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收入哪里來?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宋兆普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直擊醫療行業痛點,他指出個別醫療機構將經濟利益放在首位,將科室獎金、職工晉升、職稱評定與創收掛鉤。
基于此,宋兆普建議通過立法手段,明確醫院的公益性質,規范醫院和醫生的行為。例如,嚴禁醫院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醫務人員的薪酬不得與業務收入掛鉤。同時,對收紅包、回扣等行為采取零容忍態度,嚴厲打擊醫療腐敗現象。
“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業務收入掛鉤”話題引發熱議
《中國新聞周刊》微博發布全國人大代表宋兆普‘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業務收入掛鉤’的建議,再次引發醫生薪酬改革這一老話題的熱議。
截至發稿時,這條微博信息總閱讀量達到2663.2萬,討論量5090,互動量3.9萬。
部分網友留言截圖
眾多患者對這一建議表示熱烈支持,認為這將切實改善他們的就醫體驗。
一位長期受慢性病困擾的網友感慨道:“以往看病,心里總是犯嘀咕,擔心醫生開的藥是不是過度了,檢查是不是必要的。就怕因為醫生要創收,讓我們多花冤枉錢。如果薪酬和業務收入脫鉤,醫生能更純粹地看病,我們患者也能安心,看病成本說不定也能降下來。” 以高血壓患者為例,過去可能會被要求頻繁進行不必要的高端檢查,而在新政策下,醫生會更專注于根據病情調整治療方案,而非考慮經濟利益,患者便能以更合理的費用獲得精準有效的治療。
還有患者提到,現在醫療費用負擔重,尤其是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療,讓普通家庭不堪重負。“嚴禁下達創收指標,能從根源上減少過度醫療,像之前曝出的有些醫院給患者用高價藥、過度治療的現象或許能得到遏制。這對于我們患者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利好。”
一部分醫生對該建議持積極態度,認為這是回歸醫療本質的重要一步。一位在基層醫院工作多年的醫生表示:“以前工作時,確實會有一些無形的壓力,要考慮科室的創收任務,有時候難免會影響對患者治療方案的判斷。現在好了,如果薪酬和業務收入脫鉤,我們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醫療技術、鉆研病情上,真正做到以患者為中心,這才是我們從醫的初衷。”
不過,也有部分醫療行業從業者表達了擔憂。有醫生指出,雖然禁止創收指標是好事,但如果沒有合理的薪酬替代方案,可能會影響醫生的收入水平。“我們工作強度大、培養周期長,收入如果大幅下降,會打擊工作積極性。希望在切斷薪酬與業務收入聯系的同時,能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保障我們的收入,這樣才能讓我們安心工作。”
此外,一些醫院管理人員也提到,醫院的運營需要資金支持,若完全禁止創收指標,政府的財政投入是否能及時跟上,以保障醫院的正常運轉,這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國務院醫改“指揮棒”下發
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
藥品、耗材、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
事實上,相關政策早有指向。202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4年重點工作任務》中就曾提到,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文件稱,研究制定關于醫療服務收入內涵與薪酬制度銜接的辦法。注重醫務人員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進一步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
文件還提到,要加強對醫院內部分配的指導監督,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進一步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資政策。
同年8月,浙江省衛健委發布了《浙江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2024 年重點工作任務》,文件也提到:落實關于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注重醫務人員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加強醫院內部分配指導監督,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醫務人員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查、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進一步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資政策。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比重力爭達 44%。
嚴禁向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
執行效果不佳,難在哪兒?
光明網-時評頻道曾刊文表示:“嚴禁向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這一說法不僅早就存在,而且被強調多年。然而,執行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落實這一要求難在哪兒,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近年來,執行這一禁令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公立醫院公開下達創收指標,如明確年度科室必須增加多少收入,以及科室要求醫生必須完成基本創收任務等做法,的確已變得十分罕見。然而,一些隱性或軟性的做法仍大量存在,比如醫院發放績效獎時,通常是哪個科室創收多,分配的績效獎就高,科室向醫務人員分配績效獎也普遍遵循這一規律。
鼓勵創收、認為會賺錢者是英雄,這類觀念已經深深地嵌入部分醫院管理者和醫務人員的腦海當中。比如很多新入職的醫生把眼科和牙科當作理想的去處,認為兒科和急診科是需要想辦法逃離的科室。這都是待遇與創收能力隱性掛鉤的生動寫照。
這說明,嚴禁向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是一個系統工程,至少涉及醫院發展模式、醫療評價機制、醫院績效考評與薪酬制度改革、醫保付費模式等諸多深層次的問題,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就當前的形勢而言,現在或許處于化解這道難題的“史上最佳”時期。這兩年醫療領域強力反腐,醫務人員灰色收入顯著減少,為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營造了一個公平的環境。醫保付費制度改變對于過度診療具有治本之效,可將醫務人員從費用的浪費者轉變成節約者。
在這種新的付費制度下,賺錢多者不再是能人,花更少的錢取得更佳的診療效果,才是能力強的體現。這一重大改革若能盡快破題,公立醫院就會普遍自覺遠離創收指標。
這項改革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是,那些賺錢少、貢獻大的科室及其醫務人員,是否可獲得醫院給予的更高待遇和社會給予的更高禮遇,比如兒科、產科、急診科的醫生事多錢少,但對社會的貢獻很大,只有這些醫生獲得更高待遇和更多尊重,薪酬與診療收入脫鉤、與社會貢獻和工作量掛鉤,才能真正變成現實。
為應對這些挑戰,一方面,政府應加大對醫療機構的財政投入力度,特別是對基層醫療機構,保障其基本運營和發展需求。另一方面,衛生健康管理部門需組織專家團隊,結合醫療行業特點和實際情況,精心設計科學的薪酬方案。同時,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確保醫療機構嚴格執行新的薪酬制度,嚴禁任何形式的變相創收行為。
宋兆普代表關于醫生薪酬與業務收入脫鉤、嚴禁下達創收指標的建議,以及過往政策的持續推進,都表明醫療行業正在朝著更加規范、公益的方向發展。雖然實施過程困難重重,但只要政府、醫療機構和社會各方齊心協力,隨著立法等手段的完善和各項政策的有效落實,醫療服務就有望擺脫經濟利益的束縛,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優質、公平、可信賴的醫療服務 。
轉載僅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