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7月7日)是“七·七盧溝橋事變”88周年的紀念日,勿忘國恥,面向未來,僅以此表示紀念,同時這對我們未來也是個警醒。
國際方面,今天有兩個消息同樣非常重要。
第一,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全球發起的貿易戰,今天到后天(7月9日)這兩天可能是一個關鍵節點。
第二,今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將抵達華盛頓對美國進行訪問,這是特朗普上任總統后,內塔尼亞胡第三次訪問美國,并且此次訪問也是他自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發動攻擊之后,首次訪問華盛頓。
此次內塔尼亞胡與特朗普將產生什么思想溝通,達成什么幕后交易?,同時此次會面可能將對未來以色列和伊朗戰局,乃至整個中東地區未來格局可能產生什么影響?,我們大家都非常關注。
我錄制節目的時候是北京時間今天下午15時20分,到明天(7月8日)同一時刻,我們預計將有更多消息告訴大家。
01
接下來,先讓我們談談今天美國對全球發起的貿易戰可能會發生什么,這里面有兩件事情。
自4月2日特朗普宣布所謂的“解放日”,并計劃對全球180多個國家發起貿易戰以來,事態發展可謂一波三折。無論是對歐盟還是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特朗普都設定了關稅寬限期,總體來說是90天。
其中,特朗普對中國設定的寬限期是到8月12日,因此,之前特朗普在6月26日聲稱中美之間已經達成貿易協議,這恐怕是子虛烏有的事。
美國對歐盟、世界許多國家設定的寬限期則是到7月9日,這意味著后天(7月9),歐盟27個成員國以及世界其他國家都將面臨一個抉擇,即要不要、會不會、能不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
如果達不成協議會怎樣?如果達成了又會怎樣?
昨天(7月6日),特朗普在華盛頓宣布,他將于當地時間7月7日,也就是北京時間今天幾個小時后,向100個國家發出一封信,信中會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
此外,他還表示,會先向12個國家發出貿易信函后,再給其他80個國家發,并明確要求這些國家在7月9日之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如果這些國家未能在規定日期內與美國達成協議,那他將在8月1日恢復4月2日提出的高關稅。
換言之,4月2日爆發的關稅戰可能將卷土重來。
特朗普口中的12個國家或地區目前尚不明確,但想必英國和越南不在其中,因為這兩個國家多少已經與美國達成了貿易協議。
此外,這12個國家預計與美國有著緊密的貿易往來,至于中國是否包含在內尚不確定,但日本、韓國、歐洲的一些國家、印度以及部分金磚國家很可能都在其中。
最近幾天,中國國務院總理正在訪問巴西,并表示要與巴西聯手應對特朗普的貿易戰挑戰。而美國這邊,特朗普昨天也對金磚國家發出威脅,稱美國將對金磚國家施以更嚴厲的高關稅。
因此,雙方這幾天博弈的態勢,既激烈又微妙。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特朗普的意思,除了12個國家外,另外80個國家盡管平時與美國的貿易往來不多,但仍然存在一些利益交換或貿易逆差問題,這是它們需要付出的代價。
此外,特朗普還提到,他會在信中強調如果這些國家不能在7月9日號之前與美國達成協議,那么美國將在8月1日,恢復4月2日號實施的高關稅政策。
換言之,4月2日爆發的關稅戰可能將卷土重來。
特朗普這些話既有恐嚇的成分,也有不可實現的、虛晃的成分,因為明眼人都知道,就算今天特朗普寄出貿易信函,但距離7月9日僅有兩天時間,這些國家怎么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與美國達成協議?
特朗普本人也承認,表示這些國家中有相當一部分國家自4月之后,未曾與他有過接觸。
換句話說,可能是由于這些國家客觀上與美國不存在太多貿易關系,又或是主觀上知道談判可能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根本就沒有理睬美國。
因此,特朗普開始著急了。
第一,他提出7月7日至從7號到9日號兩天內必須達成貿易協議,這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過去三個月都沒有達成的事情,怎么可能在兩天內達成?
