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這塊地方很難消停下來,我們隔三差五就得面對菲律賓的挑釁,
美國的軍艦和戰機也在附近晃悠,擺明了想給中國施壓。
日本、澳大利亞這些國家也摻和進來,搞什么“單一戰區”,明里暗里針對中國,
可中國這邊態度很清楚:和平發展是底線,但誰要是真敢越線,咱也不會客氣。
那這次又搞出了什么事情?這些國家為何老盯著中國不放?
中國在南海的立場從來沒變過:這地方是咱的,歷史和法理都站得住腳,過去這些年,中國在南海的行動其實挺克制的,更多是通過海岸警衛隊巡邏、漁船護航來維護權益。
比如中國海警多次依法驅離菲侵闖仁愛礁的船只,動作果斷但沒升級沖突,
這種做法,既是告訴周邊國家中國的底線,也是在給國際社會看:中國不想把事情鬧大。
而且我們一直強調和平發展,這不只是說說而已,和平發展寫進了憲法,成了國家意志,
因為中國知道,折騰戰爭對誰都沒好處,尤其是對一個正忙著發展的國家來說,穩定是頭等大事。
中美關系雖然磕磕絆絆,但中國始終愿意通過對話解決問題,可問題在于,外部的壓力從來沒停過。
美國在亞太的動作尤其明顯,尤其是特朗普上臺后,他在搞關稅戰的同時,還漲了國防預算,創下歷史新高,這筆錢不光用來維護全球的軍事基地,還特別砸在亞太地區。
從俄媒2021年所披露的數據顯示,美軍在日本、韓國、關島等地部署了將近40萬兵力,近些年增增減減,也少不了多少。
艦艇、戰機、導彈更是一個不少,美國的“印太戰略”說白了,就是想拉上盟友,在中國周邊織一張網。
7月3號,美國的華盛頓航母還跑到菲律賓訪問,接待了澳大利亞,日本等多國人員還有媒體,他們蹦跶在一起,準沒啥好事。
日本就是這張網里的急先鋒,今年3月,日本防長中谷元提出“單一戰區”的概念,打算把美日菲澳的軍事力量,擰成一股繩,情報共享、聯合巡航,擺明了針對南海和東海。
澳大利亞和菲律賓也沒閑著,澳大利亞頻頻派軍艦到南海“自由航行”,菲律賓近期更是直接從日本買了6艘二手驅逐艦,說是要“應對中國”。
而且在上周他們的國防部長,再次拿所謂的“單一戰區”來炒作,理由是應對威脅,而菲律賓在南海的挑釁,不是一天兩天了。
他們從非法占據中國島礁,到派船闖入中國領海,再到拉著媒體炒作,菲律賓的小動作不斷。
2024年,菲律賓總統馬科斯簽署法案,把黃巖島和南沙部分島礁劃進菲律賓的“海洋區域”,這明擺著是想把非法主張合法化,菲律賓為什么這么干?
首先它國內經濟壓力大,南海的漁業和能源資源對它來說是塊大蛋糕,想通過占島礁、擴海域來分一杯羹。
政治人物還可以拿南海問題當籌碼,煽動民族主義,轉移民眾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馬科斯這么高調,多少是為了給自己加點政治分。
還有更重要的一點,菲律賓知道自己實力咋樣,單挑不過中國,所以拼命拉美國、日本這些“靠山”進來。
比如菲美空軍搞所謂的聯合巡航,在黃巖島附近轉悠,其實就是想借美國的軍事力量給自己壯膽。
這種“引狼入室”的做法,短期看能撈點好處,但長遠來說,菲律賓不過是給大國博弈當棋子。
這些動作背后,美國的影子無處不在,華盛頓的算盤很清楚:通過盟友體系,把中國圍在亞太的棋盤上,逼中國在戰略上收縮。
說白了,稍有不慎就可能擦槍走火,美國和盟友的聯合動作,確實給中國帶來了壓力,但沖突真要爆發,誰都討不了好。
但中聯部部長劉建超最近在采訪中就說了,中美打起來不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也沒人想看到世界經濟因為沖突崩盤,意思說兩國不會打起來。
畢竟中美貿易額高,中國還持有上萬億的美國國債,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誰也不敢輕易撕破臉。經濟上中美捆綁太深,貿易戰已經讓雙方吃夠苦頭,真打起來,全球供應鏈得崩一半。
還有就是該中美都是核大國,核戰爭的后果誰都清楚,一旦開打,沒人能全身而退,
再加上國際社會現在對戰爭的容忍度很低,聯合國、東盟這些組織都在推和平解決,全球輿論也不希望看到大國沖突。
更別說,中國在軍事上也不是吃素的,東風-21、東風-26這些反艦導彈,加上高超音速武器和防空系統,讓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行動成本高得嚇人。
中美之間還有不少溝通渠道,政府高層的定期會談,能讓雙方把誤會說清楚,降低誤判的風險,可話又說回來,局勢緊繃,意外總是可能發生,一旦有人算錯了牌,后果不堪設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