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的文史現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以下合計約931字,如有缺失、紕漏,敬請留言告知:
萬歷癸酉《漳州府志》
長嶼堡。
萬歷癸丑《漳州府志》
長嶼堡。
崇禎《海澄縣志》
長嶼堡,柯侍御祖居于此。
《新筑長嶼堡碑記》
邑人副使謝彬撰。
我漳當太平之日,禁網闊疏,防限不設,崇山為城,大海為池,民居雞犬相聞,柘煙相接,雖窮山僻島,無十戶之聚,亦晏然不驚,猗與盛哉!嘉靖戊午以來,釁起于島夷之焚掠,禍烈于土灶之嘯呼。武誅之則不足,恩撫之則愈縱。由是所在人民,良者計安,收其余燼,徙其家室于郡城,若遠地,以茍朝夕;不良者樂禍,亦厚自為計,不用官府之命,輒壞人之室屋,夷人之丘壟,營以為巢壘,率不戒而就,且蓋堅以浚,而不良者有聽憑依以益肆其惡矣。間有良者,無力以徙,又不敢自為營寨,相率叩首于官府之庭,愿殫力以為土堡,則官為任人以董其成,立長以聯其治,而良者亦庶有所賴以完父母妻子。由是漳境內城堡營寨,棋置星列。蓋良者半,不良者半,而無城堡營寨之處,則皆斷煙荒莽,鬼區憐跡,至數十里無一民居。嗚呼!亦一時之變哉!若今長嶼堡,正所謂良而作之于官府之命者也。長嶼,在郡治極東,負海為險。先是,居民多泛海為生,邇年士誦詩書,游學校,民習田作。其地去浯嶼水寨、濠門巡司為甚密。然以為不足恃,乃諸生柯某實謀之,武舉某、耆民某,定立土堡之議,上其事于巡海邵公、郡守桂公,咸曰:可。遂命郡丞張公某總其職,邑丞金君某董其役。經始于庚申之夏,告成于是歲之冬。其堡為垣長若干丈,高二丈有奇,厚半之。厥垛四百,厥門四辟。官無費貲,民有寧宇。堡成,仍共推立堡長某以統率之,俾闔保之人咸聽要束,以相保守。于是,堡之人士咸相顧而嘆曰:吾儕成此,亦惟艱哉!可不征于士大夫之能言者,以紀其事?乃介友人某以請于予。予謂是堡之成,既出于官府之命,其為良堡無疑。然吾聞之,稂莠不去,則嘉谷不生。今不良之堡比比相望,孰非稂莠?長嶼素產勁兵,其人多習戰。若聚其精銳,以與諸良堡并力誅討不順,以共回統同之氣象,孰與自保一隅,以偷日夕之安乎?漳失太平,于今六年矣。亂極則治,恒數也。請志之以俟。
康熙《海澄縣志》
長嶼堡。
乾隆《海澄縣志》
長嶼堡,在三都。
同治《福建通志》
長嶼堡。
注曰:在東嶼社,此堡孕育文武科甲數名,柯挺曾為之作記。
合集推薦:
卷六 兵防志
茲土久遠,追遠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Amoynote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