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觀雨者
顧問:談書
注:最近公眾號的推送機制有改變,需要將公眾號設為“星標”才能收到推送,謝謝大家的關注。另,自制音頻在次條。
6月21日,兩架B-2轟炸機從美國密蘇里州惠特曼空軍基地起飛,方向關島。
此時正值新一輪伊以沖突的關鍵階段,美國在這個時候調動B-2轟炸機,很明顯暗藏殺機。
B-2轟炸機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隱身轟炸機,航程超過一萬公里。
在美國遍布全球的空軍基地的支持下,它可以對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的目標進行“點名”。
按常理推斷,如果這些B-2的目標是伊朗,那么它們在關島進行補給后,就會飛到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亞島基地,并從那里發起攻擊 。
該島位于伊朗東南方向4500公里處,B-2飛個來回毫無壓力。
此時的伊朗自然不敢大意,他們一直全神貫注的盯著這些飛機的動態。
然而就在伊朗人還在研判這幾架B-2是否會真的殺過來時,當地時間6月22日凌晨,從大西洋方向又突然飛來另外7架B-2,直插伊朗腹地。
這才是真正的打擊力量,行動代號:午夜之錘。
美軍當著全球觀眾的面演示了一把教科書式的聲東擊西,他們此次的打擊目標是伊朗的三個核設施:
福爾多、納坦茲、伊斯法罕。
人們一開始普遍認為該行動只是一個特朗普用來止戰的手段。
懂王在上臺前就經常指責拜登政府在國際問題上“過于軟弱”,導致世界戰亂四起。
當時美國調解國際危機的常見手段就是讓國務卿布林肯去搞“穿梭外交”,在相關國家之間來回談判。
結果往往是談不出一個屁來,該打的地方還是會打。
現在懂王我行我上、登上大位,自然要換個姿勢。
他要“硬漢”一把。
怎么個硬法呢?
很簡單,在談之前先打一拳出去。
這其實就是用武力威懾虛空造牌,營造一個“服不服?不服還打”的氛圍。
當然,真打起來肯定是不能派地面部隊的,太傷筋動骨,帝國現在折騰不起。
所以還是空襲老一套,于是B-2這不就來了。
然而近期隨著更多內幕的披露,人們逐漸發現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
事實上美國為這一天已經準備了十五年。
第一節,十五年磨一劍
國防威脅削減局(Defense Threat Reduction Agency,簡稱DTRA),美國國防部下屬部門,職責是打擊其他國家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因為很多國家的大殺器都是建在地下掩體里,所以研究各國的地下設施就成了該部門的日常工作。
2009年,美國情報部門將一批伊朗地下核設施的情報交到了DTRA手里,其中就包括福爾多核設施。
該設施在2007年建成,深埋在伊朗庫姆市以北30公里處的群山之下,因旁邊的福爾多村得名。
該設施擁有數千臺鈾濃縮離心機,掩埋深度達90米(從山頂算起)。
美國非常關注這個基地,因為他們嚴重懷疑這里已經搞出了武器級的濃縮鈾。
要知道一旦有了武器級的濃縮鈾,離造出核彈也就只有一步之遙了。
得到情報的DTRA隨即對福爾多核設施展開了十幾年如一日的長期監控,收獲頗豐。
他們不僅掌握了該設施包括周邊環境、建設過程、內部結構、系統構成......在內的大量信息,甚至連物資進出的情況都了如指掌。
不得不說美國人做事確實專業,伊朗人的保密工作也確實抽象。
與此同時,為了有朝一日能把該設施送上天,DTRA還參與了一種專業武器的研發和測試:
GBU-57巨型鉆地彈。
鉆地彈,顧名思義就是能鉆進地底下的炸彈。
GBU-57的個頭很大,長6.2米、直徑0.8米、重13.6噸,可裝2.4噸炸藥,號稱能打穿60米的地層。
