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7月9日的關稅截止日期逼近,日本、印度和歐盟等經濟體正在抓緊時間與美國談判。關鍵時刻,默克爾的一番表態,為歐盟敲響警鐘。
1.歐盟分歧不斷,默克爾發聲了
近期,對于如何應對美國的高額關稅政策,歐盟內部分歧明顯。關鍵時刻,默克爾發聲了。
這位曾經的“歐洲鐵娘子”雖已退出一線政治舞臺多年,但她在關稅問題上的觀點仍具份量和洞察力。默克爾罕見打破沉默,直接點出特朗普關稅策略的漏洞。
(默克爾就如何應對美關稅政策表態)
她警告稱,如果美國政府繼續推行這些政策,最終將導致美國消費者為此買單。屆時,特朗普也會受到影響。
默克爾這番話可不是空穴來風。看看美國現在的經濟數據:制造業訂單像坐滑梯一樣往下掉,進口量跌得比股市還慘,連最引以為豪的農產品出口都遭了殃。1600多位經濟學家聯名警告,關稅政策不僅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反而會使國家陷入經濟危機。
最絕的是默克爾給歐盟支的招——要學中國"奉陪到底"的硬氣。她主張,當特朗普政府對歐盟施加更多關稅時,歐盟應果斷實施對等的反制措施。
還記得特朗普對中國加稅時放的狠話嗎?結果呢?中國反手就是一套"關稅組合拳",最后逼得美國不得不回到談判桌。現在的歐盟也是一樣:對付特朗普,跪著求饒不如站著博弈。
(中美關稅談判為各國打了個樣)
2.歐盟的反制措施,將讓美國付出慘痛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歐盟仍在與美國談判,但也為可能的反制措施做好了準備。
知情人士透露稱,歐盟已經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提出了一項條件:任何框架協議都得以取消對歐盟的關稅為前提。
最新消息顯示,美國方面有意在這些談判中先達成類似美英貿易協議的“第一階段協議”。即在談判期間保留部分關稅,以期贏得更多時間。但歐盟想看到的是關稅問題能夠得到徹底解決,并要求美國承諾長期取消或大幅降低關稅。
具體的條件包括:從7月9日起降低美國施加給他們的10%基準關稅,還有汽車和鋼鋁等行業更高比例的關稅。
(歐盟祭出多種反制美國關稅的措施)
歐盟考慮到了此次談判可能出現的最糟糕的情況。因此,他們早就準備好了兩把"貿易大刀":第一把價值210億歐元的關稅大棒已經高高舉起,就等著7月14日落下;更狠的是第二把950億歐元的"大刀",從波音飛機到加州紅酒,從哈雷摩托到開心果,幾乎把美國出口的"家底"都給列上了黑名單。
如果說鋼鋁關稅還停留在原始階段,那么歐盟醞釀的數字服務稅,就是直接往美國科技巨頭的命門上捅刀子。法國已經打響第一槍,對科技巨頭征收3%的數字服務稅,氣得特朗普威脅要對法國紅酒加征100%關稅!
更絕的是歐盟的《數字市場法案》,直接給美國科技公司套上"緊箍咒":數據必須存在歐洲、算法要接受審查、并購要提前報備。這套組合拳打下來,硅谷大佬們集體失眠。
面對歐盟的強硬措施,即便是特朗普也不敢輕舉妄動。
(特朗普試圖逼歐盟一步步后退)
3.美歐關稅戰背后,是盟友體系的崩塌
實際上,美歐之間的關稅摩擦不過是冰山一角,背后隱藏的是西方聯盟體系逐漸崩塌的現實。
二戰后建立的西方同盟曾是美國主導全球秩序的基石。在這個架構中,美國提供安全保障、金融支持以及科技創新,歐洲則在這個框架下分享其紅利。然而,這種合作關系正隨著世界力量格局的變化面臨挑戰。
近年來,美國的全球領導力顯著減弱,但對盟友的“要價”卻愈發苛刻。這種背景下,以德法為首的歐洲大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身的戰略自主性。
(美歐關系出現裂痕)
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歐洲國家逐漸意識到它們不能再依賴單一的國與國關系,而應積極推進多邊主義。全球化時代的復雜性要求各國更多通過合作而非對抗來解決問題。而美歐關稅爭端只是一個提醒——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都需要適應國際秩序的新常態,明確自身在其中的位置與作用。
可以說,關稅之爭成為了檢驗美歐關系的試金石。習慣了對美國低頭的歐洲,是時候做出選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