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2000萬買廢鐵航母到底值不值得?”
中國從烏克蘭購入“瓦良格”這艘標價八千萬美元的“廢鐵”航母,僅僅是因為它保留了完整的動力系統!
然而當航母抵達中國港口后,技術人員打開艙門卻發現核心推進組件早已消失不見,甚至存在人為破壞的跡象!
那么中國為何仍要不惜代價購買這艘殘缺不全的航母呢?
傳說中的發動機到底在哪里
關于“瓦良格”號最令人驚嘆的傳言,莫過于它那顆“完整如新”的心臟。
參與收購的香港企業家徐增平曾在采訪中堅定表示,艦上四臺蒸汽輪機狀態良好,密封保存,單臺價值就達2000萬美元,整體價值高達八千萬。
這一說法曾讓無數國人激動不已,認為我們撿到了一個巨大的便宜。但現實遠比想象殘酷。
當“瓦良格”號歷經千辛萬苦駛入大連港,前來迎接的工程師們一打開艙門,心情瞬間跌入谷底。
整個動力系統已被徹底拆解,原應存在的四臺TB-12蒸汽輪機,關鍵部件如調速器與燃油噴射裝置全都失蹤。
配套的八臺增壓鍋爐也遭到嚴重破壞,燃燒器、冷凝管路等重要構件不是被拆除就是被人為砸毀,只剩下一具空殼。
更令人憤怒的是,輪機艙內布滿厚厚的鹽漬,仿佛是大海留下的一道傷痕。
這無聲地揭示了一個事實:有人故意將海水灌入艙室,只為讓這艘巨艦的動力系統徹底銹蝕報廢。
一艘無法自主航行的航母,只能靠拖船,在海上緩慢漂泊數萬公里。
所謂價值八千萬的動力系統,從頭到尾不過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對烏克蘭而言它不是珍寶,而是一塊燙手山芋。烏克蘭人真的傻嗎?會把寶貝當垃圾賣掉?
在他們眼中,“瓦良格”號只是個沉重負擔。作為“庫茲涅佐夫元帥”級的第二艘艦艇,它是蘇聯帝國留下的龐大遺產。
1991年帝國解體時,該艦在黑海造船廠完成了68%的建造進度。
新生的烏克蘭繼承了這艘巨艦,卻無力繼續建造。經濟低迷、財政緊張,哪來巨額資金完成后續工程?
于是這艘本應馳騁大洋的戰艦,一天天在港口銹蝕,從未來希望變成了吞噬維護成本的“海上爛尾樓”。
它不僅沒有創造任何收益,反而每天都在消耗大量資源,對于急于擺脫困境的烏克蘭來說,盡快甩掉這個包袱才是正解。
更何況背后還有美國緊盯著,絕不允許具備強大作戰能力的航母落入潛在對手手中。
在多重壓力下,烏克蘭唯一選擇是以“非軍事化”名義將其當作廢鐵處理。
拆除全部武器與關鍵設備成為交易前提,因此烏克蘭專家后來對發動機價值的惋惜,更像是錯失機會后的懊悔。
真相究竟如何?
既然是個空殼,我們為何還要購買?又該如何把它帶回中國?
這就不得不提到那位香港商人徐增平和他名不見經傳的“創律旅游娛樂公司”。1998年,他們以2000萬美元拍下了這艘船。
他們的理由聽起來荒誕卻合理:打算將航母拖往澳門,改造成集酒店、娛樂于一體的豪華海上賭場。
這個“賭場計劃”做得詳盡周密,甚至準備了厚厚的可行性報告。當時環境下,這是唯一能讓各方默許的方式。
如果公開說要買回去研究軍事用途,這艘船恐怕永遠也無法離開黑海。這場“瞞天過海”的操作堪稱高明。
它既滿足了烏克蘭急于出售的愿望,又用商業噱頭巧妙避開了國際政治敏感區域。
這背后是中國在那個特殊時期,對航母技術樣本極度渴求所展現出的決心與智慧。
這筆賬該怎么算?花2000萬美元買個空殼是否劃算?
單純從經濟角度看,可能確實虧了。該艦空載排水量約4萬噸,即便按高價特種鋼材每噸四五百萬美元計算,最多也就值1600萬至2400萬美元。
這還沒算上從黑海拖回中國的昂貴運費和通行費用。但中國的目光顯然不在鋼鐵本身的價值。
“瓦良格”號真正的價值在于其本身。對于一個從未建造過航母的國家來說,它是一部立體可觸摸的“百科全書”。
我們缺的不是鋼材,而是航母建造的知識。從船體結構、材料強度,到飛行甲板弧度設計。
從機庫布局、彈藥升降井道,到艦島功能劃分。這些紙上談兵千百遍的內容,不如親身觀察體驗。
它就像一本“半開卷”的考試答案,使中國工程師省去了從零開始摸索的漫長過程。
那些看似空洞的船艙與管道,隱藏著蘇聯幾十年航母研發的經驗與教訓,這些無形知識是金錢難以衡量的。
買下的是最寶貴的十年
“瓦良格”號的到來很快顯現意義,它成為中國海軍的第一塊試驗平臺。
2012年經過大連船廠改造后,它正式命名為“遼寧艦”,開啟了新篇章。
中國海軍航空兵由此擁有了實踐基地,飛行員提前十年開始了艦載機起降訓練,這是形成戰斗力最關鍵的一步。
無數次觸艦復飛、精準掛索,為中國培養出第一批成熟的艦載機飛行員。
如果沒有“遼寧艦”作為實訓載體,國產首艘航母即便圖紙已完成,也可能推遲到2022年后才能問世。
整個海軍發展藍圖被迫延后整整十年,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十年意味著太多。
當人們看到后來服役的“山東艦”與“遼寧艦”在結構上的諸多相似之處時,便能立刻理解“瓦良格”號奠基意義之重大。
那2000萬美元換來的不是一艘船,而是中國海軍邁向深藍的入場券,是一個大國追趕時間的決心。
一艘巨艦牽動兩個國家,一段歷史的玩笑,一個時代的抉擇!
結語
若站在1998年的歷史節點,你會支持用2000萬美元購下這艘“空殼航母”嗎?
當西方媒體至今仍在討論這筆交易的“性價比”時,中國軍工已用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的連續突破給出了獨特答案。
你認為瓦良格號交易的最大價值,是技術借鑒、人才培養,還是打破了某種戰略僵局?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信息來源:【1】環球網·《港商揭秘買“瓦良格”航母內幕:買時發動機已壞》【2】環球時報新媒體·《對標尼米茲級的蘇聯核航母:因為太貴,遭連砍兩刀被迫下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