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幾十萬送孩子出國留學,到底是為了什么?是讓他們開闊眼界,還是培養出一群連自己祖國首都都不知道的“精致利己主義者”?
最近一個百萬粉絲博主的直播連線徹底刷新了大家的三觀,一位在英國讀高中的中國女生,面對“中國首都在哪里”這樣的送分題,竟然陷入了長達幾十秒的沉默,最后尷尬地笑出了聲。
這一幕讓人瞬間想起了董明珠那句飽受爭議的話絕不用海歸派,里面有間諜,當時網上罵聲一片,說她偏激、狹隘,可現在看來,這位鐵娘子的擔憂真的是杞人憂天嗎?
這場直播連線原本是博主的例行操作,和往常一樣隨機連到世界各地的網友聊天,沒想到這次連到的是一位在英國讀高中的中國女生,博主還挺興奮心想終于遇到個同胞了。
一開始氣氛還算和諧,博主按慣例詢問了女生的家庭情況,從女生透露的信息看,她父母的工作和政府部門有關系,雖然博主及時做了消音處理,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個官二代或者體制內家庭,家庭條件優越,送女兒出國留學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接下來的對話就讓人大跌眼鏡了,博主例行詢問女生是哪個省的,這本來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三歲小孩都能回答上來,結果女生愣是猶豫了半天,還要拿手機上網搜索,這操作把博主都給看懵了。
女生經過一番搜索后,先是聲稱自己是廣東的,隨后又改口說自己家鄉不屬于任何省份,博主這時候已經察覺到不對勁了,趕緊報出幾個直轄市的名字:北京、重慶,聽到熟悉的地名,女生趕緊說自己是北京人,但語氣明顯不太確定。
這種表現讓博主懷疑女生可能從小就在英國讀書,對國內情況不熟悉也能理解,可當博主問出這個問題時,女生卻說自己小時候在北京,后來去了加拿大,現在在英國,這就更奇怪了,在國內生活過,怎么可能連自己的籍貫都搞不清楚?
博主可能也覺得這事有點離譜,想要測試一下女生對祖國的了解程度,就問了一個送分題:中國的首都是哪里?這個問題對于任何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常識中的常識,可女生聽到后竟然陷入了長久的沉默,最后尷尬地笑出了聲。
看到這里我真的無語了,連首都都不知道,這還能叫中國人嗎?博主可能也被震驚到了,就想著再問幾個再基礎一點的問題,例如新中國成立是在哪一年?哪天是國慶節?然而這位女生依舊是答不上來。
更搞笑的是,女生旁邊那位來自香港的朋友,聽到國慶節的問題后,居然回答說是7月1號,7月1號是加拿大的國慶節,這姐們明顯是把加拿大和中國搞混了。
當博主問到香港回歸是哪一年時,這位香港朋友說是1999年,實際上是1997年,一個香港人連自己家鄉回歸的時間都搞錯,這水平也是沒誰了。
最讓人無法想象的是,女生的香港朋友甚至脫口而出1999年香港變成了一個獨立的...這種話,幸好博主及時制止,不然真不知道她要說出什么驚世駭俗的言論。
整個過程看下來真是令人震驚加無語,兩個中國女生,一個不知道祖國首都,一個不知道香港回歸時間,還差點說出港獨言論,這到底是教育的失敗,還是家庭的失敗?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當女生反過來問博主法國首都是哪里時,博主毫不猶豫地回答了巴黎,這讓兩個女生都震驚了,一個外國人對法國首都比她們對自己祖國首都還熟悉,這種反差簡直太諷刺了。
當博主問到世界GDP最高的城市時,兩個女生居然反問GDP是什么意思,GDP這個詞現在連小學生都知道,她們居然不知道,真不知道這些年在國外都學了些什么。
這種現象不禁讓人懷疑家長花費巨資送孩子出國留學,到底是為了培養國際化人才,還是培養一群數典忘祖的“香蕉人”?
從這兩個女生的表現看,她們雖然在國外接受了所謂的“先進教育”,但對于自己的祖國卻一無所知,這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人,除了會說幾句中國話,和外國人有什么區別?
更可怕的是,她們的父母很可能都是體制內的人員,這樣的家庭都不重視文化傳承,那普通家庭又該如何?
