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億萬富翁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同時叫板共和、民主兩黨的首個實質性損失已經出現。當地時間7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盟友、風險投資家詹姆斯·菲什巴克(James Fishback)宣布,他旗下投資公司Azoria Partners將推遲推出一只與特斯拉掛鉤的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
投資者紛紛擔心馬斯克建新黨的行為,會對他的商業帝國帶來多大沖擊?
當前,馬斯克并沒有整體上市,從我們金融的角度而言,同一實際控制人的企業,并不意味著都是一個控股架構生態里的,所以,沖擊之類的說法并不準確,馬斯克的各產業互相獨立運營,也有各自的投資人,其價值驅動主要是科技進步!
但由于馬斯克身上具有神話色彩,政治讓其變味了,加上同時得罪共和和民主兩黨,在大而美法案和未來美國黨發展的影響下,馬斯克的商業帝國確實有可能受到政策聯代,也可能因為其個人因素失去市場!
其中,特斯拉畢竟上市了,所以投資人預期和市場波動會隨其個人的言行影響,沖擊會更大些,當下特斯拉主要成了馬斯克的提款機,所以,對于投資特斯拉的商業伙伴,這種因為老板“神經刀”的不確定性β因子,確實讓投資變的很困難!
比如,昨天成立新黨引發的政治爭議直接導致特斯拉股價在 7 月 5 日單日暴跌超 5%,市值蒸發超 460 億元。這是繼 6 月因 “大而美” 法案沖突導致的 540 億美元市值縮水后的又一次重創。
因此風險投資家詹姆斯?菲什巴克推遲推出特斯拉掛鉤 ETF,成為首個公開抵制的機構投資者,其呼吁董事會干預馬斯克的政治活動,可能引發連鎖反應。若其他機構跟進減持,特斯拉股價可能進一步承壓!
特斯拉由于具有“科技烏托邦色彩”,其高估值高度依賴市場對馬斯克個人愿景的信任。但政治活動分散其精力,削弱了投資者對自動駕駛(Robotaxi)、人形機器人等長期戰略的信心。華爾街分析師早就指出,特斯拉汽車業務估值僅為當前股價的三分之一,剩余估值建立在馬斯克的 “技術神話” 之上,若政治爭議持續,這種 “信仰溢價” 可能加速消散。
而馬斯克此前經常通過低息可轉債為特斯拉和 SpaceX 融資(特斯拉主要融資手段),但政治風險可能導致債券
評級下調,從而拉升利率。比如,特斯拉的得州工廠建設,高度依賴當地市政債券,當下因聯邦補貼取消,利率很可能從 1.2% 跳升至 8.5%,年利息成本增加 7 億美元。
不過這些都還算其次,最重要的是特斯拉自身基本面的問題,馬斯克心思不在,公司經營就失去了進取!
媒體報道,2025 年2季度,特斯拉北美銷售負責人 Omead Afshar、Optimus 機器人項目負責人 Milan Kovac 等關鍵人物相繼離職,這反映出特斯拉內部對戰略重心偏移的不滿。而馬斯克,經常將特斯拉工程師調往 X 平臺的歷史行為,也總讓投資人感覺馬斯克心思不在特斯拉。
尤其是市場似乎也驗證了這個論點,特斯拉連續兩個季度交付量同比下滑(Q2 交付 38.4 萬輛,同比降 13.5%),在歐洲4月被比亞迪超越成為全球電動車銷量冠軍。其中國市場份額從 2020 年的 15% 降至 7.6%,價格戰和配置劣勢使其競爭力下降
而在未來,隨著特朗普政府的 “大而美” 法案計劃取消電動車稅收抵免(每車 7500 美元),預計使特斯拉年利潤減少 12 億美元。若新黨未能在國會形成制衡,特斯拉可能被迫退還過去十年獲得的 54 億美元聯邦補貼,并且馬斯克本人可能受制于兩黨同時攻擊,產生諸多危機。
而美國黨和大而美法案的效應疊加,馬斯克的商業帝國,當下確實正在孤注一擲!
首先就是政府合同沒了,特朗普威脅審查 SpaceX 的 220 億美元政府合同(涉及 NASA 登月及國安衛星),而 NASA 和五角大樓已開始接觸 SpaceX 的競爭對手(如塞拉太空公司)。盡管 SpaceX 目前仍承擔 NASA 載人任務的 100% 份額,但NASA 已將 “星際客機” 發射計劃推遲至 2026 年,試圖降低對 SpaceX 的依賴。
其次是監管與法律風險重新上門,馬斯克支持特朗普主要是想為自己求得安身立命之處,但隨著與共和黨交惡,SEC 對馬斯克的調查從特斯拉擴展至 Neuralink 和 X 平臺。2025 年 1 月,SEC 起訴馬斯克在收購 X 時延遲披露持股信息,要求其支付 1.5 億美元罰款。這種因為政治活動而引發更多監管關注的事件,可能觸發對特斯拉自動駕駛聲明、星鏈頻譜使用等領域的調查,進一步消耗公司資源。
而且,馬斯克的形象正從科技神話轉為政治攪局者,其品牌形象的政治化反噬讓品牌的用戶心智陷入分裂。Strategic Vision 調查顯示,2024 年僅有 7% 的受訪者表示 “肯定會考慮” 特斯拉,較 2022 年下降 15 個百分點。部分消費者將特斯拉與極右翼政治關聯,導致門店遭示威、車主受威脅,這種負面聯想正持續削弱著特斯拉在環保和科技領域的核心品牌價值。
最后,政治野心雖大,但也要看現實制約,美國歷史上第三黨的結構性障礙與資源消耗,就算是馬斯克也不一定消耗得起!
美國 “贏者通吃” 的選舉人團制度使第三黨難以突破,歷史上最成功的第三黨候選人羅斯?佩羅雖獲 18.9% 普選票,卻未贏得任何選舉人票。馬斯克計劃聚焦少數國會席位的策略雖可能影響關鍵法案表決,但需投入大量資金,這本身與其宣稱的 “削減政治獻金” 主張自相矛盾,而且選舉總統的模式規定,不準用自己個人的錢,必須找到金主,可馬斯克似乎從來沒有堅實的盟友。
同時,就算建黨成功了,新黨也需要持續的組織動員和資金投入,馬斯克已承諾投入數千萬美元支持 “美國黨” 候選人,但這也將直接擠占特斯拉和 SpaceX 的研發預算,再說美國重量級的候選人,誰在乎你的幾千萬?
馬斯克成立新黨,常被解讀為對特朗普的報復,但確實已經同時得罪兩黨。目前共和黨已通過 FSD 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反擊,而民主黨可能利用其政治影響力推動對特斯拉的監管,說到底,馬斯克只想把水攪混,這樣才能讓自己活下去,不然美國雖大,哪里有其立身之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