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張國榮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甚至還有人是“哥哥”的忠實粉絲,可在03年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跳樓引起了巨大的爭議。
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為什么好好人的會選擇輕生,一直到現在,著名導演王晶曝出了張國榮跳樓背后的內幕。
張國榮
在他的描述中,擊垮張國榮的有三個原因,其中被“內地大佬”牽連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看到張國榮的絕筆信更是讓人淚目。
那么,王晶說的3個內幕究竟是什么?張國榮在絕筆信中又寫了什么?
張國榮
壓垮最后一根稻草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從香港文華酒店24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璀璨而短暫的一生。
二十多年過去,關于他的死因仍眾說紛紜,就在昨天,導演王晶在短視頻欄目“晶哥大講堂”中重提舊事,披露了三個鮮為人知的內幕。
王晶在視頻中透露,張國榮生前曾計劃轉型導演,并得到一位“內地超級富豪”的投資承諾。
晶哥大講堂
這位富豪不僅允諾資金支持,還鼓勵他籌備一部兼具藝術與商業價值的電影。
張國榮對此充滿期待,甚至已向圈內好友發出邀約,準備大展拳腳。
可沒想到的是,就在項目即將啟動時,這位富豪卻因經濟犯罪突然入獄,導致整個計劃流產。
王晶認為,這一變故對張國榮打擊極大,他不僅失去了事業突破的機會,更因“無法向已邀約的明星交代”而陷入焦慮。
王晶曝光內幕
實際上,張國榮對導演事業極為執著,經紀人陳淑芬曾證實,他在2002年積極籌備自導電影,甚至親自參與劇本創作和選角。
姐姐張綠萍也提到,他“追求完美”,項目流產無疑加劇了他的無力感。
真正壓垮他的并非單純的夢想破滅,而是隨之而來的尊嚴危機,他害怕被圈內人嘲笑,更擔心媒體借此大做文章。
張國榮跳樓
諷刺的是,這位“內地大佬”的身份至今未有官方確認,而張國榮的導演夢,最終成了他人生中未竟的遺憾之一。
資本市場的殘酷與娛樂圈的虛幻承諾,往往讓理想主義者措手不及,而這一次,命運連掙扎的機會都沒給他。
本來人們就對他的不一樣的愛情史有很多爭議,這事一出,直接變成了他的陰影。
從被噓到封神
張國榮的演藝生涯并非一帆風順,早期的他飽受質疑與嘲諷,王晶的視頻中也講述了張國榮遇到的難題。
出道時,他的歌藝被批“不會唱歌”,甚至有人直言他“不是唱歌的料”。
1986年《英雄本色》上映時,觀眾對周潤發報以熱烈歡呼,卻對張國榮的表演發出噓聲,讓他一度陷入自我懷疑。
王晶講述內幕
娛樂圈這個地方我們也知道,就算你憑借《Monica》爆紅,還是有媒體譏諷他“靠運氣”,認為他的成功缺乏實力支撐。
轉折點出現在1994年的《金枝玉葉》,這部電影不僅讓張國榮的演技獲得廣泛認可,也標志著他真正擺脫了“偶像派”的標簽。
到這里,張國榮的事業到達了巔峰,可沒想到的是輿論的惡意還沒有消散。
王晶講述內幕
2000年的“熱·情演唱會”上,他大膽嘗試長發、裙裝等前衛造型,卻被港媒惡意丑化為“貞子”“妖氣沖天”,甚至有節目主持人公開嘲諷他“雌雄莫辨”。
經紀人陳淑芬后來回憶,這場演唱會的負面報道對張國榮的心理造成了“毀滅性打擊”。
更殘酷的是,他的性取向成為輿論攻擊的靶點。
王晶曝光內幕
盡管他在1997年演唱會上公開感謝唐鶴德,勇敢表達感情,但社會偏見仍如影隨形。
從被噓到封神,張國榮的榮耀背后,始終伴隨著孤獨與不被理解的痛苦。
正如他所說,至少不要恨,現在的他已經感到滿足,因為他不是圣人,不必全世界都和他共鳴。
娛樂圈的掌聲與噓聲往往只在一線之間,而輿論的惡意,有時比刀鋒更傷人,這一系列事情也造成了他生病的原因,更直接造成了他“放棄生命”的原因。
張國榮事發地
生理性病痛的殘酷真相
王晶在視頻中稱,張國榮的抑郁癥“醫生并未強制干預”,并暗示他可能未按時服藥,但是這一說法遭到醫學界和張國榮親友的反駁。
姐姐張綠萍澄清,他患的是生理性抑郁癥,病因是大腦化學物質失衡,發作時“身體如被撕裂”。
經紀人陳淑芬也證實,他積極求醫,但因害怕被媒體寫成“看精神病”而抗拒公開治療,甚至因藥物副作用飽受折磨。
王晶曝光內幕
他去世前一個月,曾試圖求見泰國“白龍王”尋求心靈慰藉,卻被臨時拒見,這一細節似乎預示了他最后的絕望。
抑郁癥不是“矯情”或“脆弱”,而是一種真實的生理疾病,可惜,直到今天,仍有人對此一無所知。
王晶提到的“絕筆信”,實為張國榮墜樓前留下的便條,內容感謝了很多親友,他也說了這一年來很辛苦,現在已經無法忍受了。
張國榮絕筆信
其中,他的一句話讓無數人淚目,他的一生沒有做任何壞事,為什么會變成這樣?
是呀,為什么他會面臨這么多的“難題”和輿論,這句話更寫出了他的無奈和對這個世界的傷心。
經紀人陳淑芬在事發后第一時間用外套蓋住他的遺體,避免媒體拍攝,這一細節,或許印證了王晶所說的“張國榮極重顏面”。
張國榮
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試圖保持尊嚴,而某些人,卻連逝者的體面都不愿放過。
王晶的爆料,無疑為張國榮的死因增添了新的討論角度,但歸根結底,抑郁癥才是真正的兇手,而非某個失信的大佬或幾句惡意的噓聲。
二十多年過去,我們仍在懷念張國榮,不僅因為他的才華,更因為他的故事提醒我們,輿論可以成就一個人,也可以摧毀一個人,抑郁癥從不因你是誰而手下留情。
結語
這件事情再次曝光也提醒我們,不管對誰都要多一點包容,多一點理解,因為不知道哪一句話就能成為壓倒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王晶導演的節目也讓我們再次想起這位有才華的“哥哥”,同時也引起了我們對心理健康的關注,無論怎么樣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張國榮
也希望大家都能夠不受病痛、苦難的折磨,珍惜自己和家人、朋友的時光,追求自己熱愛的,不要把那些胡言亂語放在心里。
面對王晶這次曝光的“真相”,你有什么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