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節氣
SLIGHT HEAT
小暑至,盛夏始
今日(7日),小暑節氣正式登場
作為24節氣中的第11個節氣
也是夏季第5個節氣
拉開了“上蒸下煮”
三伏天的序幕
天地間如同巨大蒸籠
如何避暑有方?
如何養生防病?
這份高溫生活指南請收好
小暑三忌,避暑有方
忌貪涼:空調直吹埋隱患
大汗時猛吹空調易致"寒包火",引發頭痛關節痛。建議:
? 空調溫度≥26℃,風速調低
? 穿護住肩頸的薄衫
? 睡前定時關閉空調
忌生冷:冰飲傷脾損陽氣
冷飲下肚雖解渴,卻暗傷脾胃:
? 誘發急性腸胃炎(夏季高發!)
? 導致食欲減退、舌苔厚膩
? 溫飲解渴更健康:烏梅湯、綠豆湯放至常溫再飲
忌大汗:過度耗氣損心陰
高溫下劇烈運動易致:
?? 脫水休克 ?? 血液黏稠誘發心腦血管病
? 選清晨/傍晚鍛煉
? 太極、八段錦等舒緩運動為佳
高溫急救指南
【先兆中暑】
癥狀:頭暈/口渴/多汗/注意力渙散
轉移→立即到陰涼處(樹蔭/空調房)
散熱→解開領口腰帶,用27-30℃溫水擦拭全身(禁用冰水!)
補水→小口飲用含0.1%鹽分的涼白開(每200ml水+0.2g鹽)
監測→30分鐘內未緩解即升級處理
?? 誤區警示:猛灌冰水會引發胃腸痙攣!
【輕癥中暑】
癥狀:面色潮紅/皮膚灼熱/惡心嘔吐/體溫>38℃*
關鍵操作
物理降溫→冰袋包裹毛巾敷大動脈(頸側/腋窩/腹股溝)
電扇+噴水霧雙效蒸發降溫
穴位刺激→重掐合谷穴、人中穴(各10秒交替)
電解質補充→口服補液鹽Ⅲ(每次50ml間隔10分鐘)
家庭藥箱必備:口服補液鹽、十滴水、藿香正氣水(不含酒精型)
【重癥中暑】
*癥狀:抽搐/昏迷/無汗/體溫>40℃/噴射狀嘔吐*
立刻呼叫120→清晰告知狀況
小暑時節,這些健康問題要注意
注意養護兩個臟腑——心和脾
心在中醫理論中屬火,其氣通于夏。也就是說,在夏天陽氣非常亢盛的時候,我們的心氣也容易過旺,因此很容易出現心情煩躁,甚至睡眠不好等癥狀,尤其是對于有一些基礎性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講。 脾在中醫理論中是屬土,喜燥惡濕。小暑這段時間,天氣濕熱較重,易影響脾胃運化,導致腹脹、食欲不振等問題。因此這段時期應固護脾胃。
心腦血管養護要點
高溫天氣下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應做好以下幾點。
【切莫“貪涼”】
空調使用有講究,室內外溫差過大容易導致血管急劇收縮,一般室內溫度設定在28℃左右,避免冷風直吹。這一點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要格外注意。
【飲食宜清淡】
高溫天氣切莫暴飲暴食,容易引發胃腸不適,導致胃疼和腹瀉等,嚴重者出現心腦血管疾病意外。建議增加新鮮蔬果和全谷類的比例。
【運動要適度】
盡量不要在高溫環境下做劇烈運動,以身體感覺不到明顯疲勞為度,以免增加心臟的負擔,出汗多時注意補充水和電解質,避免脫水。
小暑養生三要三不要
? 要午休 ? 要防曬 ? 要補水
? 不熬夜 ? 不躁怒 ? 不赤膊
最后,希望大家
順應天時,方得長久
心靜自然涼,小暑保安康
來源 | 綜合央視新聞 人民網、雙流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