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外長專機還沒回國,歐盟就迫不及待對中國企業“下黑手”——限制中企參與歐洲醫療器械公共采購。這種當面握手背后捅刀的做法,如愿讓中方祭出反制大棒。當保護主義撞上對等反制,歐盟可曾算清這筆賬要付出多大代價?
這出"當面說好話、背后下絆子"的戲碼,徹底暴露了歐盟那點小心思:既想搭中國發展的順風車,又放不下對華遏制的執念。法國財長更是口出狂言,把歐洲制造業的困境一股腦兒推給"中國制造",聲稱要筑起"貿易高墻"保護本土產業。
【王毅外長訪問歐盟】
這場鬧劇的諷刺之處在于,就在幾天前,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法國總統馬克龍等人,還在會談中和中方大談"深化合作"。
王毅外長更是苦口婆心強調,中歐沒有根本利害沖突,就差把"合作共贏"四個字刻在談判桌上了,誰承想轉頭歐盟就捅刀子。
中國商務部這次可沒慣著,宣布針對歐洲醫療器械產品采取對等反制舉措,明確規定中方采購方,在進行預算金額超4500萬元人民幣的醫療器械采購時,不得允許歐盟企業參與。
這一措施之所以出臺,商務部在回應記者時明確指出,原因在于6月20日,歐盟委員會毫無預兆地宣稱,要限制中國企業和產品,參與歐盟醫療器械公共采購項目,持續在公共采購領域給中國企業制造障礙。鑒于此,中方必須采取行動,以捍衛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歐盟收到中方對等反制】
外交部稱,在歐盟公布限制舉措后,中方始終秉持最大的善意與誠意,多次借雙邊對話渠道表明,愿意與歐方通過對話磋商、達成雙邊政府采購安排等途徑妥善化解分歧。但歐盟對中方的善意和誠意置若罔聞,依舊我行我素,執意筑起新的保護主義壁壘。既然如此,中方也就無需再給歐盟留情面了。
要知道,以往遇到這類摩擦,中方都會留三分情面。去年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稅,中方也只是拿白蘭地開刀,給雙方都留了臺階。但這次直接點名道姓硬剛,擺明了是要給歐盟醒醒腦。
歐盟這套"精神分裂"般的操作,根源在于嚴重的戰略誤判。眼看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局就對中國掄起關稅大棒,歐盟那幫政客樂得看熱鬧,盤算著能像過去那樣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他們甚至幻想自己是"香餑餑",覺得中美會爭相開出高價碼來拉攏。
【歐盟幻想中美會爭相開出高價碼來拉攏】
可現實狠狠打了臉。特朗普的"關稅閃電戰"才持續月余就草草收場,美國接連解除對華芯片軟件、航空發動機等關鍵領域限制。
這下歐盟傻眼了——說好的"新冷戰"呢?怎么美國先撤了?惱羞成怒之下,歐盟開始瘋狂拱火,一邊慫恿特朗普重新對華強硬,一邊自己加戲對中國示強,活脫脫一副"求關注"的做派。
而歐盟的困境在于既想搭中國發展的便車,又放不下"價值觀優越感"。他們對中國企業筑起的每一道壁壘,最終都反彈回自己身上。
王毅此行其實是給歐盟開了劑清醒藥:中歐合作能雙贏,對抗對誰都沒有好處。中方延后白蘭地反傾銷調查、擴大農產品進口清單,誠意給得足足的。
【中方已經表現應有的誠意】
但歐盟顯然會錯了意,把善意當軟弱,把克制當無能。現在中方這記重拳,就是要打醒裝睡的歐盟——別以為中國會永遠忍氣吞聲、一味退讓。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方以出色的續航能力、智能化的駕駛體驗和環保節能的特性,贏得了眾多歐洲消費者的認可和好評。
在芯片制造上,中國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產能持續提升,為全球芯片供應注入強勁動力,而歐盟不少產業高度依賴芯片進口。
【中歐合作能雙贏,對抗對誰都沒有好處】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的先進技術和創新模式,正深刻影響著全球產業變革,歐盟同樣需要借助中國的力量實現發展。到底是誰更離不開誰,歐盟心里應該有點數。
眼下歐盟站在戰略十字路口:是繼續當美國的跟班,在貿易保護主義的死胡同里撞得頭破血流?還是抓住戰略自主的最后機會,與中方共同開拓數字經濟、綠色能源的新藍海?
如今中國已經亮明底線:要合作,我們隨時歡迎;要對抗,也準備好反制工具箱。至于歐盟是選擇戰略自主還是繼續當美國附庸,這個答案或許將決定歐洲未來二十年的興衰。而歷史從不給誤判者第二次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