這個視頻一傳開,網友們的評論區簡直炸了鍋,各種聲音都有,但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震驚和憤怒。
有個網友的評論特別扎心,以前是讀書好的出國,現在是讀書差的出國,這話雖然說得有點絕對,但確實反映了當下留學的一個現象。
過去那些出國的學子,大多是真正的學霸,帶著學成報國的理想遠赴重洋,可現在呢?很多人出國純粹是為了鍍金,或者說是花錢買個洋文憑。
更讓人擔憂的是,網友們開始質疑那些把孩子送進國際學校、貴族學校的“成功人士”,這些人往往在體制內有一定地位,手握一定權力,但他們培養出來的下一代卻對祖國一無所知。
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思,如果連領導干部的子女都不了解國情,不認同文化,那他們將來掌權后會做出什么樣的決策?會不會出現崇洋媚外、數典忘祖的現象?這種擔憂絕不是杞人憂天。
現在留學低齡化的趨勢也讓很多人感到擔憂,以前出國留學主要是大學生和研究生,年齡相對較大,價值觀已經基本形成,可現在很多家長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把孩子送出去,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可塑性很強,很容易被外來文化同化。
有網友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對比,說這種現象解放前就存在過,確實,民國時期有不少留洋歸來的人才,但其中也有一些人回國后水土不服,對國情了解不深,提出的方案往往脫離實際。
“歷史不容假設,但有驚人的相似”,這句話說得很到位,歷史總是在某種程度上重復著,只是換了個形式,過去是少數人有機會出國,現在是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負擔得起留學費用。但問題的本質沒有變:如何在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保持對本土文化的認同和傳承。
不過也有網友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這個問題,認為這不是留學生的問題,而是原生家庭的問題,這個觀點我覺得很有道理,孩子的價值觀和文化認同,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家庭教育。
從視頻中那個女生的表現看,她的家庭條件很好,父母在政府部門工作,按理說應該是很有文化素養的家庭,可為什么會培養出這樣一個對祖國一無所知的孩子呢?這就足以見得女生的家庭教育確實存在很大問題。
有網友發出了更加嚴厲的警告,從教育開始侵蝕,能毀滅一個民族,這話聽起來有點危言聳聽,但仔細想想,確實不無道理。
一個民族的延續,不僅僅依靠血緣傳承,更重要的是文化傳承,如果年輕一代都不了解自己的歷史文化,不認同自己的民族身份,那這個民族的未來確實堪憂。
事實證明,董明珠的那番話雖然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但現在看來確實有一定的預見性,4月22日她拋出了那句震驚四座的話“絕不用海歸派,里面有間諜。”
當時這話一出口,整個會場都安靜了幾秒鐘,董明珠接著解釋說,在無法辨別誰是誰不是間諜的情況下,只能保守地選擇在國內高校培養自己的人才。
她的這番話在當時網絡上引發了一場輿論風暴,并且在第一時間山西省海歸商會就發出抗議聲明,聲明中的措辭相當嚴厲,要求董明珠道歉,還敦促格力整改“可能存在的人才招聘歧視性條款”。
連《新京報》這樣的主流媒體也跳出來批評,直指董明珠的言論是“背離常識的偏見”,媒體的邏輯是在全球化人才流動已成常態的今天,這樣的話語顯得尤為狹隘。
當時在社交媒體上海歸群體的反擊也是相當激烈,不禁有人曬出留學期間的研究成果,還有人展示回國后的科技專利,甚至還有網紅劉爽以家族名義發起抵制,說“不能讓發表歧視性言論的人賺我們的錢”。
面對越來越大的輿論壓力,格力市場總監朱磊在7月4日出面回應,他的話說得比較圓滑:“格力有明確的價值觀,強調忠誠友善、勤奮進取,格力沒有海歸派、名校派之分,只有苦干派、實干派。”
這種表態看似緩和了矛盾,但實際上并沒有否定董明珠的觀點,只是換了個說法而已,朱磊還強調說,進入格力后員工不再帶有身份標簽,關鍵在于是否忠于國家、民族,是否愿意為社會奉獻。
有意思的是,在整個爭議期間,董明珠本人并沒有收回自己的言論,她在5月21日的第二屆杰出女性專業論壇上,還向大灣區畢業生喊話今年再招5000名大學生,格力電器為你們敞開大門!
現在這個留學生連線事件出來后,很多網友開始重新審視董明珠的話,“董明珠果然沒說錯”這樣的評論滿天飛,讓人感慨時間真是最好的驗證器,一個連祖國首都都不知道的留學生,確實讓人對這個群體的整體素質產生懷疑。
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才流動確實是大勢所趨,但這不意味著我們要無條件地接受所有回流人才,企業有選擇員工的權利,國家也有維護安全的義務,董明珠的做法雖然有些極端,但至少表明了一種態度,在人才引進方面,安全考量應該優于其他因素。
從這次留學生連線事件看,董明珠的擔憂確實有一定道理,一個對祖國基本常識都不了解的人,很難說他對國家有多深的感情,這樣的人即使不是間諜,其忠誠度也確實值得懷疑,在這個意義上,董明珠的話雖然刺耳,但在這個具體案例面前,她的擔憂顯得格外現實和深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