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所有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詳情列于文章末尾
“幾十年前我們的軍艦還是從漁民那里借來的小木船!”
7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湛江艦駛入香港進行友好訪問時,兩位滿頭銀發的長者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這兩位長者是誰呢?
他們與湛江艦之間又存在怎樣的歷史淵源?
“歷史”會發聲
當天,當湛江艦停泊在維多利亞港灣,成千上萬市民涌向碼頭圍觀之際,在人群中出現了兩位年逾九旬的老人。
他們是林珍和羅競輝。當林奶奶顫抖著將手掌貼在冰冷厚重的艦體鋼板上,尚未開口便已熱淚盈眶。
現場的人們突然明白,眼前這座萬噸級戰艦不僅是由鋼鐵構成的軍事裝備,更是一個民族由屈辱走向復興的真實見證者。
她情緒激動,不斷重復著:“這艘大船能壯港人的膽。”那神情仿佛是在撫摸一個能夠守護家人的巨人。
而羅爺爺則像發現新奇玩具的孩子一樣,興奮地敲擊甲板、觸摸設備,笑著說道:“這么厚的鋼板,肯定能擋住子彈!”
這一幕沒有宏大的敘述,卻比任何史詩都更具感染力。無數香港市民通過直播畫面被深深觸動,不禁潸然淚下。
人們意識到,眼前的這艘現代化戰艦不僅是現代科技的結晶,更是跨越近百年歷史的縮影,標志著中華民族從苦難中崛起的堅定步伐。
那么,這兩位老人究竟是誰?
他們是香港抗戰歷史上幾乎被遺忘的英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老戰士。
林珍年輕時就是一名地下情報員,她將重要文件藏在發髻中,多次穿梭于日軍刺刀之下。最危險的一次,敵人的刺刀已經抵住她的脖頸,但她始終沒有退縮。
羅爺爺當年也是一名游擊隊員,手持最簡陋的步槍,身著打滿補丁的軍裝,在山林間與裝備精良的敵人周旋。
他們回憶起那個年代,醫療條件極其匱乏,只能向老鄉借用被單撕成布條當作繃帶,用鹽水代替消毒液處理傷口。
他們還記得,當時所謂的“軍艦”,是一艘艘向漁民借來的破舊小木船。
正是乘坐這些漏水的小船,他們在狂風巨浪中躲避日軍巡邏艇的追擊,運送物資與人員。
有一次,一位年僅十五歲的戰友就是在這樣的小船上,倒在了敵人的炮火之中。
“那時候我們有什么?只有小米加步槍。”羅爺爺感慨,“但我們就是靠著這股骨氣,把侵略者趕出了家園。”
從漏水的小船到如今的萬噸巨艦,這種強烈對比讓兩位老人恍如夢境。
他們畢生追求的目標,終于以一種無比堅實、強大、不可撼動的姿態呈現在世人面前。
這是他們那一代人用生命換來的成果。
武器再先進,沒有堅強意志也難以守住國門
在艦上的會議室里,一群稚嫩的00后水兵圍坐在兩位老兵身邊,聆聽他們講述那些塵封已久的往事。
當老人們唱起熟悉的《東江縱隊之歌》,在場的年輕人不自覺挺直了腰背。
那段旋律中蘊含的力量穿越時空,連接起兩代軍人的精神紐帶!
一位新兵好奇提問:“爺爺奶奶,現在我們的武器這么先進,還需要像你們當年那樣‘不怕死’嗎?”
這個問題既真實又天真。羅爺爺聽后揮舞著手臂,語氣堅定地回答:“傻孩子!武器再好,如果沒有硬骨頭,你怎么守得住國家的大門?”
他指了指腳下堅實的甲板,又拍了拍年輕士兵們的胸膛:
“你們現在駕駛著如此先進的戰艦保家衛國,其實和我們當年扛著破槍打仗是一樣的道理!如果骨頭不夠硬,再好的船也只是海面上漂浮的鐵殼子!”
這番話如同一顆子彈,精準擊中了年輕士兵的心靈。
網絡上無數網友為這句“硬骨頭”理論點贊,因為它用最樸實的語言揭示了軍隊建設的本質:精神力量永遠是駕馭物質的核心。
這場發生在戰艦上的特殊“歷史課堂”,給年輕的官兵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他們對歷史的理解或許更多來自書本和影像,但今天,歷史就活生生地坐在他們面前,帶著戰爭留下的傷疤和歲月刻下的皺紋。
一位年輕的水兵緊緊握住林珍奶奶的手,眼神堅定地說:“奶奶,請您放心!當年你們守護香港,現在換我們來守衛這片海域!”
這句話再次讓林奶奶眼眶濕潤。
參觀即將結束,兩位老人站在甲板上久久不愿離去,仰望著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眼中充滿欣慰、信任與期待。
從戰火中的小木船,到和平時期的鋼鐵巨艦,裝備變了,環境變了,對手也變了。
但在兩代軍人心中,有些東西從未改變,那是深植于血脈的血性、信仰和“寸土不讓”的信念。
年輕人切莫忘記初心
臨別時,林珍奶奶拉著一位年輕軍官的手,反復叮囑,最后化作一句沉甸甸的話:“年輕人啊,可不能忘了根本!”
這句話出自一位親身經歷過民族苦難、又親眼見證國家強盛的百歲老人之口,分量極重。
它提醒所有人,今日香港的安寧與繁榮,并非憑空而來,而是由無數像他們一樣的前輩,用鮮血和生命一點點鑄就的。
這次登艦之旅讓“湛江艦”這個名字,在香港民眾心中擁有了全新的含義。
它不再只是冷冰冰的鋼鐵構造,而是為香港提供安全保障的底氣,是祖國伸出的有力臂膀,是和平背后那堵會移動的堅固城墻。
它讓人們真切感受到,歷史并未遠去,它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守護這片土地和這里的人民。
最后,老人將一枚用紅布包裹的彈殼交給年輕戰士,那是1944年戰友犧牲時緊握在手中的遺物。
而戰士們回贈的,則是一枚鐫刻著"湛江艦"字樣的紀念章。
當老彈殼與新徽章在陽光下碰撞出清脆的金屬聲響,你覺得這聲輕響中,是否藏著中國未來的希望?
信源:抖音--2025年7月6日--新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