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童萱
7月7日,58歲的高女士在同濟醫院神經外科和神經內科共同的努力下,已成功接受植入式腦機接口手術,目前恢復順利,將于8日出院。高女士回家后將進一步康復訓練,恢復部分上肢功能,實現如吃飯、喝水等需要手部精細活動的生活能力,開啟新生活。
專家團隊為高女士進行手術
三年前,高女士在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車禍后,導致高位截癱,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雖然近年來,她一直在進行康復治療,上肢雖有所好轉,但仍無法做拿、握等精細的活動,雙下肢仍處于癱瘓的狀態。
同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舒凱說,在我國,脊髓損傷患者人數接近400萬,且每年新增約9萬人。脊髓損傷導致的高位截癱不僅影響運動功能,還涉及感覺、自主神經功能的嚴重受損,不僅給患者本人帶來了巨大的身體痛苦和生活不便,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如何幫助這些患者更好地恢復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一直是醫學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唐洲平介紹,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出現,為脊髓損傷患者的康復帶來了新的希望。其核心原理是在大腦和外部設備之間搭建一條“信息高速公路”,通過外部設備的閉環康復訓練,可以有效重塑神經功能,進而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這一技術的突破,有望改變傳統康復治療的局限性,為高位截癱等嚴重脊髓損傷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手段。
唐洲平(中)指導手術
6月28日,在該項目負責人唐洲平教授指導下,同濟醫院神經外科舒凱、胡峰醫生團隊為高女士實施了華中地區首例植入式腦機接口手術,在神經外科機器人導航下,醫生將兩根電極精準植入到患者左側腦部硬膜外手部運動和感覺區,同時在皮下埋藏1元硬幣大小的記錄設備,后續患者可通過皮膚無線進行電和數據傳輸,整個手術不侵入腦組織,2個多小時手術順利完成。
舒凱介紹,高女士的植入式腦機接口是半侵入式腦機接口,它在高女士的康復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通過精準的腦信號捕捉和傳輸,外部設備能夠根據患者的腦部指令進行相應的動作反饋,促進部分神經恢復,幫助她逐步恢復上肢的運動能力,最終幫助高女士實現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精細運動功能的目標。
唐洲平表示,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完善,未來有望幫助更多的脊髓損傷患者恢復運動功能,甚至實現生活自理。同時,這一技術也將在神經康復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為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植入式腦機接口技術為高位截癱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也為脊髓損傷的治療開辟了新的道路。
據悉,此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同濟醫院在腦機接口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作為全國12家中心之一,這是同濟醫院參與的全國首個植入式腦機接口臨床試驗,為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自6月5日同濟醫院開設腦機接口咨詢評估門診以來,已接診和評估包括內蒙古、山東、江蘇等全國各地患者100余人,并積極開展多項無創和有創的腦機接口臨床研究。未來期望這一技術能夠取得更大的突破,讓更多患者受益,幫助他們重新回歸正常生活,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