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熱情開場,寒意驟降
前幾天在成都,空氣依然殘留著夏日的濕熱。見了一位做道閘廣告公司的禮總。一見面,他便表現得非常熱情,緊緊握住我的手,臉上洋溢著‘他鄉遇故知’般的激動。
“彭老師!終于見到您真人了!我早就是您的真粉絲了!真的,加您微信都有7年了!您朋友圈的干貨,公眾號的文章以及網上的各種觀點,我篇篇不落,學到太多真東西了,真的非常感謝!”
聽到這話,心里感到很溫暖。我們辛辛苦苦寫作、講課,不就是為了幫助別人嗎?有人認可,當然會感到高興。
這個開場白,誰聽了都會覺得心里暖暖的。多年來專注于內容創作,能夠遇到認可自己價值的讀者和學員,是老師最大的欣慰。
然而,他接下來的話,像一盆冰水,瞬間澆滅了我剛升起的暖意:
“彭老師,您認識人多,路子廣!幫我們公司介紹介紹客戶唄?我們在成都、武漢等等地方都有很好的道閘廣告位,實力絕對沒問題!
還有啊,幫我們找找投資人,或者看看誰想收購我們也行!放心,成了給您提成,虧待不了您!”
臉上的笑容還沒來得及調整,我的內心劇場已經上演了一場無聲的風暴。
(二) “真粉絲”?還是“人脈提款機”?
7年真鐵粉?篇篇不落?學到太多?
7年真粉絲?第一次見面,連一句“您講的XX觀點對我很有啟發”都沒聊,上來就安排任務?
學了不少?學完了就想讓我免費給你打工?
這哪是粉絲見老師?這分明是老板在給新招的業務員布置KPI??!還不給工資,只畫大餅(提成)的那種!
我心里嘀咕:哪怕你稍微表示點誠意呢?
可你第一次見面,連一句關于我思想、課程、價值的深入交流都沒有,就急不可耐地、一股腦地把你的商業訴求——拉客戶、拉投資——像倒垃圾一樣傾倒在我面前?
這一刻,我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在他眼中的“價值”被迅速物化、量化:不是思想傳播者,不是知識提供者,而是一個現成的、免費的、自帶流量的“人脈提款機”和“兼職業務員”。
哪怕你稍微體現一點“價值交換”的誠意呢?
- 邀請我去你公司做一場付費內訓,讓團隊真正接觸點系統知識?
- 報名參加一次我的線下公開課程,既是學習也是相互了解的契機?
- 甚至,認真談談內容合作,按市場規則付費?
都沒有。
只有赤裸裸的索取。仿佛我這些年輸出的內容、積累的資源,天然就該成為他商業版圖上零成本的墊腳石。
(三) 商業的本質,是價值的雙向奔赴
我按捺住內心的波瀾,臉上維持著職業性的微笑,回了句:“哈哈哈,李總客氣了,有機會,有機會的?!?/p>
但“機會”在哪里?
生意的底層邏輯,從來都是“價值交換”。它需要相互了解,相互認可,相互成就。 這就像跳一場優雅的探戈,需要雙方默契的進退與配合。
單向的索取,本質上是“社交白嫖”,是最短視的“人脈消耗”。 它把鮮活的人脈關系,簡化成冷冰冰的“工具人”利用。今天你能榨取一點“免費價值”,明天呢?當工具失去利用價值,或當被索取者徹底心寒,這脆弱的關系便瞬間歸零,甚至反目成仇。
那些精于算計、只取不予的“人脈乞丐”,往往最終發現自己站在一片人際關系的荒漠里。 他們不明白,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所有免費的午餐,最終都要以更昂貴的代價償還——比如信譽的破產,比如機會的永久關閉。
(四) 尊重價值,才能贏得價值
老師也要生活,知識亦有成本。持續的輸出,需要持續的投入和滋養。真正的“鐵粉”,懂得尊重知識的生產者,理解價值的創造者。 他們的支持,體現在真金白銀的課程購買、內容付費、項目合作上,這才是健康、可持續的關系。
“白嫖”的心態,暴露的不僅是對他人勞動的無視,更是對自身格局的矮化。 總想走捷徑,總想零成本獲取,最終限制的,恰恰是自己事業的高度。
箴言:點一盞燈,照亮彼此的路
那次會面后,我更加確信:在商業世界,乃至人生旅途上,最珍貴的關系,從來不是單方面的索取與消耗,而是彼此照亮,互相成就。
下次再遇到高呼“我是你真鐵粉”,卻只伸手索取的“李總們”,或許我們可以更坦誠一點:
“感謝認可!深度合作,我們歡迎。價值交換,才是長久之道。我這里有專業的課程/咨詢/合作方案,咱們不妨先聊聊如何‘互相成就’?”
因為,點一盞燈,照亮彼此的路,才能走得更遠,也走得更溫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