第2, 特朗普的言辭中透露出威脅的意味,這本身便是一個危險的態勢。
實際上,正如他昨日透露的那樣,從7月9日到8月1日,這實際上為世界各國提供了額外的三周緩沖期。
一方面,這似乎是在給世界各國層層加碼施壓;另一方面,也可以說他在為自己找退路找借口,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上周六,一位被國際資本界視為中國經濟預測最準確的首席經濟學家,在我們震海會會員內部直播中指出,投資界對特朗普可能采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及其對全球經濟可能造成損害的敏感度已經降低。
大家普遍認為,特朗普可能會在最后時刻選擇順水推舟,避免事態升級,給自己留條后路。審美疲勞也好,或是見怪不怪也罷好,對于特朗普這么做的行為我們已經不覺得奇怪了。
然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去年11月5日,在特朗普勝選將要就任總統時,我曾提出要破除對特朗普的三個迷思。
第一個就是,我們老認為特朗普出爾反爾,但其實在他出爾反爾的背后,他內部的戰略考量是一以貫之的。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試圖通過貿易戰來實現其戰略,如他所述,自1945年以后,世界各國形成了對美國不公平的貿易秩序。
他可能不會從根本上改變其戰略,即使他推遲90天或180天,最終他還是試圖以卵擊石,不說解決這個問題,至少也是觸及到這個問題。
只要他觸及這個問題,等到最后各方都談不攏,那么貿易戰可能正式全面爆發。
如此一來,今年下半年的世界經濟將不可避免地進入衰退。
一旦全球經濟步入衰退,包括美國、歐盟、中國以及其它一些國家在內的經濟體將無一能獨善其身。
因此,我們一方面對此已見怪不驚,但另一方面,我們仍應保持高度警覺。
所以,美國可能與哪幾個主要經濟體在貿易談判上出現破裂,或者至少目前為止談不攏,我們大致可以列舉一下。
第一,毫無疑問的是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盡管此前中國曾利用稀土作為杠桿迫使美國讓步,美國也明白在某些方面必須作出讓步,但現在雙方仍在最后的討價還價中。
不過我個人認為,有望在8月12日之前,也就是新的90天期限到來之前達成一個階段性的、策略性的協議。如果最終無法達成協議,可能會再延長90天,即到今年11月份。
第二,歐盟與美國。歐美他們之間的關系,其實是一個復雜且棘手的問題。據我們所知,昨天歐盟的主要官員,尤其是商務談判官員,幾乎一整天都在華盛頓與美國財政部舉行密集會談。
此外,自上周三(7月2日)以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一直在與歐盟27個成員國的領導人進行頻繁的電話溝通,試圖在與美國的最后談判之前,在歐盟內部就相關事宜達成一致。
坦率地講,別說是在東歐和西歐兩個陣營之間達成統一意見是十分困難的,即便單單在西歐,像德國和法國這樣的經濟強國與西班牙和希臘等經濟較弱國家之間,也很難達成一致,否則歐債危機也不會爆發了。
因此,我個人對歐盟能否在7月9日之前達成一個統一的、框架性的協議,是持不樂觀態度的。
如果7月9日無法達成協議,盡管特朗普給予了三個星期的延期緩沖期,但8月1日貿易戰是否會卷土重來,是我們從現在開始要密切關注的。
02
近期,歐盟與中國的關系也變得頗為微妙,因為在本月底,中歐之間要在北京舉行今年的年度戰略磋商,這本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如果歐盟未能與美國達成一致,這將為中歐之間的互動提供機會;但如果歐盟與美國談妥,中歐之間的互動空間可能會減少。
但關鍵在于,歐洲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歐洲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上,長期與中國存在分歧,且漸行漸遠。
第二,近年來,他們認為中國電動車對歐洲市場構成了沖擊。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本質在于,無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產業,歐洲自己缺乏信心或競爭能力不夠。
第三,俄烏戰爭導致中歐之間無論是價值觀,還是雙方的各種信任,越來越缺乏。因此,在上周,中國外交部長在歐洲也明確表示,一方面讓他們放心,稀土不是針對歐洲;另一方面,也是想讓他們死心,并告誡他們,俄烏問題以后都別提了。
歐洲應該是聽明白了,所以下一步歐洲會不會再拿這個事來做文章,還是會柳暗花明,真正放棄感性,回歸到理性層面來認識到這個問題,我們有待觀察。
坦率地講,7月9日后,如果歐美之間無法達成協議,那么從7月9日-7月23、24日之間,我們將從這兩個星期中可以觀察到一些關鍵性問題。
總而言之,從今天到7月9日非常值得關注。
03
最后,再說說內塔尼亞胡的訪美。
這是他自特朗普上任以來的第三次對美訪問,也是自6月13日以來,以色列進攻伊朗后的首次訪美,這表明特朗普和內塔尼亞胡即將展開戰略溝通了。
誠然,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之間,私人關系的化學成分并不完全合拍。
然而,鑒于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最大的一個盟友,所以處理好與以色列的關系對美國來說至關重要。
先前有媒體評論稱,是內塔尼亞胡把特朗普拉下水,但現在看來并非如此。
實際上,是特朗普順手牽羊,在表面迎合以色列的同時,不喜歡戰爭的特朗普也在背后做了一些工作。
據我們之前的推演,特朗普當時向以色列做出了一個重大承諾,就是如果以色列能在該問題上暫時休戰,他將付出一切努力保證以色列在中東的老大地位。
然而,現在看來,特朗普是啪啪打臉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能否讓以色列真正當老大的這個承諾,不要說我們不相信,連以色列也不相信。
最近這段時間,以色列對特朗普的態度是陽奉陰違,表面上似乎是減少了前線的炮火和導彈聲,但實際上,內塔尼亞胡仍需親自前往華盛頓與特朗普進行最終確認,才能做出最后的定奪。
因此,今天特朗普與內塔尼亞胡的會面至關重要,這是兩個缺少戰略信任的人,為了未來的交易而必須要達成的一個戰略溝通,來建立雙方的戰略信任。
能否達成,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