不過因過于笨重,只能由B-2或B-52這樣的重型轟炸機攜帶。該彈總共生產了40枚左右,在2012年正式裝備美軍。
可以說這玩意就是為伊朗那幾個核設施量身定制的,在其他地區的沖突中基本沒什么出場機會。
所以它們服役后就一直默默的蹲在倉庫里,毫無存在感。
直到今年。
2025年6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通過了一項由美、英、法、德起草的決議,宣布伊朗沒有遵守核義務。
一天后,以色列悍然對伊朗發動大規模空襲。伊朗包括首都德黑蘭在內的數個地區瞬間陷入火海。
總想跟這個世界好好談談的波斯人在一夜之間被逼到亡國邊緣。
這下真的是退無可退,再猶豫下去就要九族消消樂了。
于是伊朗導彈部隊終于使出全力,向以色列發射了大量遠程武器予以還擊。雙方就這么你來我往的干了起來。
打到6月20日的時候,伊朗僅彈道導彈就發射了500多枚,各類無人機和巡航導彈更是達上千枚之多。
這樣的結果就是以色列本土遭遇了自1948年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打擊,不僅大量城市設施和工廠被毀,甚至連摩薩德總部都被端了。
戰后僅民眾對政府發出的戰爭損失索賠賬單就多達4萬余份。
相關文件截圖:
眼見局面越來越難以收拾,美國起飛了B-2。
此次“午夜之錘”行動與其說是特朗普為了止戰而去秀肌肉,不如說是現實局勢讓瞄準目標十五年的美國終于有了扣動扳機的機會。
站在美國的角度上看,此時打擊伊朗核設施的作用至少有四個:
震懾伊朗,給伊朗一個停戰的理由;
安撫以色列,給以色列一個停戰的理由;
把自己十幾年的工作付出折算成績效;
讓懂王贏一把。
而且這個時間點也確實是一個天賜良機。
經過近10天的鏖戰,伊朗本就拉胯的防空系統已經被消耗得矢盡兵窮。這個時候搞偷襲,風險是最小的。
不過盡管局面已經如此穩妥,美國還是在真正動手的時候搞了一把聲東擊西。
穩上加穩!
另外別看執行轟炸任務的只有7架轟炸機,實際上美軍為整個行動出動的飛機總數達到了125架。
在行動過程中,B-2編隊的前方有電子戰戰機壓制伊朗防空信號;旁邊有戰斗機護衛,隨時攔截伊朗戰機;后方還有預警機把控全局,實時通報最新情況。
在尊重對手這件事上,美軍還是值得很多國家學習的。
只是此時伊朗的防空力量不說是名存實亡,也至少是聊勝于無了。前呼后擁的B-2編隊愣是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抵達了攻擊位置。
然后該編隊便一分為二。
其中的6架攜帶12枚鉆地彈進攻重點目標福爾多,剩下的1架攜帶2枚鉆地彈攻擊納坦茲。
伊斯法罕則無福消受這種高級待遇,它遭遇的主要是由美軍潛艇發射的30枚巡航導彈。
很顯然,此次行動最關鍵的KPI就是對福爾多核設施的破壞成果。
6月22日凌晨,一連串撼天動地的爆炸聲震醒了伊朗的群山。等波斯人反應過來時,美軍轟炸機已經完成所有投彈任務,揚長而去。
全球點名,名不虛傳。
那么硬吃12顆巨型鉆地彈的福爾多核設施是不是死透了呢?
不一定。
第二節,六星連珠
鉆地彈的核心指標是穿透深度,而它其實是個玄學。
因為實際成績和你在實戰中碰到的地質條件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你打的是泥土還是混凝土,結果肯定是不一樣的。
GBU-57這個號稱60米的穿透深度,主要指的其實是穿透碎石土。如果碰到的是鋼筋混凝土,那么它的穿透深度僅為20米左右。
(數據來源:論文《Supplement to Hypersonic Boost-Glide Weapons》)
所以此次行動如果要成功,就需要鉆地彈多次打擊同一瞄準點,一顆接著一顆的“接力鉆地”才行。
現實中美軍也確實是這么干的,他們雖然扔出去了12顆鉆地彈,但其實只打了兩個瞄準點。
每個瞄準點安排6顆,堪稱“六星連珠”。
不過美軍怎么知道具體從山頂的哪個位置砸起來最好呢?
