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IP顯示為山東的博主@AriaZ發了一條正在吃飯的視頻,我覺得應該是這次的遭遇挺讓人無語的,因此他連標題都沒取。
看完視頻,你可能也會跟這位山東男子一樣的無語跟無奈吧。
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桌子上面擺滿了菜,看樣子應該是在吃酒席,而鏡頭中最關鍵的那道紅燒鯉魚,也已經被人夾走了不少魚肉,但是此刻在它的魚頭上卻放著一枚魚鉤,并且上面還有魚線。
我估計是博主剛好是在夾魚肉,結果意外夾到了這枚魚鉤,也幸虧博主及時發現了,要不然直接吞咽下去,很有可能就會受到傷害了。
在山東,黃河大鯉魚可是非常出名的,此刻從魚肚子里面發現了魚鉤,這難不成從側面說明這是條正宗的黃河鯉魚?
但是魚肚子里面出現的魚鉤,究竟來自哪里,真的是釣上來的魚嗎?
我估計很多朋友都會有著類似的疑問,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都怎么說。
讓我意外的是,吃魚吃到魚鉤的情況,不少網友都有遇到過。四川一位網友直接曬圖說道,你看看我這算啥?圖片中,這位網友正夾著一條黃辣丁,而黃辣丁的肚子里面正好藏著一枚魚鉤,最關鍵的是這條黃辣丁已經被咬了一口,真的是差一點就咬到魚鉤了!
相比于其他的淡水魚,黃辣丁吞鉤的概率的確很大,并且不少人為了防止它死亡,往往會在它吞鉤后直接把釣線剪斷,你們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嗎?
我們再回到這條視頻上來,視頻中的鯉魚看起來的確不錯,給人一種很有食欲的感覺,但是在看清魚鉤之后,不少網友卻都開始嫌棄起來,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總結了這部分網友的說法,他們看出這枚魚鉤的型號是一枚舞蹈次的“狼牙鉤”,這種魚鉤多用于黑坑等地方垂釣,因此他們覺得這條魚并不是野生的,而是黑坑清塘的時候對外賣出的魚。
他們覺得這樣的魚根本就不適合吃,那黑坑清塘的魚究竟能不能吃呢?
說到黑坑的魚,很多人第一反應是“不能吃”。為啥?
因為黑坑的水質差,餌料、小藥(釣魚添加劑)用得多,魚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里,會不會被污染?吃了會不會對身體有害?
先別急著下結論,咱們得用數據說話。根據2023年某黑坑釣場清塘調水的公開資料,黑坑確實存在水質問題。
由于經常放釣,魚塘底部淤泥堆積,餌料殘留腐爛,導致水質惡化,魚口變差。
為了改善環境,黑坑每年至少會清塘一次,步驟包括抽水清淤、晾曬坑底、殺菌消毒、注水培菌。
比如,清理坑底后會潑灑生石灰和漂白粉殺菌,每畝用量最多100千克生石灰或10千克漂白粉;注水后會投放芽孢桿菌分解有機物,凈化水質。
這些措施能顯著改善黑坑環境,但魚是否能吃,還得看魚本身。
黑坑的魚分兩種:新魚和老魚。新魚是剛投放的,可能還沒適應環境,肚子里也沒多少餌料殘留,和菜市場的魚差不多;老魚是長期生活在黑坑的“老江湖”,可能吃過不少餌料和小藥,但小藥溶于水,魚的身體也有一定的凈化功能。
有釣友曾做過實驗:把黑坑釣上來的魚養在清水里幾天,魚排完肚子里的餌料后,肉質和口感明顯改善。這說明,黑坑的魚并非不能吃,關鍵看怎么處理。
要用我的話來說,如果真擔心魚被釣餌污染,那可以養一段時間再吃;如果心里有抵觸,那干脆別吃,免得破壞心情。
我們把視線放回到“帶鉤黃河鯉魚”這件事情上,我覺得魚肚里面出現魚鉤,那說明這條魚大概率是被釣上來的,或者是之前被釣到,但是逃脫之后又被抓起來了。
在黑坑或野外垂釣時,魚鉤可能會卡在魚嘴里、喉嚨里,甚至被魚吞進肚子里。如果釣手沒取干凈,或者飯店采購時沒檢查,魚鉤就可能留在魚身上,最終端上餐桌。
這種情況并非個例。有釣友分享過類似經歷:在黑坑釣到一條大鯉魚,回家宰殺時發現魚肚子里有枚魚鉤,還好沒傷到內臟。還有網友在菜市場買魚,回家發現魚鰓里藏著魚鉤,差點劃傷手。
這些案例說明,魚鉤殘留是垂釣過程中常見的疏忽,但出現在飯店餐桌上,就屬于嚴重失職了。
魚肉鮮美營養豐富,黃河鯉魚更是靠著美味征服了我們的味蕾,但是我想說一句,那就是大家吃魚的時候,除了要小心魚刺外,也要注意魚鉤哦。
關于視頻中的這條鯉魚,你覺得它出自什么地方呢?
你吃魚的時候,有沒有吃出過魚鉤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