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電池換肥皂、萌娃當“老師”、達人賽創意——
湘潭垃圾分類“玩”出全民新風尚
全媒體記者 吳珊 通訊員 楊燦
垃圾分類,在湘潭正變得“接地氣”又“有新意”。2025年上半年,從幼兒園娃娃的環保繪本,到社區里拿廢電池換肥皂的熱鬧場面,再到創意達人們比拼的“金點子”大賽……湘潭用一場場“全民參與”的生動實踐,悄然繪就綠色生活的新圖景。政府搭臺、社會唱戲、市民受益的“湘潭模式”,讓垃圾分類不再是枯燥的任務,而是融入日常的新風尚。
上半年,我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資料圖)
制度“導航”:
從“摸著石頭”到“精準發力”
年初,我市就給全年垃圾分類工作定好了“路線圖”。《宣傳工作計劃》和即將出臺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各方責任和目標。關鍵的是,湘潭學會了“抬頭看路”和“低頭拉車”的結合。
“抬頭看路”學先進。4月,市城管執法局專門組隊跑到常德“取經”,重點學習人家園林修剪下來的枝葉(綠廢)怎么變廢為寶。這不,常德的“妙招”正被琢磨著如何在湘潭落地生根。
“低頭拉車”補短板。去年國家考評湘潭得了65.3分,雖然完成了“提檔”目標,但問題也不少。現在,市里正緊鑼密鼓地梳理問題清單,起草解決方案,還準備請市領導親自掛帥開專題會,就是要實打實地解決問題,讓垃圾分類跑得更穩更快。
宣教“育苗”:
小手拉大手,知識進萬家
想讓垃圾分類深入人心,光靠喊口號可不行。湘潭的辦法是:從娃娃抓起,用喜聞樂見的方式,讓知識“活”起來。
萌娃當上“小老師”。6月5日,市城管執法局給市機關一幼、二幼的小朋友們送去了400本特別定制的垃圾分類繪本。這些繪本畫得好看又易懂,講的是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的故事。幼兒園老師們立刻把它們變成了環保課教材。想象一下,700多個小朋友回家當起了“小老師”,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怎么分類,這“小手拉大手”的效應,可比單純發傳單強多了!
志愿紅點亮社區街巷。雨湖公園門口、工會驛站里、樂塘社區的商鋪超市中……隨處可見穿著紅馬甲的志愿者身影。他們不搞“填鴨式”宣傳,而是玩起了垃圾分類小游戲,拿著圖文并茂的手冊耐心講解。上半年,這樣的市級大型活動搞了4次,區級活動30多次,5萬多人次的志愿者參與其中,把宣傳資料送到了近19萬戶居民家中。宣傳,真正走到了市民身邊。
激勵“惠民”:
廢品變積分,實惠看得見
垃圾分類好不好,關鍵看大家愿不愿意動手分。環衛部門想了個“金點子”:讓有害垃圾“值錢”!
“潭分類·心相蓮”,廢電池換肥皂:“家里的過期藥、廢電池、舊燈管別亂扔,拿到兌換點來換生活用品!”今年3月18日,雙馬街道尚東區的惠民便民服務中心人頭攢動。由市城管執法局聯合商務局、供銷社推出的“有害垃圾兌換”試點活動在這里首秀。居民們拎著積攢的有害垃圾來,登記后就能拿到積分卡,轉頭就能在指定點換到肥皂、紙巾等日用品。這招“變廢為寶”加“真金白銀”的實惠,瞬間點燃了大家的熱情。一季度和二季度的活動日,就回收了120多公斤有害垃圾!活動名字“潭分類·心相蓮”也透著溫馨,寓意大家齊心協力,共建美好家園。這種“分類-回收-惠民”的閉環,讓環保變得觸手可及。
垃圾分類活動現場。(資料圖)
創意“賦能”:
高手在民間,“金點子”頻閃
垃圾分類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創意活。我們深諳此道,搭起舞臺,邀請市民當主角。
創新創意大賽“火出圈”。今年,一場聚焦垃圾分類的“金點子”大賽在湘潭熱力啟動。大賽號召一發出,各路“民間高手”紛紛響應——有分享分類妙招的“分類達人”,有探索社區好做法的“創新案例”,有用廢棄物制作精美手工藝品的巧手達人,有隨手拍下分類瞬間的攝影愛好者,還有創作宣傳歌曲、漫畫的文藝愛好者……短短時間,就征集到近200件充滿巧思的作品!這場由市里精心組織、借助新媒體廣泛傳播的大賽,不僅挖掘了社會智慧,更讓“垃圾分類”成了街頭巷尾熱議的時尚話題。最終,44件“優等生”作品脫穎而出,將代表湘潭沖擊省級大賽。這場大賽,賽出了水平,更賽出了湘潭市民參與環保的熱情與創造力。
宣傳周“百花齊放”。5月,配合全國垃圾分類宣傳周,湘潭也同步“動”了起來。湘鄉市博物館、圖書館結合自身特色,推出“分類齊參與,低碳新時尚”主題活動,讓參觀者在文化熏陶中學習分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志愿者們走進社區商鋪,面對面講解;市城管執法局組織年輕人走進垃圾分類體驗館,在沉浸式互動中解鎖分類“密碼”……形式多樣,只為一個目標:讓分類意識深入人心。
未來“可期”:
錨定新目標,再繪新畫卷
上半年打下的良好基礎,為下半年的沖刺積蓄了力量。湘潭的目光,已投向更遠方:針對國家考評反饋的問題,已經召開的副市長級專題會議將開出“藥方”,力求精準發力,補短板、強弱項。
《年度工作實施方案》即將正式印發,它將如同一份詳細的“施工圖”,指導各縣市區把垃圾分類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確保全市工作提質增效。
“宣傳周”“有害垃圾兌換”“創新大賽”這些已經叫響的品牌活動,將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精彩、更貼近百姓。同時,積極落實全國現場會精神,探索符合湘潭實際的分類模式,特別是推動可回收物回收網絡與環衛清運網絡“兩網融合”,讓資源循環利用更順暢。
在湘潭,垃圾分類已不再是冷冰冰的“任務清單”。它是幼兒園里稚嫩童聲念誦的環保歌謠,是社區廣場上用廢電池換來肥皂時綻放的笑臉,是創意達人手中變廢為寶的奇思妙想,更是無數志愿者穿梭街巷傳遞的綠色信念。當制度設計更精準、宣傳教育更走心、激勵機制更實在、社會參與更廣泛,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便真正匯入了城市治理與市民生活的暖流,成為建設“美麗湘潭”最生動的綠色注腳。未來,這幅綠色畫卷,值得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