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之下,很多人會選擇冰鎮飲料、冰激凌等消暑,但吃“冰”也得講究“科學性”,一味貪涼可能會傷身。近日,上海一名女子吃完冰激凌后,前額突然一陣劇烈疼痛,持續好幾分鐘,胃也不舒服,連忙到醫院就醫。醫生表示,這種情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叫“腦結冰”。
醫生介紹,吃冷飲能刺激人體的副交感神經,減少自律性神經失調現象,振奮精神。適當攝入冷飲可以避免身體過熱,促進消化液的釋放,達到刺激胃腸道蠕動、增加食欲的效果。然而像張女士這種吃冰后“腦殼一緊”的疼痛感,也被稱為“腦結冰”。這種疼痛主要發作于前額中部和太陽穴附近,可持續幾十秒或更長,一般不超過2~5分鐘,部分人除了頭痛外,還伴有惡心、嘔吐癥狀,甚至造成短時的血壓升高。
上海市黃浦區打浦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全科主治醫師 鄔婉文:“腦結冰”一般在兩種情況下出現,大口吃了冷飲之后,對口腔黏膜造成刺激;第二,在劇烈運動或勞作之后大量出汗,再大量飲用冷飲,對顱內血管造成刺激,引發的頭痛。
高溫天氣怎么吃冰更合理?
運動和勞作后 間隔2小時再吃冷飲
運動或勞作后,頭部出汗、血管擴張,此時若猛吃冷飲,頭、面部驟然遇冷,就可能引起顱內血管功能異常,引發頭痛。建議間隔時間至少在2小時。
含幾秒鐘再咽
食用冰淇淋或冷飲時,可以先在嘴里含大約5秒鐘,讓食物在口腔中盡量多存留一會再咽下去,最大限度減少寒冷對口腔黏膜血管的刺激。如果冷飲中有其他配料,也可以先吃配料再吃“冰”。
中午吃 飯后吃
湖北省黃石市中心醫院營養主任技師胡曉嵐表示,空腹吃“冰”,會對胃腸造成刺激。相對來說,飯后吃冷飲對身體影響小一些。為了最大程度減輕冷飲對身體的影響,可以選擇在中午12點到下午3點之間吃冷飲。
避免在短時間內連續大量攝入冰食或冷飲
冰鎮飲料每次不要超過150毫升,相當于普通礦泉水瓶的1/3。
雪糕、冰棒每次最多一根。
喝冰鎮飲料最好小口慢飲。
有偏頭痛等頭痛史,或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應慎食冷飲。
來源:央視新聞、國家應急廣播等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
編輯:付琳丨責任編輯:杜曉華丨監制:李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