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獨資建廠,任宇翔功不可沒
2018年,特斯拉駛入至暗時刻。
在美國,嚴重的產能危機,以及過低的良品率,將馬斯克架在火上炙烤。虎視眈眈的華爾街大佬們正考慮動用資本大棒,做空特斯拉。
大洋另一側,在全球新能源車近半銷量的中國市場,特斯拉卻遲遲打不開局面。面對“一個月只賣120輛車”的慘淡數據,馬斯克憤怒之余,一度想解散整個中國團隊。
打不開中國市場,不是沒有原因的。彼時,特斯拉在中國銷售的都是進口車,49.9萬起步價的Model 3讓一眾國人望而卻步。
要想降價必須實現國內自產,而外企在華產車的前提一度是要成立合資公司。狂人馬斯克,自然不愿。
暗地里,馬斯克開始物色“中國通”,撬開中國市場。同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校友的任宇翔,早早進入了馬斯克的視線。
從2012年起,馬斯克便多番邀約任宇翔入職特斯拉。但最初任宇翔對馬斯克拋出的橄欖枝大感訝異,用任宇翔的話說,“他對汽車產業幾乎一無所知”。“很難想象畢業20年后,馬斯克會突然提出要請我吃午飯。”
但馬斯克不愿輕易放過這位老朋友。作為第22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冠軍,馬斯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實驗室伙伴,任宇翔曾獲馬斯克極高評價“他是(同學中)唯一物理比自己好的人........”
多番邀請,任宇翔終于在2015年5月加盟特斯拉,出任特斯拉亞太區副總裁。
馬斯克非任宇翔不可的另一個原因,或看上了他土生土長上海人的身份,且有極強的政府關系處理能力。
在任宇翔的斡旋下,馬斯克開始頻頻與中國高層會面。
2017年4月,任宇翔同馬斯克會見中方高層時,首次闡述了“獨資建廠對中國汽車產業升級的益處”論斷:即特斯拉技術引入可以帶動本土供應鏈升級。
以“技術獨立性”與“產業鏈帶動效應”理論,任宇翔慢慢松動著國內慣用的合資造車模式。
2018年2月,任宇翔帶著詳細的上海工廠方案(包括區位地圖、融資承諾和交易條款)飛往美國向馬斯克匯報。不巧,馬斯克正忙于內華達電池工廠量產的地獄階段,任宇翔連個人影都抓不著。
最終,馬斯克也沒有看任宇翔給他準備的幻燈片,只是盯著他問了一句“我們這步棋走的對么?”
這個問題,讓在此項目投入頗多且躊躇滿志的任宇翔大為驚訝(老板你開玩笑吧,工作都進行到最后了,你問我行不行)。在得到任宇翔的肯定回答后,馬斯克才拍板同意推進上海工廠項目。
2018年4月,中國政府取消了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任宇翔與特斯拉的機會終于來了。
2018年7月,上海市政府和特斯拉簽署合作備忘錄,為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和特斯拉(上海)電動汽車研發創新中心揭牌的是上海市市長應勇與馬斯克,但代表雙方簽約的則是特斯拉公司副總裁任宇翔。這足見,任宇翔的砥柱中流。
任宇翔還為特斯拉爭取了三個極為有利的條款:第一個是土地優惠:以市場價1折(9.8億元)獲取臨港86萬平方米土地;第二個是低息貸款:獲得利率3.9%、總額超160億元的信貸支持;第三個是快速審批:從簽約到開工僅用半年,特斯拉首次體會到了中國速度。
在任宇翔一力推動下,特斯拉打破外資車企固有合資模式,促成中國首個外資獨資車企項目。
簽約完成后,特斯拉開始大干快上、瘋狂建廠。2019年10月,僅僅耗時10個月,上海特斯拉工廠便建成投產。2年后,上海工廠貢獻了特斯拉全球一半的產能,成本也銳減了65%。
通過上海超級工廠,特斯拉一舉解決了產能問題與盈利問題。從大虧到大賺的特斯拉,開始為資本市場追捧。2021年10月,特斯拉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
而這一切成績離不開上海超級工廠,任宇翔更是功不可沒。
連續2個月睡工廠,朱曉彤上演產能奇跡
任宇翔不是特斯拉的唯一救火隊長。如今另一位中國狠人已經開始為特斯拉滅火。
援引彭博社報道,2025年7月,特斯拉原制造和運營副總裁奧米德·阿夫沙爾被解雇后,馬斯克將直接接管特斯拉公司在歐洲和美國的銷售業務,而全球制造業務將歸于高級副總裁朱曉彤手上。
