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沒料到,就在7月9日“最終時刻”到來之際,印度的態度愈發強硬,莫迪甚至試圖向美國展示強者姿態。據媒體報道,印度已經發出警告,指出美國施加7.25億美元的關稅給印度,作為回應,新德里將“以牙還牙”。
(莫迪此前宣布印度將在2047年成為發達國家)
此前,印度已經向WTO通報,聲稱考慮以報復性關稅反擊美國。當然,印度尚未透露具體的稅率和領域,而且新德里也可能會看華盛頓的“表現”,以決定印度是要落實還是要撤回關稅計劃。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已經提前放出豪言,聲稱該國絕不會因為最后期限而談判,印度現在擁有和全世界所有國家“競爭”的能力,因此充滿自信,將基于印度自身利益,以強者姿態參與談判。
(印度商業和工業部長戈亞爾)
印度信誓旦旦的示強,似乎意味著美印在最后時刻即將迎來一波激烈交鋒。而印度如此自信,或許也是看到了中國的成功。就在前不久,美國陸續取消了關于乙烷、航空發動機、芯片軟件領域的對華出口限制,華盛頓改變其錯誤行為,意味著中美關系繼續向正常軌道復位。
當然中國的成功,印度是否能學得來,這還得看實際情況。因為印度畢竟不是中國,新德里官員覺得印度已經強到能夠和全世界所有國家“競爭”,這難免有自我感覺良好的成分。
(新德里)
首先美國的體量和影響力仍然遠遠超過印度,雖然新德里在5月份就宣布印度已經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其GDP據稱達到了4.3萬億美元,但是和美國這樣GDP已經快要30萬億美元的經濟體相比,印度還是不夠看,而且印度的人均GDP也不高,就連“超越日本”也存在很大水分。當然,印度的經濟增速倒是很快的,這是印度的加分項,但就眼下而言,美國能夠用于對付印度的手段肯定更多。
其次,印度對美國存有一些依賴。就比如在軍事領域,美國出口C-130運輸機和C-17運輸機等裝備給印度,甚至還提供了F-16戰斗機和F-35戰斗機這樣的選項,雖然這表面上看起來是印度“左右逢源”,但換個角度看又何嘗不是一種牽制。看看歐洲就知道,歐洲在防務上過度依賴美國,結果就是做什么事情都得看美國的臉色。印度倒不至于,但印度自己的國防工業不爭氣,所以才得去買美國的東西。別看印度賣給美國的東西更多,但是美國在關鍵技術領域,還是能夠拿捏印度的。不過,印度在防務領域,實際上和俄羅斯深度綁定,有俄羅斯在,美國也確實不至于能夠徹底支配印度。
(印度裝備的美制運輸機)
第三,雖然莫迪已經展示強者姿態,但這種強硬究竟能夠持續多久,也還不知道。從印度的表態來看,明顯留有余地,應該也是為了在最終時刻之前,實現談判的結果,所以故意加碼施壓。但這種事情特朗普幾乎天天干,所以白宮肯定也熟悉印度的套路。如果印度不能逼退美國,那么美國就有可能變本加厲。所以說面對美國的施壓,印度自信是“好事”,但實際行動如何就得看印度的表現了。
當然美國也不輕松,特朗普這一次是得罪全世界,而且還各種設限,明顯就沒有給自己留下余地。如果說以往美國還能夠高舉大棒嚇唬別人的話,那現在的情況則完全不一樣了。中國成功捍衛自身利益,讓全世界都看到了美國“紙老虎”的一面,現在無論是印度還是日本,乃至歐盟,都在強硬應對美國。
(莫迪和特朗普)
所以美國的壓力并不輕,尤其是在“最后期限”到來之際,美國要是搞不定整個世界,那美國自己就難受了。當然,美國要想搞定全世界,談何容易。所以,美國眼下的處境,那也是相當尷尬困窘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