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0 日,藏壽司(Kura Sushi。在大陸叫“KURA 壽司”或“科樂壽司”)發布董事會決議公告,宣布將逐步結束上海所有門店的運營。因為官宣時藏壽司在中國大陸只在上海有店,這意味著品牌確認將退出大陸市場。
消息公布時藏壽司在上海還有 3 家門店,它們分別位于龍之夢、美羅城以及 LaLaport 啦啦寶都,隨后 6 月 22 日藏壽司就確認龍之夢店在 6 月 30 日終止營業,剩下兩家目前雖然在微信服務號上還能預約,但閉店也只是時間問題。
其實龍之夢店關店就已經意義重大了,門店在 2023 年 6 月 15 日開幕,是品牌的大陸首店,它凝聚著品牌很大的期望。原本藏壽司計劃在 2020 年進入大陸市場,但因為疫情原因推遲,直到 2023 年才重新啟動開店計劃,結果這間首店最終只做了兩年時間。
延伸閱讀:同樣在 2020 年,佐藤可士和為藏壽司重新設計了視覺和門店空間,這也是藏壽司準備要“大干一場”的開始。
雖然進來晚了一點,但藏壽司定的調還是很高的,品牌提出過 10 年內要在大陸開到 100 家門店的計劃,但只在 2023 年開出 3 家后就沒了下文。相比之下,壽司郎在 2021 年進入大陸市場,濱壽司(HAMASUSHI)更是 2014 年就已經進來了,兩個競品品牌倒是發展正常,保持了正常的擴張節奏。
多說兩句:市面上有“日本三大回轉壽司品牌”的說法,指的就是壽司郎、藏壽司和濱壽司。因此只要說到其中一家,大家經常會把另外兩家拿來一起參照。
目前壽司郎在大陸超過 70 家門店,濱壽司去年年底就接近了 90 家,而藏壽司在中國除了上海 3 家,在香港有 1 家,倒是在臺灣有 59 家,這是因為藏壽司在除日本本土之外的亞洲市場的運營全部由總部位于臺北的子公司“亞洲藏壽司”負責,負責上海和香港運營的則是“亞洲藏壽司”的子公司。
對于退出大陸市場,藏壽司方面表示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同時“進入時沒趕上好時機”,“在競爭者眾多的情況下,自己沒能成功提升知名度”。
而在接受采訪時,藏壽司社長田中邦彥直接表示是因為沒有盈利,所以決定撤退,但“希望繼續學習并爭取重新開店”。
考慮到其它同類品牌都在正常發展,藏壽司把在大陸做不下去的原因歸結到大環境還是有些說不過去。按上海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的數據,目前上海有 4000 多家日料店,不同品類的側重、高低價位都有。上海也許是中國對日料最包容、市場也最大的城市了。
網友評價主要集中在不好吃、價格偏高及運營跟不上等方面。價格偏高主要在剛開業階段,相比日本本土翻倍的價格就被網友指出,隨后藏壽司逐漸下調了價格,但品質始終沒有太大變化,點評平臺上關于食材和味道的負面評論之多,會讓你覺得這樣一家餐飲品牌能活兩年已經很神奇了。
而在知乎上,最近有一則“前 KURA 員工”的爆料帖火了起來,并迅速傳播到了其它社交平臺,當中提到了以日本高管為主的管理層過于自信,在上海照搬臺灣市場的策略,拒絕本地化運營和開發本地化的菜品,最終導致菜品少,門店運營和產品品控也陷入惡性循環。
接下來,藏壽司將會把本土之外的業務重心放到臺灣地區及美國市場(藏壽司目前在美國市場有 76 家門店,截至今年 4 月,藏壽司的美國業務在過去半年銷售額達到 196 億日元,增長 22%,同一時間亞洲業務僅有 122 億日元,同比還下降了 2%)。而藏壽司在大陸市場的失敗或許會給同行留下一個教訓,不過如果真實情況同爆料里說的那樣的話,那這個教訓其實也很基本,在餐飲行業算是常識類的范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