很簡單,排氣井。
排氣井必然連通著設施內部,從這里砸下去肯定沒錯。
福爾多核設施有兩個排氣井,這就是美軍的兩個瞄準點。
其實伊朗人也知道這個弱點,所以他們在沖突期間就用混凝土制成“井蓋”進行遮擋,試圖蒙混過關。
但這并沒有什么用。
因為正如上文所說,美國盯了這里十五年,排氣井坐標這種信息早就被扒得干干凈凈了。
不過這類排氣井的直徑一般不會超過兩三米,而B-2轟炸機是從萬米的高空中投彈,這要如何確保命中呢?
只能靠炸彈自己去對準了。
GBU-57鉆地彈雖然沒有發動機,但裝備有4個主動格柵翼。
在下落過程中,這4個格柵翼可以自動調整角度,以此來改變炸彈滑翔的軌道,再結合GPS的坐標定位,就能讓炸彈準確落在指定位置上。
而且投擲的高度越高,調整的時間就越充裕,也就越容易命中,所以特別適合B-2轟炸機這種高空投彈的方式。
那么,美軍到底打中了嗎?
如果真如美軍設計的那樣,12枚炸彈打出兩個“六星連珠”,那么福爾多的山頂就只會留下兩個彈坑:一個排氣井一個。
然而衛星圖片公布后,大家發現了六個坑...
哦豁,打偏了。
12枚炸彈砸出6個坑,“六星連珠”基本是泡湯了,帝國的“天降神兵”也不過如此。
不過就在吃瓜群眾準備散場時,美國國防部在6月26日的發布會上又來了一波驚天逆轉:
大家別走,我們真的打出了“六星連珠”!
據美國國防部公布的資料顯示,福爾多設施排氣井的結構非常特殊,每個排氣井都有三個通道:一個主排氣井+兩個通風井。
美軍瞄準的是主排氣井,具體攻擊過程是這樣的:
先扔第一枚炸彈下去炸飛井蓋并露出主井口,緊接著就是第二、三、四、五、六枚炸彈依次投入其中。
在這個過程中,爆炸產生的沖擊波會掀翻旁邊兩個通風井的井蓋,所以在衛星圖片上我們就看到了3個洞。
打得確實準。
這么看起來福爾多核設施是真的完蛋了?
還是難說。
“六星連珠”的威力雖然巨大,但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樣,GBU-57鉆地彈對鋼筋混凝土的打擊深度只有20米左右。
而福爾多設施頭上頂著的是90米厚的比混凝土更堅硬的巖石。
在這種情況下一顆鉆地彈能砸多少米就完全是個未知數了,搞不好只有幾米。
而且地下坑道情況復雜,排氣井也未必筆直的通向關鍵設施,僅靠地面衛星圖象根本無法評估地下的毀傷效果。
所以此次空襲戰果的信息非常混亂:
伊朗表示主要核設施并未受損,且當地也沒有檢測到放射性物質;
美國多家媒體則在24日報道:情報評估顯示此次打擊沒有摧毀目標,其效果僅僅是“將伊朗核計劃推遲幾個月”;
美國白宮發言人否定了美國媒體的這個報道;
美國國防部在26日的發布會上表示自己打得很成功,具體成果還在等情報部門的評估;
可以理解,大家都想贏嘛。
不過相對來說,伊朗的表態是比較腦殘的。
因為他這個時候完全可以順水推舟的承認核設施已被徹底摧毀,這樣就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讓美以失去繼續打擊的借口。
面子上雖然難看,但里子贏了啊。
結果現在非要蹦出來昭告天下“我沒事”!
