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愛心暑托班的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互動。本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鄧玲瑋 攝
“我一來就認識了新朋友,還發現是同校的。”10歲的朱欣蕓是愛心暑托班的“常客”,已連續參加了三年,她最喜歡手工課,“去年做漆扇,(期待)今年會有不一樣、更有趣的手工課。”
7月7日,2025年上海市小學生愛心暑托班正式開班。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團市委了解到,全市16個區和臨港新片區共778個辦班點,迎來數萬名小學生報到。
開班首日早上9點30分,記者在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西校區的徐匯區田林街道辦班點看到,家長已經把孩子送到教室,課堂內容豐富多樣,有機器人編程課、3D打印課、二十四節氣分享課,還有表演和折紙課程等。在愛心暑托班老師和志愿者的照看下,孩子們在這里結識到了校外新朋友。
記者了解到,今年愛心暑托班的課程報名依舊火熱,有家長稱需要雙人在線搶課,搶到課程的家長表示“非常幸運”“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雙職工的壓力”。
孩子眼中的暑托班:能交到新朋友
朱欣蕓今年升五年級,她告訴記者,她在愛心暑托班體驗到了別樣的課堂,今天上課看到課堂上不同學校的孩子混齡相處,前后桌的同學都比她要小一點。而讓朱欣蕓最開心的是在這里她可以享受社交,“在家無聊,這里能交到校外朋友。”
另一位同學對于混齡相處也有自己的看法:“大點的話我會有安全感,跟小的(相處)我就是她的安全感。”她告訴記者,自己平時最喜歡的是寫作,還獨自寫了科幻懸疑類的小說,里面包含手繪插圖、設計海報等,所以她期待愛心暑托班能開一門寫作課,“可以讓大家盡情展示,如果有插圖那就更好了。”
愛心暑托班的課堂
來自上海師范大學的研究生馬麗擔任科技創新方面的授課老師,她會向學生們講述探空火箭、國產大飛機C919等內容。馬麗說,她希望讓孩子們燃起夢想的火花,也會用童言童語的方式,將知識融入視頻和提問中,“不僅講歷史,更要讓孩子明白科學家為什么堅持。”
徐匯團區委副書記劉婧告訴記者,今年的課程突出徐匯“科創熱土”特色,聯動商湯科技、市南供電等101家單位配送資源。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也加入其中,結合歷史開展紅色教育。
83歲的上海新四軍歷史研究會三師分會名譽會長褚康齡帶來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三套軍裝,向在場的小朋友講述自己投身革命、保家衛國的故事。“我們國家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希望你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雙職工家庭感嘆“特別適合我們”
記者了解到,徐匯區今年優化了愛心暑托班的報名系統,新增線上繳費功能,每期600元/人。
“操作很快,預填信息后點擊報名就行。”家長陳文庭告訴記者,他和妻子在搶課開始時同時搶課,并認為“預報名”是關鍵,“家長提前在隨申辦中填寫好信息,開放當日只需一鍵確認。我和愛人同時搶,一次成功。”
陳文庭說,他和妻子都是雙職工,今年首次報名暑托班,“下班順路接孩子,特別適合我們。”記者了解到,像陳文庭這樣的家庭并非個例,因田林街道辦班點周邊企業密集,今年開設至5個班,一個班30-50人,仍供不應求。
劉婧介紹,辦班點會根據各個點位的實際情況,調整下午接孩子的時間,“該辦班點將時間延時至18:30,這可以讓上班的家長下班接孩子更從容。”今年暑托班在課程設置、服務升級等方面推出多項新舉措,不僅解決了雙職工家庭的“看護難”問題,更成為孩子們結交朋友、探索興趣的“第二課堂”。
“安全是首位。”劉婧介紹,徐匯區多數辦班點設在學校,黨群中心點位也會空出一層樓,確保獨立空間和安全距離。漕河涇園區因白領集中,成為服務重點,5個班級均配備大學生志愿者。
教室后排有志愿者
記者了解到,上海團市委也在多方協同推進愛心暑托班的全面建設。
在活動設置上,上海各辦班點整合豐富資源,根據軟、硬件條件與授課對象特點,將歷史人文、手工制作、體能訓練、科學藝術等方面活動合理搭配。全市各相關單位、各級團組織、青年志愿服務隊、社會組織等將廣泛開展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體驗和體育鍛煉、心理健康活動。
自2014年正式創辦以來,小學生愛心暑托班累計共開辦了暑(寒)托班4705個,服務小學生超43萬人次,參與的大中學生志愿者逾10萬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