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國家記憶》,一起長知識!
宛平城
北京豐臺一座古城
雖歷經多次修復
城墻上仍布滿密集的槍眼與彈坑
這些創傷指向
一個全體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
7月7日
1937年7月7日
日軍在盧溝橋以一個荒誕的謊言挑起事端
七七事變爆發
這場事變的發生并非偶然
在它的背后究竟是一場怎樣的陰謀?
挑起七七事變的日本華北駐屯軍成立于1901年,是日本因《辛丑條約》獲得的在中國境內駐屯軍隊特權的產物,也是日本最早的海外駐軍之一。
隨著日本侵略華北步伐的加快,1936年4月,內閣總理大臣廣田弘毅召開內閣會議決定將華北駐屯軍擴編,其司令官職務由原少將級提升到中將級,由原軍部任命改為日本天皇親授。擴編后的華北駐屯軍下轄一個步兵旅團、兩個步兵聯隊,另有駐屯戰車隊、炮兵聯隊、騎兵隊、工兵隊等部。
駐屯軍第一聯隊在日本成立,牟田口廉也擔任第一聯隊聯隊長,一木清直被任命為第一聯隊第三大隊大隊長。
圖: 一木清直
和上司牟田口廉也不一樣的是, 一木清直 的仕途頗為坎坷。一木清直是日本靜岡縣人, 1916 年 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 28 期步兵科。因為資質平平,一木沒能考取陸軍大學,更沒有在參謀本部的任職經歷,直到 1934 年42歲的他才晉升少佐。
圖:一木清直的名片(北京市檔案館館藏)
01
盧溝橋事變的預演
1936年5月23日,一木清直率第三大隊從新潟港出發前往中國。一周后,一木大隊到達北京通州暫駐。6月30日,豐臺兵營建成,一木大隊和步兵炮中隊強行移駐豐臺,一木大隊對外稱豐臺駐屯隊。
豐臺是連接平漢、北寧鐵路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木大隊進駐豐臺后,這位立功心切的大齡少佐就指使所屬部隊不斷挑釁29軍駐軍,企圖引發沖突,將29軍駐軍趕出豐臺。
圖:豐臺日軍兵營
1936年9月18日,29軍舉行國恥紀念日演習,晚五時馮治安37師220團2營孫香亭連演習結束歸營時,行至豐臺火車站前,與準備去盧溝橋附近進行夜間演習的一木大隊七中隊相遇。大隊通信班小巖井光夫中尉策馬闖入孫連隊列中,孫連士兵以槍托擊馬,場面頓時混亂,前去與日軍交涉的連長孫香亭被日軍扣留,中日雙方持槍對峙。聞訊的一木清直,火速率大隊主力馳援,并包圍了29軍駐豐臺兵營,中日雙方對峙一整夜,呈一觸即發之勢。最終,29軍高層再次妥協讓步,和日軍達成協議,并在日軍逼迫下,將駐軍移防到豐臺東南方趙王莊、新林莊。此次事件被稱為“第二次豐臺事件”。
“第二次豐臺事件”就是盧溝橋事變的預演,為日軍占據北平奪取到有利的進攻據點。時任日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的石原莞爾也承認:侵占豐臺“是盧溝橋事件的直接動因”。而10個月后,挑起盧溝橋事變的也正是挑起此次沖突一木大隊。
02
盧溝橋事變爆發
1937年7月7日,一木大隊第八中隊清水節郎部在盧溝橋東北迴龍廟、大瓦窯一帶,進行以盧溝橋為假想攻擊目標的非法實彈演習。23時40分,清水指責第29軍 “不法射擊”演習軍隊,并以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一面搜索,一面向大隊長一木清直報告。
一木清直將情況報告給牟田口廉也聯隊長,同時以大隊主力攜聯隊炮二門、大隊炮四門向盧溝橋前進,并按照牟田口的命令“把盧溝橋的營長喊出來,進行談判”。
盡管“失蹤”的士兵很快就被發現,但牟田口和一木并沒有把部隊撤退到豐臺,反而以“非法開槍”為借口重新提出數項要求,命令部隊到離中國軍隊駐地更接近的地方。冀察當局據理拒絕了日方企圖進城的無理要求。
7月8日4點20分,牟田口接受一木的建議,下達“可以堅決開始戰斗”的命令。一木調集兵力向迴龍廟、平漢鐵路橋和宛平城發起進攻。第29軍廣大官兵奮起抗擊。
圖:一木清直率領日軍進犯宛平城
圖:增援的日軍部隊
03
關于一木清直步測宛平城的故事
日軍步兵炮準確命中了宛平縣署,將建筑給炸毀。為什么會如此準確?
現流傳兩種說法:
1??宛平公署剛成立時,一木清直前來祝賀。反常的是,這次他并沒有騎馬,而是徒步走過來的。人們說他是在用走路的方式測量距離。
2??一木清直帶了一個炮兵曹長來道賀,一進城門,那曹長便踢起正步,這一表現惹得眾人大笑起來。由于宛平城城墻高大,日軍無法測定炮擊城內目標的距離,他們便借此“祝賀”之機,讓炮兵測距手進城來步測距離。
故事乍聽很有道理,揭穿了日軍蓄意已久的陰謀,但細節經不住推敲。
事實上,早在1936年11月下旬,“中國駐屯軍炮兵隊”(炮兵聯隊)聯隊長鈴木率道大佐組織30名觀測手以及30名輔助者,攜帶經緯儀標定機等觀測器材,以攻擊第一地點南苑抗日軍宋哲元部隊的兵營以及準備攻擊第二地點盧溝橋抗日軍兵營為目的,進行了盧溝橋戰場測繪工作。
抗戰勝利后,日本戰犯小安金藏的筆供也有力證明了這一點。
戰犯小安金藏是原華北駐屯軍炮兵聯隊士兵,他的筆供指出,“到第二地點永定河對岸及盧溝橋一文字山,向抗日軍欺騙交涉,將抗日軍兵營中心進行了準備攻擊基礎的測量……我(指上等兵標定機手小安金藏)擔任第一組一中隊陣地的測定元素,親自執行了兩個星期的現地作業。”
從一木清直大隊強行駐軍豐臺,挑起“第二次豐臺事件”,到炮兵聯隊針對準備攻擊地點南苑、盧溝橋抗日軍營進行測量并制作要圖,充分證明了七七事變就是日本蓄謀已久、精心策劃,為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而挑起的戰端。
參考資料:
(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步兵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盧溝橋附近戰斗詳報》
(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步兵第一聯隊第三大隊南苑附近戰斗詳報》
木玉,宋波譯《聯隊戰斗詳報第一號》,《北京檔案史料》1990年第3期
木玉,宋波譯《聯隊戰斗詳報第一號(續)》,《北京檔案史料》1990年第4期
(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戰史叢書.大本營陸軍部》1
《中央檔案館藏日本侵華戰犯筆供選編(第一輯)
本文作者:北京市檔案館 張斌
編 審:趙 斌 姜 黎
主 編:王依依 潘羽嘉
編 輯:史佩侖 馬愛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