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著能逼迫各國盡快對美國妥協(xié)的特朗普,如今面臨著一大壞消息,或許他認為,不按常理出牌,能讓美國獲益,但是實際上,美國一眾盟友們,正在加速向中方靠攏。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再次出招,這次他可不是光說不練,而是實打實地準備給那些主要貿易伙伴“送信”,告訴他們要在美國做生意得掏多少錢。這一舉動無疑讓很多人大跌眼鏡,原因是他直接跳過了承諾好的談判環(huán)節(jié),轉而祭起了關稅大棒,看來他是不打算按常規(guī)出牌了。
(特朗普提前發(fā)出關稅威脅)
在90天關稅暫緩期就剩最后幾天之際,特朗普似乎等不及了。他計劃每天通知大約10個國家,明確告知他們如果要繼續(xù)和美國做生意,將需要支付多少關稅。即便他沒有透露具體的數(shù)據將適用于哪些國家,但暗示的20%、25%和30%的關稅率,顯然已經足夠讓各國頭痛。
這么一來,那些急于與美國達成貿易協(xié)議的國家無疑感到壓力倍增。據說,美國最初計劃是在這三個月內完成90個貿易協(xié)議,這聽起來有點“理想主義”。畢竟,談判桌上的事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各種利益角逐下,誰都不會輕易妥協(xié)。
特朗普此番關稅政策,不僅是對國際貿易格局的大考驗,更是對盟友關系的重新定義。以日本、韓國、歐盟為例,這些與美國密切相關的經濟體,如今也不得不重新考慮與中國之間的關系。
曾幾何時,美國作為這些國家的重要盟友,為它們提供了庇護和經濟支持。然而,隨著特朗普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增加,這些國家顯然正在為如何減少對美國依賴發(fā)愁。實際上,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早已將中國視為最大的貿易伙伴,在這種情況下,削弱與中國的聯(lián)系顯然不現(xiàn)實。
那么,各國是如何應對特朗普的這一系列新動作的呢?
(高關稅倒計時,美日貿易談判仍有分歧)
日本作為我們的近鄰,現(xiàn)在已經被特朗普批評為“被寵壞了”。這一點從他對日本遲遲不愿進口美國大米和汽車的不滿中可見一斑。面對美國可能加征30%或更高關稅的威脅,日本正努力加強與其他貿易伙伴的關系,特別是中國和東南亞國家。
同樣面臨關稅壓力的還有韓國,這個國家也在重新評估其對美依賴度。韓國不僅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貿易關系,還積極參與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試圖在亞洲市場中鞏固自己的位置。
而對于歐盟來說,他們的情況則復雜許多。雖然美國財長透露或將很快與歐盟達成貿易協(xié)議,但在美國不斷施壓下,歐盟能在多大程度上妥協(xié)還是個未知數(shù)。此外,歐盟內部對如何應對特朗普政府亦存在分歧。
(歐盟依舊搖擺如何應對美國)
特朗普的“關稅手段”看似強硬,但卻可能為亞太地區(qū)打開新的合作大門。在全球化和地區(qū)化進程加速的今天,經濟體之間的聯(lián)系越發(fā)緊密。盡管美國在亞太地區(qū)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但顯然,這些國家已經對美國的政策變得更加敏感。
而亞太地區(qū)的變化將會怎樣影響全球呢?首先,對美政策的調整標志著這些國家追求更大的自主權,尤其是在安全和經濟兩方面。其次,加深與中國的關系不僅是短期的經濟考量,也是長期穩(wěn)定的戰(zhàn)略布局。
特朗普這種直接“亮劍”的做法,雖然可在短期內給美國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但是從長期來看,無疑會使美國的國際形象受損,甚至可能讓其在全球合作網絡中日益孤立。
(中國的實力吸引著美國的一眾盟友)
可以說,即便再大的經濟體,也很難獨善其身。各國之間的經濟依存度決定了單一的制裁手段難以為繼。美國若持續(xù)揮舞關稅大棒,勢必引起全球經濟秩序的震蕩,甚至可能導致一些國家采取報復性措施,以維持自身經濟利益。
最后來看,在特朗普政府單方面加強貿易壁壘的背景下,國際社會一直在期待新的多邊合作模式。亞太地區(qū)釋放的信號無疑是一個鮮明的指引。隨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亞太地區(qū)的經濟一體化進程有望加速推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