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7月3日例行記者會。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稱:馬來西亞官方媒體昨日援引該國外交部長的話報道稱,中國和俄羅斯已同意簽署《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而美國目前正在對該條約進行審查。我的問題是,中國是否同意與俄羅斯共同簽署該條約?如果是這樣,為什么中國現在做出這個決定?毛寧對此表示,作為東盟的全面戰略伙伴和友好近鄰,中方始終堅定支持建立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我們多次明確表示愿意率先簽署條約議定書,中方愿繼續就議定書的簽署問題同東盟國家保持溝通。
馬科斯(資料圖)
這份協議并不是什么新協議。這份條約早在1995年由東盟十國簽署,1997年正式生效,目標明確:在東南亞地區建立一個永久性的“無核區”,禁止發展、試驗、擁有、部署或使用核武器。條約要想真正落地,還需五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美、俄、英、法)通過簽署其附屬的“議定書”來提供法律保障——即承諾不在條約涵蓋的地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但自2011年在印尼舉行的多邊磋商之后,這份議定書的簽署進展便陷入停滯,尤其是美國,始終以“政策審查尚未完成”為由拖延。
中國、俄羅斯和美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三個有核國家,如果中美俄三國簽署了,那么英法很可能也會加入。但因為中美俄三國之間存在的競爭關系,在美國拒絕簽署該條約的情況下,中俄也很難立即落實該條約的簽署工作——在這種情況下,外媒認為,該條約的簽署工作無法落地,就是因為特朗普政府仍在考慮其核不擴散戰略與美國戰略利益的平衡點。
特朗普(資料圖)
那么,美國為什么猶豫著不肯簽署呢?首先,美國在亞太有著龐大的軍事存在,尤其是和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都有軍事同盟關系。美國核威懾戰略其實是它印太安全架構的核心。如果簽署了該無核區條約,意味著美國要在這個地方自我設限,也就是說不能在該地區部署核武器,這對美國維護地區軍事優勢是有很大限制。
而東南亞是當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無核地帶”之一。放眼地圖不難發現,我們周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不在少數:俄羅斯、朝鮮、巴基斯坦、印度都擁有。只有東南亞,在核議題上相對干凈一些,是一片難得的“凈土”。東南亞戰略位置的重要性我們都懂,它既是“一帶一路”的交匯點,也是中國南大門的“安全緩沖區”。從這個角度來說,東南亞這片“凈土”也是維護我國周邊安全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火墻”。
白宮(資料圖)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其第二個任期內宣布了一系列關稅措施,導致全球經濟陷入混亂。由此,特朗普在東南亞年輕人當中強化了美國作為一個衰落、動蕩且不可靠的霸權國家的地區形象。東南亞的年輕人就對美國的領導力表示了越來越多的懷疑。來自6個東盟國家,年齡在18至35歲之間,在商業、政策制定和民間社會部門工作的33名東南亞精英在討論中表達了對美國的擔憂。他們特別提到美國政府的加沙策略,以及華盛頓明顯缺乏對國際法的尊重。
而很顯然,外交部這個回答是我們給東南亞國家的定心丸,雖然我們是擁核國家,但并不會濫用核武器,不會隨意進行核擴散。《互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條約》就是中國發起的倡議,由此可以發現中國維護世界和平的決心,這是我們對世界的公開承諾。而現在馬來西亞透露這個消息,明擺著是想對美國施壓。現在除了菲律賓,其他東南亞10國大多都支持建立無核武器區。加上中國和俄羅斯的表態,美國感受到的信號大概是“不簽也得簽”,一把名為“世界和平”的刀已經架到了他們脖子上,所謂的“世界警察”,還有什么理由可推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