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人才培養當中,絕不用一個海歸派,因為海歸派里面有間諜。”
圖片來自于網絡
真是沒想到,董明珠的這句話,竟會在一個博主身上得到驗證,同時也引發了大量網友熱議,這些海歸派對中國真的了解么?
最起碼,這位在英國讀高中的中國女孩不了解,在這場直播連線中,她妝容精致,英語流利,可當博主問起中國的基本國情,她卻一問三不知,甚至連中國首都都不知道!
在英國的“中國人”!
自己的首都靠搜,國家的生日靠猜,這樣的“自己人”你敢信嗎?開司travis是一位抖音博主,他的視頻風格就是網絡連線。
圖片來自于網絡
但連的卻不是國內,而是國外,他連過很多外國人,同時也連過很多在海外生活的同胞,但個別同胞的表現,卻令人難以接受。
比如這位博主在5月1日連線的視頻,那頭是個在英國讀高中的中國女孩,妝容精致,英語流利,可當主持人問起中國的基本國情,她臉上的自信瞬間蒸發。
圖片來自于網絡
首都是哪?她得求助搜索引擎,自己生在哪兒?也要靠網絡回憶,新中國哪年成立的?一片沉默,空氣里彌漫著尷尬,仿佛信號斷了。
旁邊的香港朋友想來救場,結果是火上澆油,問國慶節是哪天,他脫口而出“7月1號”,那是加拿大人的狂歡日。
圖片來自于網絡
香港哪年回歸的?他猜了個1999,還差點說出“香港變成了一個獨立…”,話被主持人一把掐斷,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當主持人輕松說出法國首都是巴黎時,兩個年輕人臉上那份“原來如此”的驚訝,才最讓人心驚,這已經不是知不知道中國的問題了,他們對世界的常識根本一無所知,就連“GDP”這三個字母,對他們來說也和甲骨文沒什么區別。
圖片來自于網絡
女孩說,自己在中國接受過系統教育,父母還在政府部門工作,這背景和她知識儲備的巨大反差,像一記耳光,打在了“精英教育”的臉上。
一句“絕不用海歸”,炸出了多少不信任?
可能會有很多人認為,這只是幾個孩子的笑話?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早已是諸多“鍍金”海歸派的現實!
圖片來自于網絡
格力的董明珠,向來快人快語,她曾經扔下了一顆重磅炸彈,那就是“絕不用一個海歸派”,甚至補上一句,因為“有間諜”。
這句話傳出之后,董明珠幾乎成為了“海歸派”口誅筆伐的對象,盡管格力高管趕緊出來打圓場,說我們不看標簽看忠誠,強調的是實干精神,但董小姐眼里那份決絕,騙不了人。
圖片來自于網絡
這番話很難不讓人聯想到王自如,那個曾經被董明珠寄予厚望、親自帶在身邊調教、擁有海歸背景的“大紅人”,在一片爭議聲中上任,又在不到三年后悄無聲息地被解聘。
這背后有沒有王自如的影子,我們不得而知,但董明珠心里那段“很痛的故事”,顯然跟某個“海歸”脫不了干系。
圖片來自于網絡
她嘴里的“間諜”,或許不是說真正意義上的情報特工,而是一種泛指——那些拿著高薪,卻可能掏空公司、損害集體利益的人。
董明珠為什么這樣說?
董明珠的警惕,不是毫無來由的偏執,商場如戰場,格力這些年沒少吃被對手惡意挖角、竊取核心技術的虧,而放眼整個社會,對“海歸”群體的疑慮,也并非完全源于偏見。
圖片來自于網絡
有些人,確實給這個金字招牌抹了黑,還記得“漢芯事件”嗎?一位海歸博士,用砂紙磨掉摩托羅拉的芯片,打上自己的標簽,就敢號稱“中國芯”,騙取了國家上億的科研經費,事發后逃之夭夭。
這成了中國科技史上一個巨大的笑話和傷疤,還有生物學博士,拿著前東家的核心技術跳槽,被捕時人贓并獲。
圖片來自于網絡
更有甚者,利用地方政府對“海歸”頭銜的盲目崇拜,套取扶持資金,再悄悄轉移到海外,這些案例雖然只是少數,卻足以影響到整個海歸派。
在英留學生說明了什么?
現在,我們把鏡頭拉回來,那些騙經費、偷技術的“精英”,和連首都在哪都不知道的孩子,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根子上,可能是一種病——失根。
圖片來自于網絡
想象一下這樣的孩子:他們從小浸泡在英語環境里,讀的是莎士比亞,過的是萬圣節,社交圈里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面孔。
他們熟知西方的禮儀和流行文化,卻可能從未完整地看過一部《西游記》,他們的國籍是中國,血液里流淌著炎黃的基因,但文化和情感的歸屬,卻成了一筆糊涂賬。
圖片來自于網絡
他們就像一群精致的浮萍,有著光鮮亮麗的葉子,看起來漂在哪里都能活,但他們沒有扎進泥土的根。
身份認同,對他們而言不是一個清晰的概念,而是一個可以隨時切換的APP,當“我是誰”都成了問題,“我該忠于誰”自然就更無從談起。
結語
面對這種文化斷層,很多人急了,開始想辦法,有人提議學新加坡,給留學生設置強制性的國情教育課程。
圖片來自于網絡
國內也有些地方開始試點,搞“文化基因課”,甚至要求留學生家庭定期參加文化考試,想法是好的,但質疑聲也隨之而來。
這會不會變成新的“形式主義”?靠死記硬背記住幾個知識點,就能喚醒文化認同嗎?強扭的瓜不甜,用行政命令去塑造情感歸屬,效果恐怕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圖片來自于網絡
真正的認同,或許壓根不是“教”出來的,而是“熏”出來的,是在飯桌上聽長輩講的家族往事,是在節日里親手包的餃子和粽子,是在一遍遍誦讀“床前明月光”時,心里泛起的那點鄉愁。
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浸潤,而非一蹴而就的灌溉,世界很大,路也很多,但一個人要是走得太遠,忘了自己從哪兒出發,那他腳下的每一步,究竟是走向未來,還是走向虛無?
參考信息
抖音博主開司travis
新京報——“絕不用海歸派”,董明珠“間諜言論”背離常識 |新京報快評2025.4.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