那不就是把“繼續來打我啊!”寫臉上了么。
對于一個防空能力基本為零的國家來說,這就屬于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另一方面,不管美軍此次空襲是否真的摧毀了目標,它對其他國家的震懾都是客觀存在的。
不是所有的地下設施都有90米的巖石護體,大多數掩體在GBU-57的“六星連珠”面前都不堪一擊,所以大家心里自然會犯嘀咕:
如果哪天自己也不聽話,會不會和伊朗一樣,自己頭頂上突然鉆出幾架帶著大炸彈的隱身轟炸機?
這就是威懾力:
帝國還沒老,哪怕你躲到天涯海角,我的炸彈也能隨叫隨到。
那么問題來了,“B-2+巨型鉆地彈”這個“全球點名”組合有沒有可能威脅到我們呢?
第三節,走近科學
在討論這個“全球點名”組合對我們的威脅前,我們需要先搞清楚鉆地彈的基本原理。
GBU-57巨型鉆地彈是怎么做到打穿幾十米地面的?
是不是有什么神秘科技的加持?
并沒有,它的原理其實就兩個字:
硬砸。
13.6噸的重量,除了2噸多的炸藥外,剩下的全是堅硬鋼殼(鎳鈷鋼合金)。使用時從萬米高空砸下,然后硬生生的把地面砸出一個幾十米的深坑。
本質上就是一個牛頓快樂彈。
這種特點就決定了它需要靠大型轟炸機馱著,飛到對手頭頂上去投放。
所以美國能不能用這種鉆地彈威脅其他國家,關鍵就看B-2轟炸機能不能把其他國家的領空當自家客廳一樣隨意進出。
而B-2也確實是朝這個方向設計的。
隱身轟炸機嘛,你發現不了我,那我不就可以隨便玩了么?
只不過現實并沒有那么簡單。
軍事上的“隱身”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再強的隱身技術也不能讓戰機憑空消失,它只是能減小對方雷達發現你的距離而已。
只要離得夠近,還是會被雷達發現。
而且隨著雷達技術的進步,先進雷達發現隱身飛機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這其實是一對不斷進化的矛與盾。
所以B-2能拿對手領空當自家客廳的前提是對手足夠菜:既沒有好雷達也沒有好戰斗機。
而我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防空系統。
在大量預警機、盾艦、戰斗機和陸基雷達網的層層關照下,B-2很難靠近我國領空1000公里內,更別說進入我國領空了。
來了就是顯眼包。
在打明牌的情況下,能不能全身而退就得看空戰的結果。
而作為一款亞音速轟炸機,B-2本身沒有任何空戰能力,它的死活完全取決于護航戰斗機的實力。
美軍用來執行海外護航任務的戰斗機主要是F-35和F/A-18這種能夠在航母上起降的戰機。
在我軍殲-20、殲-35、殲-16...等一群空戰大佬面前,這倆不要說護衛B-2了,能保住自己的狗命就不錯了。
所以只要美軍腦子還正常,就不會對我國使用“B-2+巨型鉆地彈”的組合。
不過這時候又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
我國有沒有必要向美國學習,也搞出一套類似的組合去威懾對手呢?
