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籃的操作,外人看著都覺得有點突然,續約烏戈助教,還一簽就是三年,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第一反應,就是資金緊張還敢搞長約,是不是真的要準備徹底換個打法,重頭再來?資金緊張其實早就沒啥好遮掩的,隊里找不到新的投資方,運營壓力不小,該節省的地方都節省了。這個時候,選擇留下烏戈,誰都懂,這背后藏著點別的意思,不只是簡單地“留個人”。
烏戈去年臨時接手過球隊,帶隊那會兒,外界評價很直接——給了年輕人機會。像李虎翼,劉雁宇,張峻豪,這幾年一直在隊里耗著,說年輕,其實也就那塊料,平常能輪到他們出場不容易,烏戈帶的幾場比賽,他們的出場時間肉眼可見地增長。數據不會騙人,幾場比賽,幾個人的場均上場時間都在兩位數上下晃悠,這在遼籃,已經屬于難得。球迷甚至能記得劉雁宇某場突然拿到10+5,賽后還上了熱搜。再對比楊鳴帶的時候,年輕人多數時間還是“末端候補”,空閑時間多,發揮舞臺小,心氣也就散了。不夸張地說,烏戈這波比賽,多少挽救了點年輕人對職業的希望,否則該有人早就鬧著退隊。
按理說,成績第一才是壓頂的事,遼寧籃球噴子多,也是從三連冠出來的壓力積攢。楊鳴二進宮就差不多把年輕人全摁回去了,老將核心治軍思路,主打安全牌。對主教練來說,沒人能承受住失利的輿論壓力。仗還是得這些核心去打。傷病又接連出現,郭艾倫缺席,張鎮麟、趙繼偉連著帶傷拼,主力陣容其實早就不夠用,可一到關鍵場次,楊鳴又不敢用那些小將。比賽一場場耗,許多回合都能看到,體能極限,攻防質量下滑,輸廣廈,媒體總結得干脆,板凳深度決定成敗。關鍵比賽缺乏變通,球隊陷進死循環,連觀眾都看膩了,賽后評論都在感慨——老陣容、老打法,就這。
李虎翼那批人,平時打得也就應急。數據攤開,整個賽季下來,李虎翼場均4.2分1.7籃板,劉雁宇8分鐘勉強搶倆板,張峻豪賽季總得分兩位數。這些數字乍看沒啥,但仔細想,有了信心,打得上比賽,也該輪著試了。可這種嘗試,在季后賽壓力一來,教練立馬不敢用,球隊又回到一老帶小的老路子。
三連冠的故事繞不過去,楊鳴那會的選擇沒什么錯。巔峰期主力才是護身符,奪冠靠核心,沒幾個人會把時間分給年輕人。現在,遼籃和前兩年比,確實陣容有點塌陷感。核心傷病,弗格都不可能再續約,趙繼偉一度也有交易傳聞,張鎮麟,關注度太高,每一次合同變動傳得沸沸揚揚。遼籃季后賽比完,球迷調侃:“贏的時候一團和氣,敗的時候滿屏交易流言。”的確,現狀就是這么現實,誰都能看清楚。
籌碼不多,遼籃休賽期進退兩難。既想維持競爭力,還想為未來鋪路,難一點不奇怪,別說CBA,哪怕是NBA也搞不了“既要還要”。年輕人再有天賦,能不能穩定輸出很難說。歷屆冠軍教練不是沒給過新人機會,但能穩坐主力的,幾乎清一色靠熬。
烏戈留隊三年,信號很簡單,要么徹底把隊伍做年輕化,要么就真要慢慢推倒重建。資金緊張,主力流動不止,成績指望不上去,干脆直接給烏戈權力,由助教直接帶新隊。這種操作其實也試過,廣東換李春江下課,宏遠照樣高薪留助教推新人,陣痛期挺過去,全隊煥然一新。遼籃這一波動作,可能也是試水——不再一味搶短期冠軍,讓青年輪流打,三年過渡,小將升級,有可能東山再起,也有可能徹底沉下去。
現在人手變化太快,楊鳴手里已經沒多少牌能打,教練組意見分歧也不少。球迷圈留言可以看到,有一派還是支持楊鳴,“少帥穩,能控制局面”。但數據不會說謊,這輪比賽,末節得分、關鍵分失誤、回合效率都掉得厲害,俺也無解。外援選不對,陣容碎片化,決定關鍵場次勝負的,只有場上那幾個老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