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這款車能不能成功,或將直接決定小鵬的未來命數。
10萬級的MONA M03,是顆“速效救心丸”,讓小鵬走出了“ICU”。 20萬級的G7,最好能是小鵬的“回魂丹”,如此才好讓接下來30萬級的P7,成為品牌上升的“大補丸”。是非成敗,G7是關鍵一戰。
7月3日,定位“AI智能家庭SUV”的小鵬G7上市,很多人從這款正式售價比原預售價降低4萬、最終定價19.58萬-22.58萬元(3個版本)的車型上,從小鵬開創式的加以“全球首款L3級算力AI汽車”標簽背后,感受到G7對于小鵬的重要性。
但重要到什么程度,可能超出不少人想象。
“好學生”何小鵬
G7上市的前一天,剛剛在YU7上市締造“3分鐘20萬臺”神話中春風得意的雷軍,給“兩‘小’無猜”之一的小鵬帶起了貨:“等不及YU7的話,可以看看明天的小鵬G7。”
雷軍這次為湖北同鄉帶貨的效果怎樣,暫未可知,不知G7的“9分鐘破1萬”大定里有多少是雷總的引流。但看小鵬自己為G7上市下的功夫,可謂是煞費苦心。
G7的發布會,選在北京奧森國家網球中心鉆石球館,鉆石球館之寓意,一目了然。更明了的是,北京的主力購車群體正是家庭用戶,新能源指標更是超過70%給了家庭用戶,而北京此前銷量前三的新能源車型,第一名就是特斯拉Model Y(參數丨圖片),第三名是小米SU7。小米YU7上市后,特斯拉Model Y的地位或將不保。
何小鵬在G7上市發布會上,像雷軍在YU7上市發布會上一樣,把特斯拉Model Y打在了大屏上,言明攻打“光明頂”。但他始終沒提YU7是競品,事實上G7和YU7就處在同一個細分市場。此外就是整場發布會,充滿了“小米”味。
比如小米以“毫米級參數對比”聞名,小鵬G7也全面復刻了此戰術。
何小鵬貼出G7與Model Y長長的對比表格,從整車空間(G7為4.47m3,超Model Y 11.2%)到扶手箱容積(G7為6.8L,超Model Y 30%),連雨傘收納槽深度都精確到毫米。
小鵬請來NBA球星馬布里營銷的同時,還安排了身高188cm的馬布里演示前排頭頂籃球無壓力、后排直立不頂頭,復刻雷軍展示SU7后排空間的經典橋段。
何小鵬詳述“太極AI底盤”歷經上萬次減速帶測試、超2000次起伏路標定,類比小米講敘底盤調校投入。
小米擅長將“技術參數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生活價值”,小鵬G7也是亦步亦趨。
G7用網紅柴犬“暈車測試”展示防暈車功能(直播狗在顛簸路面未嘔吐),替代過往枯燥的CDC減振器原理講解。
G7推出“帶寶寶出行無憂套餐”——磁吸小桌板可放奶瓶、后備箱819L容積分層收納嬰兒車+行李箱,展現直擊家庭用戶痛點的情感共鳴設計。
小米主張“長板足夠長可忽略短板”,小鵬G7也將此貫徹到底。
G7發布會上將近八成的時長,何小鵬都聚焦到2200TOPS算力、VLA/VLM大模型,弱化窄胎(235mm胎寬)、小前備箱(僅42L)等妥協點。
何小鵬還表示造車必須掌握新四要素:“左手科技、右手藝術、品質基礎、情緒高度”,將小米推崇的“情緒價值”升維為戰略要素。
顯然,小鵬在全面學習借鑒小米營銷策略,這一營銷轉型效果如何?何小鵬在發布會后表示:小鵬的女性用戶占比,從MONA M03的38%提升到G7預訂的45%。
小鵬在“去直男化”,對于這一在長時間學習特斯拉的過程中形成的“附加”形象,何小鵬現在只想淡化,“以前我們總說技術驅動體驗,現在才懂情緒才是制高點”。
在不同時期向不同的“老師”學習,何小鵬是位懂得審時度勢、靈活應變的“好學生”。
G7輸不起
小鵬在這一節點勇闖20萬級SUV紅海,并拜師小米學起情緒營銷的背后,是其站在了至關重要的轉折點。
小鵬用近十年時間為自己貼牢“智駕”標簽后,2024年下半年相繼推出了10萬-15萬元的MONA M03、16萬-20萬元的P+,兩款車很快成為小鵬的銷量擔當。尤其是MONA M03,承擔了小鵬超過50%的銷量,不僅讓“在ICU住了很久”的小鵬脫離危險,還將小鵬送上了新勢力月銷量榜首。
小鵬用一款“智駕平權”的極致性價比車型,讓自己起死回生,但也在“智駕”之外打上了“性價比”的標簽。MONA M03剛熱銷的時候,有網友戲稱“小米沒有造出來的紅米汽車,小鵬造出來了”。
但何小鵬顯然不喜歡這個標簽,“拼價格小鵬是拼不過的,因為普通車的成本最核心就是鐵的價格,我們要卷肯定要卷科技”。