第四節,帝國特供
“B-2+巨型鉆地彈”的組合確實壓迫感十足,但有一個問題:它發揮作用的前置條件太過苛刻。
首先,在現有的氣動布局和發動機技術的限制下,轟炸機的航程提升是有上限的。
對于B-2這種構型的轟炸機來說,15000公里左右的航程就是極限,即使繼續增大體型也很難再進一步提升航程。
考慮到還要返航,作戰半徑也就7000多公里。
這個距離只夠從美國飛到德國,再遠就不行了,跨越太平洋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而你要“全球點名”,肯定不能只局限在這個距離內。
怎么辦呢?這時候就需要空中加油機了。
但空中加油機的航程也是有限的,基本上和B-2差不多,所以也很難辦,總不能給B-2加完油后自己就掉下去吧。
這個問題對于絕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無解的,但唯獨對于美國來說很容易搞定。
因為他在世界各地都有空軍基地,可以輪流從各地起飛空中加油機對B-2進行支援,護航的戰斗機也是如此。
關島基地:
所以這套組合屬于“帝國特供”。
而且正如上文所說,由于隱身技術的局限性,該組合只能拿來虐菜。
現實中伊朗但凡像巴基斯坦那樣有點常規的預警機和戰斗機,美軍都不敢把這套組合派過去。
說白了,它打不了硬仗。
以這種組合來作為帝國空中威懾的支柱,本身就體現了帝國霸權的虛弱。
只不過美國樹敵眾多,普天之下有的是菜可以虐,不難給這個組合找到耀武揚威的機會。
而我國起手就是美國這種高端對手,沒那么多菜鳥等著我們,所以這套虐菜組合對我國意義不大。
在高端局里,彈道導彈才是遠程打擊的關鍵。
其實彈道導彈也可以做成鉆地彈,而且因為它的落地速度更快,鉆地潛力比GBU-57這樣的常規炸彈更大。
就是比較貴,用在關鍵戰役里沒問題,拿來日常秀肌肉肯定是吃不消的。
不過我們早晚也會成為一個全球秩序的維護者,到時候應該用什么裝備來日常秀肌肉呢?
第五節,維護新秩序的殺手锏
在維護世界秩序的工作中,航母一直是一個重要的選擇,它的功能非常強大,但也有局限性。
首先,航母的移動速度較慢且非常顯眼,行動起來會給對手留下足夠的準備時間,達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其次,航母無法起飛大型轟炸機,在武器選擇上有限制。
從這個角度看,“B-2+巨型鉆地彈”這個可以進行遠程偷襲的組合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那么難道除了向美國學習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當然不是。
實際上我們現在有更好的辦法。
在未來維護新秩序的時候,我們的手上至少會有兩個殺手锏。
第一個是超大型隱身無人轟炸機。
相對于傳統的有人轟炸機,無人轟炸機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且不用考慮飛行員的安危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被擊落也不會很心疼,護航戰斗機也不是非安排不可,拿去挑戰高端對手毫無心理壓力。
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讓它去執行有去無回的單程任務,這樣攻擊距離就可以從原來的7000多公里提升到15000公里左右。
跨洋點名輕輕松松。
對這類裝備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馬蘭基地大型隱身飛翼無人機”。
而真正終極的殺手锏是第二個:空天軌道轟炸機。
眾所周知,普通飛機的飛行高度一般是在2萬米以內,即使是強悍的戰斗機也不會超過3萬米。
因為再往上空氣就會變得十分稀薄,不再適合普通飛機飛行,到10萬米以上就進入太空的范疇了。
所以2萬米到10萬米這個空間又被稱為“臨近空間”。
而“空天飛機”就是為這個空間設計的。
這是介于航空和航天之間的產物,能在3萬米以上的高空飛行,由于空氣阻力極低,其飛行邏輯接近太空中的衛星,速度可超過6倍音速,同時還能突破傳統轟炸機的航程限制。
這足以讓它在幾小時內對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進行“點名”。
而且因為該裝備的飛行高度遠超常規飛行器且速度極快,所以攔截的難度和成本極高。
3萬米以上的秩序才是真正的秩序。
這種空天飛機能發射的武器種類非常豐富,在和平時期甚至還可以用來發射衛星或航天飛機。
而美國在這個領域已經無法追趕,因為該國缺乏足夠性能的高超音速風洞。
未來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我們統治臨近空間,并時不時回憶起那個由B-2轟炸機撐起的帝國余暉。
結 語
最后我們再來聊一下此次伊以沖突。
6月24日,也就是美軍下場2天后,伊以兩國簽署了停火協議。持續了12天的戰火就此告一段落。
這段時間里被吐槽最多的無疑是伊朗。
他們在去年7月新總統上臺后就一直向西方示好,完全不顧那些還在前線鏖戰的抵抗之弧成員,就這么堂而皇之的把戰友的鮮血當成籌碼擺到牌桌上。
結果就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抵抗之弧成員陸續遭到嚴重打擊,敘利亞干脆直接陷落,而伊朗依舊在談判桌上和美國人討價還價。
現在好了,新總統折騰還不到一年,鐵拳就砸到了自己臉上。
在叢林世界,一個國家的投降派越多,被轟炸的概率就越大。
不過伊朗的選擇尚且可以用“目光短淺”之類的詞語來解釋,好歹還屬于正常人的范疇,以色列的選擇就直接步入抽象大師的境界了。
你這個時候去打伊朗干什么?
