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被譽為“華語音樂劇之光”的原創粵語音樂劇《大狀王》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主創主演見面會,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兼導演方俊杰、香港話劇團助理藝術總監兼方唐鏡飾演者劉守正,攜雙組演員鄭君熾、丁彤欣、梁仲恒、袁浩楊、陳書昕全陣容亮相,深度解密這部融合29種音樂風格、斬獲近30項大獎的舞臺精品的創作密碼。作為2025第二屆天橋國際音樂劇展演的重磅劇目,《大狀王》將于7月11日至20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大狀王》由香港西九文化區委約創作,西九文化區與香港話劇團聯合制作,匯聚香港頂尖創作力量:高世章作曲及音樂總監、岑偉宗作詞、張飛帆編劇、方俊杰導演、林俊浩編排導演及編舞、黃逸君舞臺美學指導。作品以清代“狀王”方唐鏡的墮落與救贖為核心,融匯粵劇、搖滾、嘻哈、佛教梵音等29種音樂風格。自2022年香港首演至今,在全國不同戲劇/音樂劇頒獎典禮上累計獲獎近30座,成為華語原創音樂劇的現象級作品。
“每一部戲都有生命,音樂的編曲必須跟隨角色在劇中的變化來調整。”作曲高世章現場揭秘音樂創作的核心邏輯,他以劇中搖滾樂為例,“當角色情感達到某個臨界點,搖滾樂自然成為最貼切的表達”。對于多元曲風的平衡,高世章坦言“不介意砍掉不夠理想的歌曲”,但也會參考觀眾反饋保留部分作品,“最終要讓音樂服務于角色命運。”
導演方俊杰以中國山水畫的“東方寫意”為美學追求,通過懸月、鳴冤鼓、旋轉平臺等非寫實元素,構建觀眾與舞臺的“留白”空間。他特別解析劇中轉臺設計,“舞美不僅是視覺呈現,更是敘事的一部分。”通過精確計算轉臺運行節奏,關鍵情節得以“悄然提前”,“用畫面承載情緒,用運動說出故事”,這一細節成為他反復打磨的核心。
在角色塑造上,方俊杰強調從“音樂”與“戲文”雙重維度進入人物深層。“高世章的音樂本身蘊含角色多重面貌,能引導演員觸及內在復雜與轉折。”排練中,他鼓勵演員交叉演練,通過不同詮釋激發對角色的全新理解,并與演員深度研讀劇本,讓人物情感在聲音與文本中沉淀,最終呈現有厚度的舞臺形象。
主演劉守正、鄭君熾、丁彤欣以多年光陰錘煉角色。“方唐鏡的復雜轉變源于阿細與秀秀的存在,喚起了內心的掙扎與覺醒。”劉守正聚焦于詮釋這個角色如何從“壞人”逐步蛻變為“好人”的過程,“這遠比想象中更加艱難且深刻。”劉守正揭開方唐鏡亦邪亦正的多維人性,鄭君熾詮釋阿細的演唱內核,丁彤欣則以信念之火點燃楊秀秀的靈魂之光。在不經意流逝的歲月中,他們全心打磨著各自的角色。另外三位新生代演員梁仲恒、袁浩楊、陳書昕以敬畏之心觸碰經典角色,在傳承中注入當代解讀。
從香港走向內地舞臺,《大狀王》的八年歷程是臺前幕后百人團隊的匠心接力。高世章表示,“每一部作品都有獨立生命,音樂順著生命線自然生長,用最本能的方式捕捉人物的聲音與情感。”
主創主演見面會上,主辦方宣布鑒于音樂劇《大狀王》北京站10場演出中兩場售罄,余票銷售呈飆升態勢,將加演7月19日14:00場次,演出票將于7月8日15時全網開售。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
編輯/周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