G7就是小鵬這次擼起袖子卷科技的,至關重要的載體。
MONAM03賣火之后,小鵬在今年3月和4月分別對G6、G9、X9幾款更高端的車型,推出改款車型,分別主攻15萬-20萬元、20萬-25萬元、30萬-40萬元價格區間。
但三款改款車型上市后,并沒有復制MONA M03的火爆,也沒能趕上P+的銷量,盡管在各自細分市場里銷量排名靠前,但三款車加起來的月銷量僅在1萬輛左右。
這次沖高嘗試結果并不響亮,說明市場仍受“性價比”標簽影響,并沒有認可小鵬一直用科技和智能強化的品牌溢價能力。
突圍的辦法還是要繼續在科技和智駕上做文章,小米營銷學中的“讓長板更長”,或許在確立G7的營銷賣點時,就已開始影響小鵬。
G7打出了“L3級算力”的全新概念,這個話術是在政策明令禁止車企對“智駕”和“智能駕駛”宣傳的前提下,最具話題和傳播力的字眼了。
為了使“L3級算力”與“L3級智駕”更具聯系,小鵬在G7(三款車型:602長續航MAX、702超長續航MAX、702超長續航Ultra)中,為Ultra版搭載了三顆自研圖靈AI芯片,總算力突破2200TOPS,相當于Model Y(720TOPS)的三倍、小米YU7(700TOPS)的三倍有余。
斥資數十億研發的圖靈芯片,正是何小鵬“卷科技”的底牌,“我們不是為了算力而算力,這是通往L3的必經之路”。
何小鵬還展示了G7Ultra版作為“L3級算力AI汽車”的超強“大腦”:全球首個車規級多模態大模型架構VLA(視覺-語言-動作)+VLM(視覺語言模型)。
何小鵬表示該VLA+VLM將賦予汽車“思考能力”——能提前2公里感知塌陷路面自動規避、識別救護車主動讓行、甚至理解“停到電梯口”的模糊指令。
至此,G7卷的科技在目前的同級車型中無人能敵,但也有一些令人遺憾的地方,VLA系統需到9月OTA推送,專用座艙芯片更要等到11月回店加裝。
這讓外界開始稱之為“期貨”,但似乎并不影響消費者的熱情,何小鵬在發布會后表示,G7 Ultra版的用戶選擇率超過60%,遠超團隊預期。
小鵬也確實太需要G7重塑品牌“科技”、“智能”的高端形象,在前面三款改款車型未能沖高成功的情況下,G7已經沒有試錯機會,G7只有成功,也才能為接下來的P7架好繼續向上的梯子。
涅槃之年的生存考驗
隨著銷量持續上升,2025年1-6月交付量達到19.7萬輛,已超過去年總和,年度目標完成過半,小鵬的盈利時間表變得更清晰。何小鵬曾在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及后續采訪中明確表示:“有信心在2025年第四季度實現盈利”,并稱“第四季度盈利絕對不是挑戰”。
何小鵬還提到汽車之外的另外兩個產品線:飛行汽車和人形機器人,并表示今年也有新進展。第三季度,匯天飛行汽車的智造基地就將竣工,“陸地航母”將于2026年量產交付。人形機器人IRON目前已進入工廠實訓,目標2026年實現量產。
但即便何小鵬積極向外界傳遞信心,市場懷疑的聲音仍然存在。MONA M03被質疑“賣一臺虧一臺”, 飛行汽車與機器人每年吞噬近百億研發資金,G7售價逼近成本紅線。
確實,相比預售價,G7的上市價格整體下調了4萬元。G7起售價19.58萬元,比特斯拉Model Y便宜近7萬元,比小米YU7低5萬多元。
這一定價策略體現了小鵬想要在20萬級SUV市場避開對手鋒芒,畢竟不論特斯拉還是小米,目前品牌力都遠超小鵬。小鵬主動降價,是在追求打造第二個爆款目標下的權宜之計,是妥協和不得已。
但這不利于小鵬擺脫“性價比”標簽,不利于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而如果不做出價格上的妥協,同樣也會降低G7在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市場份額的可能。
小鵬的品牌重塑和盈利攻堅,正在變成一場極致平衡藝術的考驗。小鵬一路做出的探索和調校,比如技術路線的豪賭(自研芯片和純視覺方案)、市場突圍(價格戰與差異化)、營銷轉型(從“理工男”到“情緒價值”)。
若成了,無疑將驗證“科技造血”模式的可行性,并為其估值重新打開空間;若敗了,在2025年淘汰賽加劇的背景下,其生存窗口也或將關閉。期待小鵬取得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