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
電話已成為我們生活中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這一便利的通訊工具
卻被不法分子利用
電話詐騙案件日益猖獗
給人們的財產安全帶來了嚴重威脅
唐山勞動日報嚴正聲明
市民千萬警惕被騙
近期,發現有不明機構或個人在網絡平臺,以“唐山勞動日報登報”“唐山勞動日報(公告、啟事)登報”等名義,宣稱可辦理唐山勞動日報登報相關業務。此類行為均未獲本社任何形式授權,屬于違規侵權行為。
為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現鄭重聲明:
唐山勞動日報社從未授權任何代理機構、個人開展線上線下業務代理服務,亦未開通400開頭電話。所有業務辦理,均須通過唐山勞動日報社官方渠道進行。唯一官方咨詢及業務辦理電話:0315 - 2823675;地址:唐山市路北區建設北路25號唐山傳媒大廈一層 。
請公眾提高警惕,切勿輕信非官方渠道信息,避免遭受不必要損失。對于未經授權的侵權行為,本社將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特此聲明
以前接到陌生電話
現在接到陌生電話
至于為什么現在大家
接陌生電話都不喜歡出聲
除了實在社恐之外
是真的很害怕
萬一接到了詐騙電話可咋辦!
如何分辨哪些是詐騙電話/短信
警惕這些數字開頭的電話
騙子常用虛擬號碼通常具有隱蔽性強、難以追蹤的特點。咱先看看這些比較好判斷的:
【用國際來電偽裝國內的】
顯示以「+」或「00」開頭的境外號碼(如+852、+67),卻自稱國內機構的,那就是在騙人。
【短號仿冒官方】
騙子偽造銀行短號(如955xx)或企業客服號(400-xxxx-xxx),但回撥時提示為空號或無法接通的。
【虛擬號段】
170/171/162/165/167等虛擬運營商開頭號段,也是詐騙分子比較常用的。
在其中,開頭「00」的號碼是詐騙來電中占比較多的號碼,也是比較好判斷的詐騙電話。
但如今詐騙團伙的手段多樣,如誘騙他人出售電話卡、操作手機口等方式,所以號 碼是一方面,最好還是結合內容來判斷。
除此外,如果來電提到要你提供身份證、銀行卡、驗證碼等敏感信息,甚至明顯談到錢的,基本可以判斷為詐騙。
當然,如果你還不能確定,
最好先掛斷電話,打開官方平臺去核實。
這里有一個要點:千萬不能心急!
因為騙子話術的核心就是利用信息差讓你恐慌或產生貪念,再進一步誘導你,讓你聽從對方的指示操作,一步步將你的錢騙走。
從多種詐騙類型的短信中不難看出,騙子的目的多半是誘導你點擊其中的釣魚鏈接,或撥打短信里的電話。
一旦你照做,騙子就有機會實施詐騙了。
而最好的防范方式一定是打開官方平臺核實或咨詢官方客服了解,千萬不要點擊不明鏈接或回撥不明電話,以防受騙。
有一句話是
“你目前還沒被騙是因為
沒遇到合適你的套路”
電話詐騙往往
是犯罪分子實施詐騙手段的第一步
很多人會在第一步聽信于人
慢慢走入別人精心布置的陷阱
電話詐騙的常見種類
冒充公檢法詐騙:犯罪分子假冒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等執法機關工作人員,聲稱受害人涉嫌洗錢、販毒等重大犯罪,要求受害人將資金轉入所謂的 “安全賬戶” 配合調查。
日前,石阡縣張某接到自稱銅仁市公安局民警的電話,稱其名下銀行卡涉案,需提供卡號查詢余額洗清嫌疑,還要求驗證收到的驗證碼,結果張某銀行卡里的20000元被轉走。
醫保、社保詐騙:騙子冒充社保、醫保中心工作人員,告知受害人醫保、社保出現異常,可能被冒用透支,涉嫌犯罪,接著冒充司法人員以公正調查為由,誘騙受害人向指定 “安全賬戶” 匯款。
解除分期付款詐騙:不法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取購物網站買家信息,隨后冒充網站工作人員,稱買家一次性付款變成了分期付款,要求受害人到 ATM 機前辦理解除手續,實則引導受害人進行資金轉賬。
票務詐騙:騙子冒充航空公司、鐵路等客服人員,以航班取消、火車晚點、提供退票改簽服務等為由,逐步誘導受害人進行多次匯款操作。
碧江區李某接到自稱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客服的電話,被告知機票延誤需改簽可退還300元,李某按指示操作后,銀行卡里50000元被轉走。
快遞簽收詐騙:冒充快遞人員撥打受害人電話,稱有快遞需簽收但地址、姓名不清,獲取詳細信息后送上假煙、假酒等物品,一旦受害人簽收,便打電話稱已簽收必須付款,否則派討債公司或黑社會找麻煩。
學歷高、閱歷豐富就不會被騙?
很多人在面對詐騙時候
都會有一種誤區
“被騙的都是學歷低、見識少的吧”
“我這么清醒的人肯定不會被騙”
那樣你就大錯特錯
據湖北省反詐中心數據,2024今年 1 至 7 月,全省電詐案件 61.8%的受騙人為 80 后、90 后。他們大多受過良好教育,接觸網絡早,信息獲取渠道豐富,但面對不斷升級的網絡騙局,警惕和辨識能力不足。
該年齡段人群工作生活節奏快,部分人投資理財意愿強烈,易被虛假投資理財類詐騙盯上;同時,他們網絡購物、社交活躍,也容易成為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虛假征信類詐騙的目標。
怎樣防止被電話詐騙?
提高警惕,不輕易相信:對陌生電話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是涉及資金、個人信息等重要內容時,無論對方聲稱自己是誰,都不要輕易相信。公檢法等執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要求轉賬到 “安全賬戶”,遇到此類情況,務必第一時間撥打官方電話核實。
謹慎提供個人信息:不隨意向陌生電話、短信、網絡鏈接等提供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個人敏感信息。正規機構辦理業務時,一般也不會通過電話詢問全部信息,若有疑問,可主動聯系該機構官方客服核實。
多方核實信息:接到自稱熟人、領導的電話要求轉賬時,不要僅憑電話聲音或簡單溝通就轉賬匯款,應通過其他方式(如當面詢問、視頻通話、撥打其常用電話等)核實對方身份及事情真實性。對于涉及中獎、退稅、貸款等信息,同樣要向相關官方機構核實。
增強法律意識:了解常見的詐騙手段及相關法律法規,認識到參與電信詐騙或為其提供幫助的嚴重后果。大學生要樹立正確價值觀,不被非法利益誘惑,避免陷入違法犯罪活動。
安裝防詐軟件:在手機、電腦等設備上安裝國家反詐中心 APP 等防詐軟件,這些軟件能對詐騙電話、短信等進行預警提示,幫助攔截部分詐騙信息。
關注反詐宣傳:多關注公安機關、銀行、社區等發布的反詐宣傳信息,學習最新的詐騙案例及防范方法,增強自身防騙意識和能力,同時向身邊親友宣傳,形成全民反詐氛圍。
電話詐騙手段層出不窮
給我們的生活和財產安全帶來極大危害
但只要我們提高警惕
增強防范意識
掌握正確的防范方法
就能有效降低被騙風險
來源:唐山城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