雖然現在不能說伊朗沒有支持抵抗之弧,但此時的他們正在和美國談判,立場也在左右搖擺,給出的支持肯定比之前小得多。
而且隨著去年敘利亞的陷落和黎巴嫩真主黨的鳴金收兵,以色列在正面戰場的壓力已經明顯減小,不用再四面受敵,只需專心對付加沙即可。
也就是說當前局勢對于以色列而言是很理想的,根本沒有打破的必要。
但他非要給自己上強度,對伊朗開啟了大規模空襲。
然后自己本土就喜提一個史上最嚴重打擊,還獻祭了一堆在伊朗活動的反賊,同時也嚴重動搖了伊朗國內投降派的地位。
急得懂王都要罵娘。
他們到底圖什么呢?
其實原因也不難理解,那就是:
以色列的精英們真的認為可以靠大規模空襲來掀翻伊朗政權。
這其實就是傳統西方軍事理念的延續:空襲可以解決一切。
他們至今還沉醉在二十多年前空襲南聯盟的美夢中。
當年他們天上扔炸彈地上搞顏革,最終不費一兵一卒的地面部隊就掀翻了對手。
簡單,真是太簡單了。
但不要忘了,彼時的南聯盟只是一個面積10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的小國。
而且當年西方世界是集全北約之力,先后出動了2.52萬架次戰機、傾瀉了2.5萬噸炸彈、連續空襲78天后才最終得手。
更重要的是,南聯盟沒有任何反擊能力。
你以色列有這個條件嗎?
現在的伊朗是一個面積165萬平方公里、人口8000萬的區域大國,怎么可能靠幾次空襲就輕易掀翻?
當然你非要賭,理論上也不是沒有賭贏的可能。
因為外人也不知道伊朗內部的真實情況,說不定你這波空襲就是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問題是,伊朗是有反擊能力的。
所以你這波賭局的風險非常大。
而作為一個國家級的執政者,壓根就不該隨便開啟這種高風險賭局。
除非你瘋了,就像當年的小日子一樣。
而如果一個國家呈現出這種瘋狂的狀態,本質上都是因為其內部矛盾已經尖銳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
如果執政者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那他當然不介意往前賭一把大的。
既然如此,那局面就沒什么邏輯可言了。要是沒人能摁住以色列的話,接下來他肯定還會繼續搞事,現在的停火可能只是在積攢彈藥。
另一邊的伊朗總算是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們開始考慮進口殲-10C了。這是目前全球唯一能快速大量交貨的四代半戰斗機。
就是有點晚,而且中國出口的防空系統是一個整體,你不光要買戰斗機,還得買預警機和地面防空導彈,這樣才能實現理想的效果。
而以伊朗這個效率,短期內領空肯定還是裸奔的,再聯想到他之前滿世界吆喝“自己核設施沒事”的騷操作......
咱就繼續看戲吧。
全文完
歡迎大家添加我的個人微信guanyuzhe03,這樣可以和我保持聯絡和催更。我也會定期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資訊。因為添加的人過多,有時候可能會添加失敗,如果是這樣的話,等一段時間再重新添加即可。
歡迎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加入知識星球,加入星球后不僅可以咨詢各種問題,還可以瀏覽之前的精彩問答,以及加入觀雨的討論群(終身制),加入方式詳見星球置頂帖。
本文無表情包版本放在小號上,歡迎大家前去瀏覽。
書籍推薦,靜思老師的新書,喜馬拉雅上收聽次數達到3000萬的干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