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美國為扭轉國內經濟持續下行的趨勢,單方面對全球170多個貿易伙伴實行對等關稅,結果卻因為中國的強力反制而受阻。為了讓其他國家不至于跟隨中國的步伐,于是特朗普就“好心”地給出了為期90天的“過渡期”。
如今再有兩天就是所謂的“最后期限”,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美國能夠延期,但特朗普已經明確表態,他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延期。而且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他已經開始拿一些國家“開刀”,在按下了加拿大這只出頭鳥后,他又將目標鎖定了亞洲的最大盟友。
那么,這個被美國看上的“倒霉蛋”是誰?特朗普此舉,又對身處亞洲的中國造成了哪些影響?
美國楔在亞洲的“釘子”
二戰結束前夕,美國用兩枚原子彈讓日本徹底失去了反抗的底氣,二戰結束之后,作為戰敗國的日本只能接受美國成了日本的“太上皇”的事實。為了鎖住了日本的軍事野心,美國親手為日本打造了一部和平憲法,那著名的第九條,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道緊箍咒。
緊接著,一紙《美日安保條約》將兩國捆綁,美國承諾保護日本,作為交換,美軍基地遍布日本列島。這套組合拳,讓日本成了美國在亞洲棋盤上最順手的“棋子”,同樣,也是美國為了制約亞洲各方勢力,而楔在亞洲地區最鋒利的一顆“釘子”。
冷戰時,美國用日本用來盯死蘇聯;冷戰后,槍口轉向,提防朝鮮,也遙遙對準了正在崛起的中國。日本自己也沒閑著,一邊小心翼翼地給“緊箍咒”松綁,搞出“集體自衛權”,一邊在美國的默許下,將自衛隊打磨得越來越精銳。
就在幾年前,華盛頓還在費力拉攏盟友,從“印太經濟框架”到“四方安全對話”,一個個小圈子拉起來,目的只有一個:圍堵中國。日本被推到最前線,成了監視中俄的“橋頭堡”,甚至得到了美國支持其“入常”的口頭支票,那時的美日關系,親密到可以穿同一條褲子。
大哥突然翻臉
然而,自從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后,才發現拜登給他留下的是高達36萬億美元債務的爛攤子,于是風向說變就變。拜登執政時那一套含情脈脈被一腳踢開,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懂王的眼里不再有“盟友”,只有“利益”,他盯上日本,就像餓狼盯上了肥羊。
6月底,特朗普將第一刀砍向貿易,他炮轟日本汽車像潮水一樣涌進美國,搶了自家飯碗,而美國的農產品卻在日本處處碰壁。因為日本就算在鬧米慌,也不愿進口美國大米,這讓他非常不高興,于是張口就是25%的懲罰性關稅,毫不留情。
至于第二刀,則砍向軍費,他嫌棄日本“搭便車”太久,住著美國的“保護傘”,卻只肯掏那么點錢。一張賬單拍在桌上,要求日本大幅提高軍費開支,但這無疑會加重日本政府的財政負擔,甚至威脅到日本公民的社會福利。
很明顯,特朗普的邏輯簡單粗暴:要么給錢,要么挨打。在他眼里,幾十年的盟友情誼,還不如一份漂亮的貿易順差報告來得實在。
東京說不,拜登氣炸
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壓,日本起初是懵的,隨即試圖息事寧人。東京方面姿態放得很低,又是承諾多買美國大豆和玉米,又是答應幫忙重振美國造船業,甚至連稀土產業都愿意伸手。可這些示好,在美國看來不過是軟弱可欺,換來的,是更加得寸進尺的逼迫。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日本內閣官員罕見地公開撂下狠話:農業是底線,絕不可能犧牲。更有風聲放出,日本手上持有的上萬億美債,或許會成為談判桌上的終極武器。言下之意,真把我們逼急了,那就魚死網破。
這種對立情緒,從政府迅速蔓延到民間,民調顯示,日本民眾對美國現任政府的信任度跌入谷底。最終,談判破裂,貿易戰開打,美國汽車關稅落下,日本農產品反制關稅跟上,日本車企利潤暴跌,美國農民望著倉庫里賣不出去的大豆發愁。
而最致命的一擊,是美國那句不經意的暗示:如果日本不聽話,那份安全承諾,美國可能就要重新考慮考慮了。這句話像一道驚雷,劈醒了沉浸在“美國保護”幻夢中的日本。原來,那把堅不可摧的“保護傘”,也是有價碼的,而且隨時可能被收走。
然而,如果仔細看看當下的美日關系,心里最難受的卻是美國前總統拜登。畢竟當初為了遏華,拜登可是沒少在中國周邊花心思,無論是韓國還是菲律賓,都是他的重點關注對象。但是與這些國家相比,只有日本的體量是最大的。
現在特朗普這一系列操作,直接將美日關系送到了破裂邊緣,也就是說他為此做出的努力,再次被特朗普輕松就給否定了。關鍵是特朗普上臺之后,幾乎做的每一個決策都是和拜登對著干的,也就是讓所有美國人都認為,拜登這個總統任期究竟是多么失敗。
鷸蚌相爭的結果
美日這對老盟友吵得不可開交,無意中給中國送上了一份戰略大禮。當華盛頓和東京互相扯皮、計算關稅損失時,誰還有那么多精力緊盯著南海的島礁,或是臺灣海峽的風吹草動?美國的全球戰略被自家后院的火情牽制,自然就給中國騰出了寶貴的戰略空間。
經濟上的機會更加實在,日本企業在美國市場碰壁,必然要尋找新的出路。放眼望去,還有比中國更龐大、更近便的市場嗎?資本和技術,很可能會因此調轉方向,涌入中國,那被美國攪黃了多次的中日韓自貿區,也迎來了新的曙光。
中國是日韓最大的貿易伙伴,三國經濟加起來占了亞洲七成以上。過去,因為有美國這個“外部董事”在,日韓總是顧慮重重,談判走走停停。如今,美國親自下場對盟友揮舞關稅大棒,反而把日韓推向了中國。
韓國新上任的領導人李在明要拼經濟,日本新首相石破茂要捍衛自由貿易,他們的目標,都離不開與中國的合作。今年三月的三國經貿部長會議,已經釋放了明確的信號。美國費心打造的排華“小圈子”,正在從內部瓦解。
結語
當然,事情沒那么簡單,美軍基地還駐扎在橫須賀和沖繩,美國對日韓政治軍事的滲透,遠非中國可比,日韓內部那股根深蒂固的“反華”勢力,也不會輕易消散。
這場由美國挑起的盟友內訌,是一場波及所有人的亂局,美國自己也討不到好,不僅要承受貿易戰帶來的通貨膨脹,其全球領導力和盟友體系的信譽也遭到重創。
修復這些裂痕,需要耗費巨大的外交資源,而對中國來說,機遇窗口已經打開,但前路依然充滿變數,但我們只要按照自己的步子走,結果就會為我們證明,不是嗎?
信息來源:
速看前沿2025-07-04《石破茂或將下臺,特朗普兩記“重拳”,日美關系滑向冰點》
中國新聞網2025-07-01《日本米荒卻不買美國大米,特朗普不高興:將征收新關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