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勇武的書寫,更加文雅,也更加突出了一種文人氣,這是很少能夠看到的一種狀態和氣象,左右結構的字跡,呈現的狀態,是比較方正的,并且,左右兩個部分,也沒有明顯的對比,或者是位置上的錯落狀態。
雖然這樣,但是這個字,卻將正大氣象,表現的十分完美,也堪稱經典之作,尤其是最后的撇捺之筆,更加和諧融洽,撇筆比較輕盈,捺筆相對比較厚重,并且,這兩個筆畫,在收筆位置上,幾乎是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這樣一來,就有了一種端莊大氣之感,也完全顛覆了我們的認識。
我們從結體上看,左右兩個部分,呈現出一種分開的狀態,并且,中間的距離感,是比較大的,雖然這樣,但是, 你會發現,左邊部分的收筆,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那就是收筆的走向,完美地引出了右邊的部分,而這種沒有直接的牽絲引帶,實現了一種完美的結合,真是讓人佩服。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左邊部分,開始的第一個點,在位置上,就是非常高的,并且,這個點筆,寫得還非常飽滿,引帶方向,十分明確,而接下來的書寫,我們也能夠看到,從上下上看,分開的距離也是非常大的,但是,卻沒有違和感。
沈鵬大師,作為當代書法界的泰斗,其影響力不僅體現在個人的藝術成就上,更在于他培養了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弟子,他們各自在書法的道路上探索前行,形成了多樣化的藝術風貌。其中,陳勇武作為沈鵬大師的得意門生之一,以其深厚的楷書功底和獨特的行草創作,贏得了業界的廣泛贊譽,成為“80后”書法新銳中的佼佼者。
陳勇武,1981年出生于湖南岳陽,自幼便對書法藝術展現出濃厚的興趣與天賦。他的書法之路,既是一段對傳統法度的深刻領悟,也是一次對藝術創新的不懈追求。在沈鵬大師、楊明臣先生和王家新先生等書法名家的精心培養下,他日后在藝術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無疑得到了堅實的基石。
沈鵬大師是中國當代書法界的杰出代表,以其卓越的學術成就和獨到的藝術見解而廣受推崇。他的影響對陳勇武的書法創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沈鵬大師的眾多弟子中,陳勇武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不僅因為他繼承了老師的藝術精髓,更在于他在傳承中勇于探索,敢于創新。面對當前書法界存在的“丑書”現象,陳勇武堅守傳統法度,以扎實的楷書功底為根基,融合魏晉書風的靈動與明清書法的韻味。他在書法藝術上的顯著成就,主要得益于他那種既崇尚傳統精髓又勇于探索創新的治學態度。
陳勇武的楷書作品,以其深厚的功力和獨特的韻味,贏得了廣泛的贊譽。他的楷書作品,結構緊湊而布局開闊,筆觸在橫向上輕靈,在縱向上顯得遒勁有力,流露出魏晉時期書法的自由奔放。
尤其是他的寫經作品,更是將這種風格發揮到了極致。有評論指出,陳勇武的楷書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風格,它介于小楷與小行草之間。這種書體不僅保留了小楷的精細與細膩,還巧妙地融入了行草的流暢與自由,從而形成了一種既樸素又寧靜的藝術氛圍。
這種層次感,主要表現在大小的對比上,墨色的濃淡上,還表現在字形的正斜上,尤其是這種欹側上,時時處處,隨處隨意安排,看似隨意,又是一種精心的排布,真是不一樣的存在。
這幅作品,字眼也是有多處,并且,每一處,都有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字形上不僅大,而且墨色濃重,最為主要的是有的字跡,縱橫夸度比較,那種感覺更加突出,相信,這樣的書寫,也一定能夠震撼到你的。
這份手稿,也是采用了很是罕見的這種橫向排布的形式,十分新奇,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里的字跡,表現出一種字字緊密的狀態,而行距卻相對是舒朗的,形成了一種非常明顯的視覺差,更加特別的是,有的個別的字跡的個別點畫,會有一種突然穿插到另外一行中的跡象,更加突出了一種動感之美,相信,你看到這樣的字跡,也不會無動于衷的。
楷書快寫,在這份電報手稿中,表現的十分完美,很多點畫的書寫,都是行筆的筆意,更加生動,富有動態之美,諸如長撇筆,就彰顯出不一樣的感覺,諸如“月”字的撇筆,這個撇筆,比較飄逸,甚至還略帶“瘦金體”的筆意,十分新穎。
我們所欣賞的書法,其字勢的表現方向基本上都是右上方的,而這里正好是左上方,是一種完全出乎意料的存在,相信,這樣的處理,也會對你產生影響的,尤其是對于經常欣賞書法的朋友來說,更是特別。
而第三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在字形上的表現,這里的字形,多表現出一種參差跌宕的狀態,這種狀態,相信,對你也會一定的觸動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