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燕趙自古多慷慨,浴血山河鑄忠魂。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上,河北是除東北三省以外,堅持抗戰時間最長的地區。從巍巍太行到渤海之濱,從長城腳下到冀中平原,這片土地浸染著英雄和烈士的鮮血,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抗戰壯歌。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河北日報今起開設“浴血燕趙”專欄,重溫那些驚心動魄的戰斗故事,銘記燕趙大地上英勇不屈的抗爭,讓戰火中淬煉的精神之火,照亮我們前進的征途。
中國守軍在喜峰口至古北口之間的羅文峪布防。河北日報資料片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一首《大刀進行曲》鏗鏘激昂,仿佛又將人拉回烽火硝煙的抗戰歲月。這首抗戰戰歌,唱出了喜峰口戰斗中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的英勇無畏。這場血戰,五百壯士手持大刀,砍出了中國軍隊的威武不屈。
喜峰口位于遷西縣境內,是冀東北的交通要沖。若喜峰口被攻破,敵軍便可直逼平津。
1933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占東北后,野心膨脹,企圖繼續侵占華北。同年3月9日,日軍南下向長城線上的軍事要隘喜峰口等地進犯,侵略矛頭直指華北。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火速趕赴喜峰口長城一帶抵御,同日軍展開殊死搏斗。
面對擁有飛機、大炮、坦克的日本侵略軍,裝備簡陋的二十九軍選出500將士組成大刀敢死隊。壯士們發出“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的誓言,決心以血肉之軀與敵人短兵相接,誓死保衛國土。
3月11日夜,大雪紛飛,朔風呼號。喜峰口前線總指揮二十九軍一零九旅旅長趙登禹、副旅長何基灃率領大刀敢死隊夜襲敵營。在日本侵略軍正蒙頭大睡之際,敢死隊隊員們如神兵天降,掄起大刀,橫殺豎砍,刀起頭落……他們在敵營英勇拼殺了近3個小時,殲敵數百人。敢死隊壯士血染戰場,僅23人生還。
雪夜大刀震敵膽。喜峰口夜襲戰,震懾了敵人。當時日河北日報紙哀嘆,這是“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喜峰口戰斗持續數日,二十九軍累計殲敵5300多人,燒毀了日軍的糧草,炸毀了日軍的火炮和裝甲車。二十九軍大刀隊的英勇事跡也傳遍全國,極大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斗志。
(河北日報記者常方圓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