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對印度,真是“交心”了嗎?俄羅斯這波操作,確實大方得嚇人!
蘇-57E直接交付,甚至緊急交付30架;
源代碼全給,能讓印度集成自己的武器系統;
核心技術開放,發動機、雷達,甚至國產化比例高達60%;
連中國當年拿到的蘇-35,現在也要給印度一套更“Pro版”的蘇-35M。
聽起來像是兄弟情深,實則是俄烏戰場捉襟見肘、經濟捆手捆腳,急需有錢大客戶解燃眉之急。而印度,正好是那個又愛面子又掏得起錢、還“啥都想要”的理想買家。
但這里有個關鍵問題:中國非常清楚,“俄羅斯賣的不是武器,是友誼的幻覺”。
當年中方引進蘇-35,也只要了24架,并沒有急吼吼地加單。為什么?一是自身已經基本能自產替代,二是對俄武器系統的“水分”,門兒清。你賣的啥我們太知道了,瓶子是新漆,酒還是老味。
所以這次俄羅斯搞出個“送源碼、送發動機、送量產權”的套餐給印度,中方肯定“表面平靜,內心呵呵”。
印度真能拿到手嗎?且慢!
我們要講點實話:印度軍購史上,“畫餅主義”與“拖延藝術”堪稱一絕。之前俄印聯合搞FGFA(蘇-57的早期國際版),雷聲大雨點小,印度最后嫌貴、嫌重、嫌不透明,直接退出。
現在俄羅斯說“火速交付”,可印度國防部和空軍那邊一言不發,還在等內部評估。
你要知道,印度向來不是“說買就買”的國家,而是“說買可以,再等等”的老油條。很多時候,俄羅斯遞過來的,不是訂單,而是一份希望印度“接盤”的提案。
再說,即使印度真簽了,按它的生產進度、技術整合能力,哪怕首批30架真來了,從訓練、組裝到形成戰斗力,起碼得五年起步。
那時候,殲-20數量可能已經突破200,甚至殲-36/殲-XX這些六代機也開始“擦槍走火”了。
那中國需不需要警惕?當然要。
咱們不能因為印度買的是“二手再升級”,就掉以輕心。空軍裝備拼的不光是技術,還有節奏與數量。
如果俄真下狠心——為了救戰場財政虧空、也為了牽制中方南線——拿出一批成熟的蘇-57E,配上R-37M遠程彈,結合印度空軍正在部署的“幻影陣風+預警機+國產彈”體系,確實會對巴空軍、甚至中國西部戰區構成壓力。
尤其是在中印邊境那種“高原快打、制空權說話”的環境下,有沒有隱身戰斗機,影響極大。
但更大的風險,其實在“戰略綁定”。
如果印度真吃下這套蘇-57計劃,它和俄羅斯的軍事依賴將進一步加深。
而與此同時,美國也沒松手,“陣風+F-21+MQ-9B+美印軍演”繼續推進。
印度現在的狀態是:“一邊要俄式裝備,一邊靠美式指揮,一邊自研還在打樣”,看起來多線開花,實則結構混亂。
但萬一哪天,它真整合出一個兼容版“印式空軍系統”,再配合它的人數基數、兵力部署,未來不排除成為一個“非美國代理人,但能制衡中巴的地區節點”。
這是中國要看的,不是蘇-57這款飛機有多可怕,而是它背后代表的,是俄羅斯試圖讓印度站隊的再次嘗試。
所以總結下來三句話:
俄羅斯這波是賣情懷,不是賣戰力,印度真買了也得緩幾年才成軍。
中方當然要盯,但沒必要“焦慮”,更不必像西方那樣靠炒作刺激軍購,咱自己殲-20、殲-35已經越飛越穩。
真正要看住的,是印度這幾年“多邊下注”的路線是否會形成一個模糊而危險的新陣營,這才是長期的變數。
至于普京這波“高調送機”——說白了,不是中方最擔心的事發生了,而是中方最熟悉的劇本,又重演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