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主城區北部重要的綜合服務中心,高鐵片區建設是全市市民矚目的民生工程。近日,記者在高鐵片區建設專題發布會上獲悉,對高鐵片區的規劃,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充分借鑒其他地方的先進經驗,充分征集了社會各界的建議和意見,在規劃中高起點、高定位,致力于將高鐵片區打造成新的城市經濟增長極、活躍區,人流、物流的聚集區。
發布會介紹,本次規劃堅持產業筑基與民生優先并重,突出發揮站城一體、產城一體優勢,向北聯動濱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沾化區、無棣縣,向南聯動濱城區政務中心和主城區、鄒平市、博興縣,系統補強城市服務功能,全面提升片區發展能級,形成產業功能驅動、公共服務功能支撐、居住功能保障的產城融合示范區。
產業布局方面,立足濱州優勢資源和發展需求,發揮高鐵交通樞紐及人流、物流、信息流優勢,沿高鐵站周邊優先布局綠色低碳示范產業園、商貿物流園等功能,先期集中力量建設,以產促城;同時結合片區內現有醫藥產業、教育資源,培育醫藥物流、科教培訓等新增長極,打造城市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塑造新的就業增長極。
交通體系方面,打通“最后一公里梗阻問題”,從規劃上超前謀劃,避免出現“乘高鐵一小時、堵市內一小時”的問題。片區內快線慢網結合,依托黃河十九路、黃河二十路、渤海四路、渤海四-1路實現高鐵站快速接駁,在此基礎上加密支路網、優化斷面,提升慢行空間品質與活力;片區外快速通達,通過黃河十九路西延工程和北海大道,與渤海五路、渤海十一路、渤海二十一路南北向交通銜接,黃河十九路和渤海十一路預留未來雙向4車道高架空間,可快速通往主城區和周邊區縣,為市民打造高效便捷可達的出行環境。
城市設計方面,充分體現我市高鐵片區嵌入城區的優勢,以中央軸線為骨架塑造城市門戶形象。沿中軸兩側布局總部辦公、高端酒店等高點建筑,圍繞中央公園形成視覺焦點。南端與北海大道相接部分布局文化中心、會議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大型公共文化設施,塑造北海大道沿線開合有致的城市界面。中軸綠帶向兩側以活力綠廊銜接現狀水系,重點打造張肖堂干渠沿線濱水空間及秦臺河生態廊道,連通南北如意湖、鳳凰湖與鐵路沿線的生態防護空間,構建有機的城市生態脈絡,提升碳匯能效。片區整體藍綠空間占比達到30%,實現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宜居目標。
公共服務方面,科學匹配人口規模,沿主軸在黃河十九路以南布局醫療、文化、會議等城市級公共服務設施。依托首師學校資源及張肖堂干渠生態本底,建設服務功能完善的復合型生活社區,營建開放共享的城市新核心。規劃詳細測算了規模與服務半徑,滿足城市5分鐘、10分鐘、15分鐘生活圈需求,讓市民出門便能享受到各種層級、各類需求的公共服務。
規劃管控方面,在用地、街區、單元層面提出了對用地和建設指標的彈性管控模式,按照近期、中期、遠期確定開發建設時序,先行建設站前區域,塑造形象的同時快速聚動能、聚人氣;中期集中打造西南側生活和文化教育組團,補足城市服務短板;遠期根據發展需求,有效補充完善片區文化、服務等各項資源,為片區未來的發展預留更多可能性。
來源:濱州日報
編輯:吳愛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