屆時,朱曉彤的直接下屬包括負責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廠的赫魯希·薩加爾和負責特斯拉奧斯汀工廠的杰森·肖漢。加上上海超級工廠,朱曉彤或將全面接管特斯拉全球制造。
而就在阿夫沙爾離職前后短短一周,特斯拉市值蒸發了1萬億人民幣。截至7月1日美股收盤,特斯拉股價下跌了5%至300.7美元/股,市值(9686億美元)跌破1萬億美元大關。
市值下滑的主因是銷售不振。行業分析師估計,特斯拉第二季度或交付了約38.94萬輛汽車,繼第一季度交付量為33.67萬輛,同比下滑13%之后,第二季度或較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2%。
2025年特斯拉汽車銷量下滑,或不可避免。這也意味著,繼2024年特斯拉全年銷量(179萬輛)同比下降1.1%后,特斯拉大概率連續第二年下滑。
此時接管特斯拉全球工廠的朱曉彤,不僅是馬斯克名義上的左膀右臂,更是影響特斯拉未來走勢的關鍵人物。
比任宇翔早一年,朱曉彤2014年4月加入特斯拉,擔任特斯拉中國超級充電站項目總監一職。同年12月,朱曉彤升任特斯拉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
2018年,任宇翔推動上海工廠簽約后,朱曉彤更多負責特斯拉上的超級工廠的具體建設與運營。
業務有人將任宇翔比作上海超級工廠的奠基人,朱曉彤則被看作是架構師與建設者。
3天立項選址,5個月完成審批,10個月下線投產......在朱曉彤手上,特斯拉上海工廠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速度奇跡。
但與任宇翔的技術大拿的咖位不同,朱曉彤更像是一個更接地氣、效率至上的工作狂。
朱曉彤對自己要求極為苛刻,5分鐘內要回郵件,每日工作18小時.......
2022年上海封控期間,朱曉彤2個多月睡在工廠盯產能,幫助上海工廠創下單月交付10萬輛的紀錄。最終,2022年上海工廠產能定格75萬輛,占特斯拉全球產量的一半。
上海特斯拉工廠上演的速度奇跡,讓朱曉彤聲名大噪。2022年底,朱曉彤被馬斯克調任美國,協助提升弗里蒙特、得州工廠產能。
一年后,朱曉彤正式晉升為汽車業務高級副總裁,進入特斯拉最高管理層“四巨頭”,甚至被公開稱為馬斯克之后的第“二號人物”。
34萬股特斯拉股票的獎勵,則是馬斯克對他的另類肯定。
跌破1萬億美金大關,特斯拉再遇挑戰
進入2024年,特斯拉中國市場面臨諸如小米等新勢力的強烈挑戰。
以救火隊員的方式,朱曉彤被緊急調回中國。2025年,他一手推動了Model 3/Y進入中國“新能源汽車下鄉”目錄,向下沉市場發力。
但隨著7月阿夫沙爾被解雇,馬斯克接管歐洲與美國的銷售業務,坐穩二號人物朱曉彤的更大挑戰或許是中國以外的歐洲乃至全球市場。
進入2025年,歐洲銷量落后局面非但沒有改觀,反而每況愈下。今年前5個月,特斯拉在歐洲的新車注冊量暴跌了37%。
對于馬斯克接管歐洲銷售業務,市場普遍不看好。“這不是他的強項”“在關鍵的歐洲市場他正被被大量用戶抵制”等言論,進一步詮釋這種尷尬。
任誰都無法預測未來,但投資人那句“這不是他的強項”卻是足夠中肯。
從美國政府部門草草收場,已經論證了馬斯克不是一個完人。在銷售之外,馬斯克只有回歸到自己更擅長的技術與制造領域,才能大放異彩。
比如特斯拉剛剛啟動的Robotaxi研究;以及Neuralink剛剛將N1心芯片植入七名四肢癱瘓的人,讓其通過意念控制計算機....馬斯克看似隨意的兩個動作,讓市場再次躁動起來。
相應,諸如生產與銷售等具體工作,市場更希望交給馬斯克之外最接近特斯拉權力中心的朱曉彤。
不同在于,2018年特斯拉的主要問題出現在生產前端(比如中國市場),而今特斯拉的主要矛盾則更多體現在市場銷售后端,比如疲軟的歐洲市場以及競爭劇烈的中國市場。
回顧2018年,彼時正是靠著任宇翔與朱曉彤的奠基攻堅與執行建設,合力打造了上海超級工廠,讓特斯拉市值快速跨越了1萬億美元大關。
而今,特斯拉市值再度跌至1萬美元以下,能擔此重任的只剩下了朱曉彤。端看這位中國狠人,如何再次拯救下滑的特斯拉。
參考資料
天眼查、《埃隆·馬斯克傳》沃爾特·埃艾克森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