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發煙幕彈空中炸裂,形成白色煙云。趙文環/攝
初夏時節,陸軍某旅偽裝連在海拔2800米的山岳叢林地帶展開空中煙幕釋放系統實彈射擊訓練,采集高原地帶大風條件下煙幕擴散數據,檢驗復雜戰場環境偽裝能力,為高原環境作戰提供戰術支撐。
當天清晨,3臺迷彩涂裝的空中煙幕釋放系統發射車碾過泥濘山路,悄然駛入掩體。炮管昂首指向蒼穹,官兵屏息凝神,等待指令。
“風速6米/秒,西北風——三號車首發試射!”指揮員余文杰緊盯風速儀下達指令。車長司永寬迅即鎖定參數,按下發射鍵。一聲炸響,煙幕彈呼嘯升空,在百余米高空炸成白色煙云。
“可見光、近紅外遮蔽率達標!有效遮蔽時間××秒!”檢測官兵實時記錄數據。
“雙發齊射!”第二輪射擊指令很快傳來,兩枚彈體間隔0.3秒前后出膛,在空中形成重疊煙幕。數據采集員發現:“疊加區域遮蔽面積提升,但邊緣衰減明顯!”
“三組準備四發掃射!”四發掃射指令下達瞬間,警報突響:“三號車一發留膛!”司永寬瞬間切斷電源,向指揮員報告。余文杰當即命令:“二號車補射,三號車等待安全時間后排除故障!”
安全時間剛過,司永寬便奔向擊發裝置排查故障,很快故障就被排除。他重新校準參數,留膛彈成功發射,填補煙幕缺口。
整整兩天訓練中,官兵采集到了7組關鍵數據。排長楊邦榮介紹:“高原大風環境下,煙幕擴散速率提升,但濃度并不影響紅外遮蔽效果,這些數據將優化‘快速構設戰場屏障’的戰法。”
演練結束后,指揮員余文杰表示:“采集的高原山岳叢林地帶煙幕遮障面積、遮蔽時間,評估的偽裝效果等成果數據,為高原作戰嵌入了科技密碼。”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