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一歷史性進程必須在系統觀念指導下,通過制度創新與戰略聚焦等辯證統一,構建超大規模文明體的協同演進機制。
一方面,系統論視域下的“要素-結構-功能”分析框架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復雜系統演化的認知模型,為解決現代化進程中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國家安全等不同子系統的多種復雜問題及其非線性作用機制構建提供方法論基礎和系統科學支撐。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在價值層面賦予系統實踐的社會主義屬性,在系統優化目標上呈現“以人為本”“共同富裕”等“中國式”特質,彰顯科學社會主義制度下復雜社會系統治理的范式創新。
如果說系統論提供頂層設計、整體關聯等哲學認知指引,那么系統集成則在具體實施層面提供要素整合、流程再造等方法論工具,旨在支撐現代化目標的落地實施。系統集成強調要素、結構、功能、成效的辯證統一,在全局通觀、整體謀劃和系統布局前提下把握要素組合效率、內部結構優化、疊加倍增效應,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
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理論要求,亦是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系統觀念”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現實運用,其關鍵在于“加強對改革整體謀劃、系統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協同高效”。這就要求以系統思維把握現代化規律、以集成手段激活改革動能,加強全面規劃、整體協調,發揮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辯證思維效用,協同整合各種制度要素、生產要素、交往要素,對中國式現代化各要素單元進行組合優化并使其共同發力,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
突出重點:中國式現代化的矛盾觀念辯證進路
矛盾論系統闡述對立統一規律主要內容和根本方法,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發展過程中但具有不同性質和表現方式,在復雜矛盾體系中由主要矛盾支配事物發展方向,且矛盾主次方面隨著條件變化而改變。矛盾論在直面問題導向、構建動力機制等方面對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方法論指導意義。
突出重點作為矛盾論基本要義和唯物辯證法內在要求,是矛盾論從理論向實踐轉化的關鍵環節,核心在于抓住主要矛盾并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根據矛盾轉化及時切換戰略重點。這就要求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抓準改革的主要矛盾,突出重點領域改革,從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協同推進,共同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
首先是突出重點現實問題。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其重點應聚焦事關全局的戰略性改革舉措上,解決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堵點問題、影響民生發展的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問題。比如,就社會主要矛盾而言,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再比如關于人與自然矛盾問題,通過實現綠色發展,將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結合,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機制體制,推動經濟增長和生態建設協同共進。簡言之,改革因問題產生并在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應強化問題意識,深入分析問題形成根源及其影響因素,在統籌全局基礎上突出重點、精準施策,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問題清單”轉化為“成果清單”,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并取得成效。
其次是突出重點任務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緊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突出改革重點,把牢價值取向,講求方式方法,為完成中心任務、實現戰略目標增添動力。譬如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觸發經濟系統的鏈式反應,推動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適應,實現改革重點突破和協同推進。再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多元需求和向往,在發展中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切實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推動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追求和邏輯旨歸。
再次是突出重點關系處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戰略與策略、守正與創新、效率與公平、活力與秩序、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關系。在統籌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關系中,既要深刻洞察世界發展大勢,整體性謀篇布局、科學性頂層設計,又要在基層實踐探索中積累經驗、反饋意見,完善和促進頂層設計,實現二者良性互動;在統籌戰略與策略關系中,既要謀劃全局性、前瞻性的戰略舉措,又要制定符合實際需求的策略,將戰略原則性與策略靈活性有機結合,使二者互為影響、互相成就;在統籌守正與創新關系中,既要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立場觀點方法之正,還要堅持創新,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回答“時代之問”,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實現“變”與“不變”辯證統一;在統籌效率與公平關系上,既堅持促進效率,又突出強調公平,著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效率與公平統一;在統籌活力與秩序關系上,把握二者邊界及其動態平衡,統籌發展和安全;在統籌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上,將國家和民族發展置于優先地位,在與世界互利共贏、良性互動中拓展發展空間。概言之,一系列重要關系處理體現了矛盾論視域下對現代化建設規律的系統把握,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行動指南。
系統論與矛盾論相結合:中國式現代化辯證邏輯的方法論創新
系統論和矛盾論均是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認識。系統論是把握各種矛盾的前提,矛盾論則為系統集成提供具體抓手和動力支撐。因此,系統論與矛盾論的辯證統一體現在方法論層面的時空耦合,即以系統集成保證現代化進程的整體穩定性,以矛盾突破構建發展動力機制,形成“集成中重構、突破中躍升”的方法論創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面性、系統性、復雜性、協同性等特征決定了將系統集成和突出重點相結合的實踐哲學,不僅要注重整體謀劃、統籌推進,發揮系統集成效應,還要找準突破口,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有的放矢實現改革目標,在點面結合、系統論和矛盾論的辯證統一中帶動全局性問題解決。
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符合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演進邏輯。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不同領域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重點環節改革的傳導性影響性日益增強,改革實現從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這一向縱深推進的演化態勢要求更加注重系統集成和突出重點,即不僅要以全局性系統觀念和系統思維謀劃推進,注重整體頂層設計,還要突出重點,把握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注重要素協同,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以突出重點帶動系統集成,充分體現系統性、科學性和時代性的統一。
比如構建新發展格局,既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整體上打通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等環節堵點,還要注重解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破解內需不足等矛盾,實現以內循環質量提升增強外循環韌性。再比如,推動鄉村振興,不僅要注重系統集成的整體設計,發揮“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子系統效用,還要重視矛盾重點突破,關注糧食安全、返鄉創業、人才培養、村落保護等專項行動,通過要素雙向流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形成“重點突破—系統響應—整體躍升”的演進路徑。
系統集成和突出重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構成,核心要義在于系統集成的整體性思維與突出重點的矛盾分析有機融合,形成既注重全局統籌、又注重關鍵突破的治理方式,有效克服單一視角局限性,為復雜社會系統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指引和借鑒。通過結構分析和過程分析的辯證統一,實現“系統-矛盾”協同方法論的本土化創新,詮釋“在把握系統中抓取矛盾,在解決矛盾中優化系統”的辯證法意蘊,揭示現代化進程非線性發展規律,提供了中國式現代化方法論的創新路徑。新時代新征程,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須運用好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的工作方法,在系統論與矛盾論相結合的方法論范式創新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披荊斬棘、行穩致遠。
(作者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原標題:《系統集成與突出重點:中國式現代化方法論的本土化創新》
欄目主編:王珍 文字編輯:王珍 題圖來源:解放日報 張海峰 攝 圖片編輯:邵競 編輯郵箱:shhgcsxh@163.com
來源:作者:孫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