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俄羅斯檔案館的數據庫深處,一組彩色照片突然闖入眼簾。那一刻,1949年的硝煙與青春氣息,裹挾著長江南岸的泥土味,撲面而來。一群年輕的中國游擊隊員,手持駁殼槍,定格在初生的晨光里。這些本該載入史冊的面孔,卻在歷史長河中迷失了整整七十年。直到我,意外地撥開了時光的塵埃。
1949年深秋,南京總統府紅旗飄揚。幾乎同時,17名蘇聯頂級攝影師,帶著當時最先進的彩色膠片攝影機,悄然潛入中國。他們肩負著斯大林的神秘使命:拍攝一部名為《中國人民的勝利》的彩色史詩。
領頭的弗拉迪斯拉夫·米克沙,這位二戰傳奇“鏡頭”,敏銳地捕捉著戰場風云。他的足跡從北到南,拍下上千幀彩色中國。另一位攝影師弗拉基米爾·茨特隆,則隨賀龍大軍翻越劍閣天險,記錄下解放成都的壯闊。
最震撼的一幕在南京挹江門上演:粟裕大將親自率領三野將士,在百姓劃著的木帆船上,重現“百萬雄師過大江”!模擬的炮火中,戰士們沖鋒,只為讓歷史在彩色膠片上永生。茨特隆在日記里驚嘆:“我們重現一切,位置、路線、武器…讓虛構比真實更真實!”這支攝影隊穿越11省,耗盡萬米膠片,直到拍完1950年北京的“五四”慶典,才悄然離去。
在帶回蘇聯的海量影像中,一組游擊隊員的肖像格外醒目。他們手持駁殼槍,槍口穩穩夾在臂下——那是無數次生死淬煉出的本能。這些無名英雄的影像,在莫斯科的檔案館里,一睡就是近70年。
2018年夏天,塵封的閘門被我意外推開。當這些標注著“唯一留下彩照的游擊隊員”的老照片首次發布網絡,瞬間引爆!評論過萬,轉發如潮。凝固的青春,穿越時空的硝煙,轟然撞開了被遺忘的歷史之門。
照片發布才三天,一個陌生好友請求彈出:“那里面有我爺爺!”
他指著照片里的高俊杰,還發來了爺爺后來的照片。更令人激動的是,他還能認出照片里的其他人:趙文豹、陳云閣、顏誠、康迪、洪天誠、葛鳳英……
在他的牽線下,我們火速建起了群。70年的迷霧,開始被英雄后代的記憶驅散:
- 高俊杰(1918-1979): 南通硬漢!孤身宣傳抗日被砍3刀致殘,江南游擊戰的砥柱。
- 趙文豹(1920-1988): 丹徒傳奇!19歲入黨,為新四軍打造“水上生命線”的根據地之王。
- 陳云閣(1910-1989): 丹陽智將!抗日自衛團領袖,與敵周旋的“山北縣縣長”。
- 顏誠(1921-2011): 金壇勇士!新四軍老兵,從班長到縣大隊指導員,轉戰丹北。
- 康迪: 丹陽首任“掌門人”,革命資歷深厚的老黨員。
- 洪天誠: 句容解放者,從戰場到高校,一生奉獻。
- 葛鳳英: 巾幗英豪!丹陽、鎮江的早期女書記。
每一個名字,都是一段被歲月深埋的烽火傳奇。
2024年春天,央視七套《時光軍史館》的編導循跡找到我。聽完這段奇緣,他們拍板:必須讓英雄“上電視”!
同年10月,央視團隊奔赴遵義采訪我,又趕往鎮江尋訪英雄后代。2025年3月,這段塵封70年的傳奇,連同那些永不褪色的英雄面容,首次在央視熒屏震撼亮相!
深藏異國的珍貴影像,終于魂歸故里。膠片上定格的青春笑容,與血脈相連的后人,完成了一場跨越世紀的“相認”。
當游擊隊員們的彩色面容點亮千家萬戶的熒屏,我們終于懂得:真正的勝利,不僅是戰場上的凱旋,更是讓每一個無名的奉獻者,都有權利被光明正大地、永遠銘記!
歷史不會忘記,英雄永不褪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