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暑假到了,孩子們又到了宅在家里玩游戲的瘋狂日子,而騙子也盯上了那些‘用父母手機玩游戲’的孩子,設計了一款騙局!
張女士和她五年級兒子小宇這兩天魂不守舍——他們剛經歷了一場“差點被騙6萬塊”的驚魂騙局,孩子差點以為會害父母坐牢,害自己上不了大學。
咋回事呢?原來小宇在刷視頻時,看到個“免費送游戲皮膚”的視頻,聽著主播信誓旦旦的保證,他半信半疑點了鏈接進入一個直播間,然后就看到對方真給其他小孩發了皮膚。
于是,小宇在主播的引導下加了“粉絲團”,進群后他被群主熱情接待,沒一會兒群主就說可以免費給小宇新皮膚,并讓小宇把游戲ID發過去。
小宇照做了,不一會兒對方卻發來了一張“系統警告”:大概意思涉嫌向未成年人發放皮膚,公司違反未成年保護法,導致公司被司法凍結6萬元。現在需要小宇用家長手機幫忙解凍,不然的話公司會向小宇父母發起訴訟,討要6萬元凍結款,并且抓走他父母,而小宇自己也會被牽連,無法上大學。
小宇才10歲,哪見過這場面?聽著對方用“警告”的口吻威脅,當場就慌了神。隨后對方發來消息,讓小宇找一個沒人的環境,警察會跟他通話,了解情況,并且告訴他如何操作來解決此事。
小宇就拿著媽媽的手機躲進了廁所。萬幸的是,小宇媽媽注意到了異常,隔著門追問幾句就聽出不對勁,而電話里警察聽到大人的聲音,立馬就掛斷了電話。小宇出來后不敢說發生了啥事,媽媽看了手機才明白孩子這是差點被騙。
不一會兒“楊警官”再打來電話,顯示為網絡虛擬號碼,小宇媽直接接過手機罵了句“騙子”,對方便秒掛電話,隨后小宇所在的“粉絲團”也迅速解散,小宇媽打電話過去,號碼已經不存在。
這是最近出現的針對未成年游戲兒童的騙局,我查了查,江蘇宿遷最近就辦了起類似案件:12歲的果果用爸爸手機玩游戲,也是被“免費送皮膚”誘導點了鏈接,然后在主播團隊的引導下,結果稀里糊涂用爸爸賬號支付了2.8萬。
這屆騙子,專挑孩子的“七寸”下套
這些騙局咱們大人看著漏洞百出,但對于孩子來說卻是無解!
首先是“免費誘惑”精準打擊零花錢有限的孩子。游戲里“開盲盒”抽皮膚,少則價值幾十、多則上千塊,對小學生來說是“絕大誘惑”。騙子就抓住“不用花錢”的心理,先在直播里演“發皮膚”的戲碼,等孩子放松警惕再加群。
接著是“恐嚇威脅”制造心理壓力。小宇收到的“公安局警告”截圖,連公章都是PS的,但孩子哪懂這些?騙子反復強調“不能告訴家長”,再拋出“扣父母錢”“抓父母坐牢”“影響你上大學”的話術——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比天還大的事。
我見過幾個其他類型的騙局,騙子甚至讓孩子拍裸照、下跪,利用孩子的恐懼心理徹底控制。
最后是“技術漏洞”降低行騙成本。
很多孩子用家長手機注冊賬號,根本沒開未成年人模式,對驗證碼、刷臉這些“大人的東西”早就摸得門清,當然也有一些家長為了圖個清凈,會幫孩子刷臉認證。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知道家長手機微信、支付寶的支付密碼。
正是抓住了這點,騙子讓孩子點個鏈接、輸個密碼,錢就從家長賬戶劃走了。
所以,防止孩子被騙的關鍵,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長。
有人可能說:“現在的小孩玩手機比大人還溜,哪管得住呀?”但其實,這些騙局的核心漏洞,全在家長身上。
小宇知道媽媽手機密碼,果果能直接用爸爸賬號支付——孩子太熟悉家長的支付習慣了。我見過一個案例,家長說為了讓孩子暑假自己在家點外賣,直接把支付密碼設成“123456”,結果孩子被騙子一嚇唬,孩子驚恐中輸入了密碼,18萬飛了。
其次是“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虛設”。
很多家長以為給手機設個密碼、游戲開個“青少年模式”就萬事大吉,實際上,這些模式根本防不住孩子。
比如有些游戲登錄時刷臉驗證,但后續操作不再驗證,孩子用家長手機刷一次臉,就能一直用成年人模式玩;還有的家長圖省事,直接把身份證信息給孩子注冊賬號,等于給騙子開了“支付綠燈”。
最后是“對孩子異常行為的忽視”。
小宇被騙時,躲在廁所偷偷接電話;果果轉賬后,刪了聊天記錄——這些都是明顯的“異常信號”。但很多家長要么忙工作沒注意,要么覺得“孩子玩游戲很正常”,等錢沒了才追悔莫及。
暑假防騙,家長得做這三件事
說了這么多,其實防騙的核心就一句話:別讓孩子知道你的支付密碼,更別讓他們有機會用你的手機“代操作”。具體怎么做?
第一,給手機和支付軟件上“雙保險”。
手機設置復雜密碼,別用“生日”“123456”這種簡單組合,別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或者是微信、支付寶的“面容/指紋支付”一定要開,別圖省事關了;
第二,第二,跟孩子講清“錢的分量”。
別覺得“孩子小不懂”,要明確告訴他們:“大人的手機不能隨便動,支付密碼是絕對不能告訴別人的,哪怕對方說自己是警察。”可以用小宇、果果的案例當反面教材,讓孩子知道“免費皮膚”背后可能是“全家銀行卡被掏空”。
第三,多留意孩子的“反常操作”。
如果孩子突然躲著玩手機、頻繁刪聊天記錄,或者總問“爸爸媽媽會不會坐牢”這種奇怪問題,一定要多問幾句。
有時候孩子不是“學壞了”,而是被騙子嚇唬得不敢說,這時候家長的耐心溝通,可能就能把孩子從騙局里拉回來。
最后,提醒大家謹記:
暑假是孩子放松的時間,也是騙子“沖業績”的旺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